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2023-08-10 03:22:30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帕米氯化前列腺癌

张 玲 韦 华 陈 苗

前列腺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性恶性肿瘤,其主要为前列腺上皮出现的恶性病变,且多见于老年男性,同时趋于年轻化,如不及时诊治,势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癌症患者的预后逐渐提高,但因前列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在确诊时往往处于中晚期,并可伴随骨转移[2]。而目前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常以手术、激素及化疗等治疗为主,虽均存在一定疗效,但仍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寻找更为安全确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此类患者意义重大[3]。而放疗作为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其中采取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内照射治疗被报道可提高前列腺癌广泛骨转移的疗效,但单独应用对部分患者整体效果仍欠佳[4]。帕米膦酸二钠是一种多见的二膦酸盐类药物,其可运用于骨转移治疗中,但关于其应用剂量的选择目前仍未统一,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临床依据[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年龄为52~71岁,平均年龄为(62.5±8.7)岁;转移灶数目2~4个,平均转移灶数目(3.5±0.7)个;体质量指数为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7±2.5)kg·m-2。而对照组35例,则采用氯化锶联合低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年龄为55~73岁,平均年龄为(63.9±8.1)岁;转移灶数目2~5个,平均转移灶数目(3.8±0.8)个;体质量指数为18~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5±2.2)kg·m-2。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6]诊断为前列腺癌骨转移;②所有患者近期未行放化疗或抗骨质疏松治疗;③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恶性肿瘤者;④所有患者均无病理性骨折或骨髓压迫症等;⑤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帕米膦酸二钠(90 mg/次),90 mg帕米膦酸二钠溶于500 ml 0.9%生理盐水静滴,时间1~4 h,连续用药2日,每隔1个月进行1次,疗程2个月。而在首次静滴帕米膦酸二钠结束后3 d,取1.48 MBq/kg氯化锶注射液给予患者静注(3 min内注射),一次注射剂量不超过185 MBq,后间隔3个月,根据病情可行二次注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米膦酸二钠(60 mg/次),60 mg帕米膦酸二钠溶于500 ml 0.9%生理盐水静滴,其余均同研究组。

1.4 观察指标

①根据疗效评判标准[7]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的差异情况;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差异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CEA)、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骨转化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的差异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情况;⑤根据ADL评分[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觉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觉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肿瘤标志物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较为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人,若不及时诊治,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9]。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时,多以骨痛及诱发骨相关事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病理性骨折等,此可使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加,最终影响预后[10]。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常给予保守治疗(如化疗、放疗等)来缓解骨痛,但化疗满足不了患者的治疗需求,而放疗的应用范围又较小,此不利于广泛性骨转移的治疗[11]。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是迄今临床亟待解决难点之一。氯化锶作为治疗骨转移癌的常见药物,其在进入患者体内后,骨转移病灶对氯化锶的摄取量将高达数十倍,并利用其发射的纯β射线造成辐射,进而破坏病灶、降低骨皮质张力,但单独应用对部分患者整体效果仍欠佳[12]。帕米膦酸二钠作为一种多见的二膦酸盐类药物,在治疗癌症骨转移方面疗效显著,但关于其应用剂量的选择目前仍未统一[13]。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治疗方式的优化选择进一步提供临床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此结果表明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同时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觉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此结果提示,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显著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感。CEA、TPINP及β-CTx 的表达与骨转移情况及骨痛程度关系密切,而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CEA、TPINP及β-CTx的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提示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显著降低血清CEA、TPINP、β-CTx 水平,从而抑制骨转移并缓解疼痛[14]。同时我们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表明不同剂量的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响并无差异。最后,我们对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做了比较,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帕米氯化前列腺癌
低镍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
有色设备(2021年4期)2021-03-16 05:42:22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8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1:57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中国氯碱(2014年10期)2014-02-28 01:04:59
溴氯化丁基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中外医疗(2013年16期)2013-02-01 21: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