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
不同类型的长篇幅文章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纳入统编教科书,对于此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往往很难驾驭,因此长文短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篇课文设置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等习题。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本文的教学意义是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能力。笔者以这篇精读课文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探究梳理文章信息的教学方法。
毋庸置疑,大脑的容量是有限度的,我们一次仅能接受一部分信息。而阅读的书籍中文字信息海量存在,在泛泛的阅读之中往往收效甚微。大脑会自动依据事物具备的共同特征将其归为同一类别。这就提醒我们,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梳理提取和整合,对于我们对书籍内知识和内容的记忆存储以及未来的使用来说意义重大。
课文《忆读书》的学习要点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学生对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梳理,并且要形成梳理文章信息的能力。
一、分解语文要素,精准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的正确分解对实践中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语文要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是教师锁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故而,教师需要对语文要素进行深入解读,充分理解其中要旨,因为语文要素往往以精简凝练的文字呈现。仔细研读不难发现,语文要素中的两句话不是互相割裂的,梳理信息是一种方法,可以将梳理信息形象地比喻成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工具,而把握内容要点则是梳理信息应完成的目标。
教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理解要深入透彻,避免将二者混为一谈,否则在其教学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偏差。学习梳理文章信息的方法固然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应有之义,但是也不能忽视语文要素表述中的限定词,如“根据要求”,教师要对“要求”二字进行深入思考,要求什么?符合谁的要求?教师不能对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性的忽视,直接将根据要求梳理信息与提取文章信息的概念进行等同。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在努力找寻教师所期望的文章信息的不良局面。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梳理文章信息会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枯燥而乏味的课堂学习自然而然无法呈现出最佳的课堂成效。基于此,教师在对语文要素进行解读时应当分析语言表述中的限定词,提炼梳理文章信息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如此一来教学目标才能清晰明了,才能精准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二、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梳理文章信息绝非简单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提取,而是要在梳理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把握要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冰心在回顾自己一生的阅读经历后,将其浓缩成了9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并将这9个字送给广大的小读者们。教师就可以将这9个字作为教学时需要把握的要点。
教师可以在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为其制定学习任务,将根据时间顺序梳理作者的阅读经历作为快速阅读课文之后的首要任务。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在冰心的不同年龄阶段,她分别读了许多书,可谓是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都在读书。“多读书”三个字,学生自然能够体会。
再次细读课文,课文还讲到了作者在不同的时间读书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我们同样可以进行梳理。以《三国演义》为例,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无限期待、含泪上床、一知半解、越看越明白、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这些作者的感受。同时,课文中冰心对于同一本书在不同时期阅读的感受相矛盾的词句,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辨思维。如作者在中年后再次阅读《红楼梦》时内心才别是一番滋味,而与十二三岁时初读《红楼梦》评价截然相反。从作者的这些阅读经历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的阶段读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厌烦、有期待、有难过、有滋味,这些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喜怒哀乐、获得的点点滴滴,一切感受、体验和收获,无疑也在丰富着作为读者的我们。学生便能深刻地去体会理解“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读书好”也在此体现。
而后,可以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自主发言认为作者主张什么样的书才能称之为一本好书?梳理课本中冰心的读书感受后,我们发现书中描写的人物性格极其生动,如《水浒传》;故事情节精彩的,如《西游记》;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现代文艺作品,是作者认为的好书。这样梳理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寻合理的依据。老师依据学生的点评进行汇总登记,制作图表将学生的选择书目以及选擇的理由直观地呈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会激起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在舒适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语言。
三、梳理文章信息的教学方法
(一)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选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中作为标记是最常见的一种信息梳理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信息的理解,提升敏锐度。对于作者年龄、书名、作者的感受等信息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识,如年龄用圆圈,书名用方框,作者的感受用波浪线等符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同类信息,但与此同时,梳理的信息也会散落在文本中,总结回顾时,需要继续浏览课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如何利用符号既快又准地圈画重点信息。
(二)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圈画出来的信息还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后筛选整合。如在梳理冰心读书经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水浒传》是作者七岁时开始读的,而《荡寇志》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读的。《荡寇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作者提到《荡寇志》这本书其实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水浒传》的精彩。
对于《红楼梦》这本书,仅仅找出作者在“十二三岁”读是不完整的,因为第7自然段还写她到了中年以后再看《红楼梦》,所以这里要找出两个时间段,即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
在1980年后这个时间段,作者为了说明自己“读万卷书”,列举了《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荡寇志》等作品。统而言之是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在这里无需一一列举找出,可以用文中的“现代文艺作品”或“许多书刊”来概括。
(三)分条列出信息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试着分条列出自己从冰心的读书经历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条理清晰、准确地将所学分条列出。例如:1.听读;2.一知半解地读;3.跟着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4联系生活来读;5.反复读。
(四)借助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忆读书》作为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中的时间跨度很大,呈现的信息角度也不同。于学生而言,梳理零散的信息难度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各类思维导图,如表格、鱼骨图、阶梯图、时间轴等。利用时间、书目、读书感受、读书方法等关键词完成信息梳理任务,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思路由抽象变得具体,变得可视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渐由自由发散到定向聚合,快速搭建出表达的框架。
梳理文章信息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此次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信息,教给学生梳理文章信息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如何高效运用梳理出来的文章信息,准确地梳理文章信息内容,有利于文本内容的显现。学生深化《忆读书》课程上学习的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同样有助于学生去发现、总结、完善自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