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

2023-08-10 09:25:18白思然郑雪菲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成本核算

白思然,郑雪菲,李 祯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早在2012 年,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规划中,教育部曾指出:教育信息化能带动教育的现代化。2015 年又发布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机制,尤其在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发展职教本科的阶段,利用“互联网+”的大背景,深化信息技术改革,给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开辟出了新的路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发展多元化教育,比如网络教育、在线教学、微课等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无时无刻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降低了学习成本。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中,高职会计专业将专业名称变更为大数据与会计,这意味着会计专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另外,职教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教育观点上有很大的区别,职教本科教育要求学科设置体系同时兼备“高等性”与“职业性”,学生不但需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典型工作任务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最终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鉴于以上两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该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升级,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重新定位,将社会岗位需求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及时跟进教学资源配套建设。《成本会计》作为职教本科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当及时更新内容,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学习,改革迫在眉睫。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定位未能与时俱进

各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领我们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也随之步入大数据时代,现实中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事实记录与报告转向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1]。然而,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成本会计》课程定位却没有与时俱进,仍然停留于传统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最终将会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无法胜任成本会计岗位。

2.教材内容未能及时更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岗位需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资料,深挖财务数据资源,运用可视化软件展示分析结果,以便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决策。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中只融入了EXCEL 等少量日常办公软件,并且结合具体课程应用涉及较少,类似Python、BI 和RPA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都尚未在《成本会计》课程中体现,学生无法体会到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数据的搜集、清洗、分析、展示与应用。另外,以往《成本会计》课程往往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进行教学,缺少新兴产业的相关内容。

3.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很强,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工艺、车间设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现实中企业成本的核算,因此,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会在工作中应用所学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院校的《成本会计》课程停留在纸质题目的计算上,没有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相结合,学生缺乏对真实企业流程的观察与分析,达不到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岗位知识迁移。《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导致在教学中涉及大量表格数据处理,知识点看似零散、各自独立成模块,实则前后脉络关联,需要学生有整体思维,这就给现实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多数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将知识前后内容的关联性体现出来。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和定位分析

(一)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内容专业且逻辑性强

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又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功底。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中既包括账务处理又涉及到大量的成本计算,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安排在《基础会计》课学习之后。对于课程内容中有关账务处理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在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拥有一定会计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再去学习《成本会计》,否则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中的账务处理原理,从而不能将知识内化,只能停留在表浅的知识记忆。对于课程内容中有关成本计算的知识,核算方法繁杂易混,包括各种成本项目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分配以及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各产品之间的成本核算等,需要学生在理解归集和分配的含义下,熟练掌握各种归集和分配的方法,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2.核算方法众多

学好成本会计,主要是掌握好各类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将相关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掌握扎实,又要能够对于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进而掌握各类核算方法及涉及到的相关计算公式,制造过程中的不同产品比如在产品和产成品也有不同的核算方式[2],因此学生想要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内容,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3.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在专业知识中掺杂了大量的数学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懂与会做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走访调研企业,笔者发现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岗位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生产流程梳理成本核算流程、搜集成本资料并正确的归集与分配各项费用。学生要达到企业岗位要求就需要在学习《成本会计》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实际案例,做到能够将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企业生产流程结合,并熟练的运用。

(二)依据课程特点结合岗位分析明确课程定位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本科职教的发展方向日渐清晰,同时也引导、规范了职教本科的未来发展。在《成本会计》课程定位时,应当秉承职业本位理念,突出“技术性”、“应用性”的本质要求,明确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要越过学校的围墙,多去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实际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结合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层层分解,从工作领域到学习情境再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都要与岗位工作内容相融合。除此之外,《成本会计》课程在进行课程定位时还应考虑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应将课程定位为服务于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成本会计岗,对应“成本核算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所需基本理论,能够准确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和工具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具备攻坚克难工匠精神,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具体课程体系改革时,应明确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应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理解绿色会计发展趋势、掌握成本会计岗位规范纳入其中;知识目标应将掌握成本会计主要核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对要素费用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能够借助EXCEL等工具解决企业成本核算中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纳入其中;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统计学、Excel 函数等跨课程跨专业的数据处理工具,熟练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要素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在产品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能够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能够梳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成本计算工作。

三、《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策略

1.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内容改革

信息化环境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快速获取财务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深挖、分析、展示,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利于决策的指标,这也符合管理会计对于财务从业人员的要求。因此,职教本科《成本会计》课程的开发,应将Power BI 等数据处理软件、SPSS 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以及简单的RPA 机器人开发软件与课程中的案例相融合,实现成本核算前的数据获取、成本核算中的数据处理、成本核算后的数据分析以及成本核算过程中重复工作的简化[3]。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将《成本会计》课程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来,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成本知识,理清学习脉络,如图1 所示。

图1 《成本会计》课程知识点

2.建设信息化成本案例库,实施教学资源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对实践的高要求使得建设信息化成本综合案例资源库刻不容缓。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综合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成本会计》教材中的碎片化案例,无法满足学生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因此,高校教师应当着力于开发融入信息化的成本综合案例,形成案例资源库,打造《成本会计》实训平台,将《成本会计》与企业ERP 相结合,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会成本核算的原理,以便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胜任企业成本岗位相关工作。

3.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教学,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们采用了层层递进的铺垫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情境模块划分,总体上设置了五大情景学习模块,这样就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最开始的基础情景学习时,由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学习,到中间情景模块,学生先自主尝试学习,然后由教师总结重点、分析差异、归纳技巧,到最后情景模块学生独立地去完成,教师点评、总结。其次在整个《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情景三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在情景二中对成本费用归集的学习,尝试自主对案例中的成本费用归集,之后教师对此进行讲解分析,点明分步法下的成本核算与品种法下成本核算的差异,最后学生进行对比式学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这种反向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在学习新知识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反思,另一方面学生在独立动手实践案例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这样在教师进行指导分析时学生会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另外,在这种自主、对比式教学模式中,整体的教学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已经按照新划分的情景模块在实际中展开了教学,教学过程顺利且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反馈良好。总之,职业院校更应当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会计人才。

4.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实施课程思政改革

从会计成本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相关思政元素,比如“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意识”等,将课程内容整体分为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引领,以会计成本思政素材为支撑点,按照“课岗、课政、课创三融合”、“平台育人、教师育人、实践育人三育人”的课程模式,实现教育教学新目标——德育目标,实景育人。同时紧随时代发展,依托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等相关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项目划分模式、引入相关案例等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大数据与教学方式的结合。具体来讲,课前,学生通过平台观看课程思政素材并完成预习任务;课中,教师结合相关思政元素讲授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专业使命感;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专业及思政案例讨论,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法律意识和专业使命,强化价值概念的培养。

5.促进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教学评价改革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引入评价机制,事关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双主体评价、校企共进,同时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通过评价,对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提升其教学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讲,以学校和企业为双元评价主体,着重从课堂内走到课堂之外,从僵化的教学理论延伸到具体的实践行为,从理论笔试、实践操作、撰写报告及论文四个方面,构建相关的四维课程评价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6.提高教学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实施教师队伍改革

由于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素质阻碍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目前,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想要课程发展,首先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强调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调动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热情。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信息化技术的相关培训项目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互联网课程资源的应用,尝试通过学习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学校也应当多为教师信息化学习提供平台,开拓学习渠道,提供学习机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大数据的发展,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在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教学的前提下,建设信息化成本案例库,并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内容,将信息化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从而对将来步入社会和工作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成本核算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8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6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基于项目嵌入式教学方法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