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叶 任书阅 张嘉鹏
摘要:文章研究主流时代视域下谢晋的电影创作。作为贯穿中国影像史半个世纪的第三代导演,谢晋的电影创作之路十分坎坷。在他的电影创作过程中,总有批判的声音,但谢晋没有停滞不前,随着时间的沉淀,其电影创作越发多元。谢晋创作的影片总是紧跟时代主题,反映当下政治,通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提到谢晋的电影,总能想到其所展现的主旋律的创作形式,还有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和发人深省的故事主题。谢晋导演在时代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其电影中展现出来的超前思想影响至今,在大主题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关注当前中国的女性形象,打破传统、颠覆认知,不拘泥于过往题材,勇于批判现实,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电影大师”。在多年的经验探索中,如今推出了电影的“谢晋模式”。谢晋在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时代性、叙事内涵、多元女性形象,共同形成了其电影独有的创作特色,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关键词:谢晋;电影创作;第三代导演;女性形象;反思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3
谢晋是中国著名导演、编剧,也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创作主流电影,创作了《红色娘子军》(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舞台姐妹》(1964)、《啊!摇篮》(1979)、《牧马人》(1981)、《高山下的花环》(1984)、《芙蓉镇》(1986)、《清凉寺钟声》(1991)、《老人与海》(1993)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谢晋的电影创作贯穿中国半个世纪,其电影作品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及魅力。从20世纪50年代的“颂诗”到80年代哀而不伤的“悲歌”,他的电影大致可分为伦理和战争两种类型,但无论是伦理片还是战争片,其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叙事内涵、女性形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主流与探索:与时代偕行
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的先锋人物,谢晋导演跨越了半个世纪,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与兴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时代导演之一。老艺术家钟惦棐曾说:“谢晋不只是踩着三四十年代的脚印走过来的最后一人,也是当时一批青年导演中第一个接受新的电影观念的人。”[1]谢晋的成长历程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其电影创作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连,无论是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还是故事情节,都有强烈的时代性,能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给予受众精神鼓舞。
“强身强国”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教育的呼声渐长。因此,国家开始重视各方面的教育,包括体育教育,并且号召人们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女子也逐渐进入竞技体育的行列。另外,谢晋导演自身热爱体育运动、体育电影,且关心中国体育事业。于是,他结合时代背景与自身追求,在1958年创作了第一部体育彩色剧情片《女篮5号》,讲述了作为篮球运动员的一对恋人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跨越18年的爱情,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群众的生活。电影充分与政治时代相结合,体现出人民的精神需求,表现出人们不满与奋起反抗的决心,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类似的还有谢晋的最后一部电影《女足9号》,他带着个人感受与情怀去记录中国女子足球队的故事,展现了男子足球与女子足球的差异,直面传统性别观念导致的女子足球运动赛事的不易,反映了女足的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历程,成了当时的“体育焦点”。当时的中国非商业电影资金短缺,生存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与时代背景下,谢晋导演仍然负重前行,完成了《女足9号》的创作拍摄。
谢晋导演还拍摄了《红色娘子军》,用朴实的镜头语言描绘问题尖锐的旧社会。电影所展现的妇女们的反抗与斗争,成长与收获的主题精神,皆符合时代特点。此后,中国开始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不断成长,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谢晋用电影作品回顾过去,于是电影《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应运而生,其刻画个体人物的命运,以不同的故事情节直面当下的社会现象。
20世紀80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保守与改革的矛盾影响着谢晋的电影创作。在这个时期,谢晋创作了《最后的贵族》《老人与狗》这些看似与时代不太相关的电影,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百姓内心迷茫与期待并存的精神状态。在90年代,谢晋导演与时俱进,在香港回归之际创作了《鸦片战争》,开辟了电影改革的新道路。
谢晋导演曾说:“一个比较重大的作品,总归是要跟国家的命运、时代特征、人民关心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2]谢晋导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电影创作中,展现了对国家、社会及时代的思考,其关注国家形势和时代特征,同时超越时代,把握时代脉搏,让电影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巧妙形成机制,相辅相成,产生了极大的戏剧张力。其电影作品在现有的线性结构叙事中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成为主旋律电影的代表。
2 含蓄与深沉:叙事手法巧妙
就电影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而言,谢晋导演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电影创作呈现出大众性与通俗性的特征,而在电影现实主义的背后是思想意识中含蓄且深沉的处理方式,通过电影本土叙事所传达出来的含蓄内核反映当下社会现实,又通过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呈现来教育影响中国民众。谢晋的电影顺应时代又超越时代,因此成为影史经典。
电影《天云山传奇》讲述了在特殊时代发生的爱情故事,影片表面上讲述男女之爱,实际上思考了男女关系背后的人性。爱一个人究竟应纯粹得像冯晴岚一般,爱其所有尤其是灵魂,永远不离不弃并且绝不产生二心;还是应该及时止损,在组织与他人眼光的胁迫下、在利益的驱动下放弃爱情。电影最后还思考了政治运动的“正义性”。电影将几个年轻人的悲欢离合、喜乐忧愁置于时代大背景下,通过情感叙事阐释现实问题,告诉人们,应在坚持正义与真理的基础上对待感情,对待个人选择,含蓄却令人深思。
电影《牧马人》则讲述了因出身问题而被划为右派的高知分子许灵均牧马草原,在平反后拒绝其留学美国后成为企业家的父亲出国请求的故事。电影中设置了两个空间——城市空间与农村空间,将个体生命意识、国家集体意识以及家庭意识结合起来表达,通过主人公许灵均身上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向观众展现家国情怀。作为帮助主角成长的角色,李灵芝将许灵均从死亡边缘拉回,自此许灵均重拾希望,认真生活,这对当时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芙蓉镇》通过描绘辛勤女主胡玉音与“落魄秀才”秦书田的悲惨命运以及后期两人的相偎相依,赞扬了靠自己双手获得财富与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同时反思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平民百姓的压迫。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一方面对电影中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正面精神进行赞扬,对反面精神进行批判,从而发挥教育功能,让人们学习与思考;另一方面反思时代带来的社会创伤,反思权力与社会,谢晋导演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颠簸,其将遗憾和希冀注入剧本,带着所思所感所愿塑造人物,并将其融入电影创作。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在历史的土壤里开花结果,并且具有极强的魅力。
除了“反思三部曲”,谢晋还在电影《女篮5号》《女足9号》《红色娘子军》以及《啊!摇篮》中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地位及精神,告诉人们男女应在社会中拥有平等地位,女性同样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其展现出的教育意义同样发人深省。在电影《鸦片战争》中,其以悲剧性的现实话语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中国被欺压的历史,让历史展现出合乎逻辑的哲思,以史为镜,以史为师,颇具教育意义。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以抗战胜利为背景,通过讲述羊角大娘将日本孤儿抚养成人的故事,表达出跨越国家与民族的爱,让人们反思与再思考个体生命及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艺术家,对那些阻碍国家发展的东西,如不敏锐地发现,勇敢地揭露,大声地呐喊,就没尽到自己的责任[3]。谢晋作为电影艺术家,在电影创作中,融入教育性与悲剧性。无论是“反思三部曲”还是其他电影,谢晋都将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作为重点,反思当下、自身,不断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再将其体会融入电影创作,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3 开拓与创新:女性形象多元性
法国电影学者弗朗索瓦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而谢晋导演在影片创作中,给予女性角色更多光彩,使人物角色鲜活且迷人,对女性角色独特命运的描写以及后期女性意识的苏醒,都是谢晋导演电影创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影视作品大多抨击旧社会、旧制度。歌颂劳动妇女是当时最鲜明的主题,但创作手法和表现形态单一且脸谱化,谢晋导演的电影内容创作也受到了一定阻碍。因此,《红色娘子军》主题选择了中国特色时代艺术内核和红色精神,女性皆为英姿飒爽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女性人物的塑造与时代偕行。
20世纪末强调电影的真实性,呼吁人性回归,但谢晋导演每每遇到敏感话题时,只是蜻蜓点水般将其转换为情感与道德的博弈,在塑造女性人物时,过度使用情感以窥视民族心灵的疮疤。《芙蓉镇》中的胡玉音“像牲口一样活着”,但是她仍憧憬未来,将政治追责转换为道德批判,将历史审视转换为人性凝视。与20世纪中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女性角色开始反思自我,具有清晰、清醒的自我意识。
即将进入21世纪时,谢晋导演逐渐跳出“谢晋模式”,女性角色不再限于女战士、女商人,角色选取变得更广阔、更多元。时代不断更迭,思想与时俱进,文化思潮不断袭来,谢晋导演面对这些冲击,更想努力突破“谢晋模式”的桎梏。因此其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涉及的主题更加丰富,形象内涵更加多元。这一阶段谢晋塑造女性形象的电影主要有《女儿谷》《最后的贵族》《女足9号》。
电影《最后的贵族》的主要人物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四个贵族小姐。其中主角李彤的父亲是国民党外交官,这使她在美国顺风顺水,之后经历了亲人的突然离世、爱情的不如意,孤独的个体最终迎来悲剧结局。而黄慧芬留学美国后将父母双双接去美国,最后成了在“纽约圈”失去自我的主妇;张嘉行本擁有满腔热情,一心扑在歌剧上,但在追梦过程中屡遭打击,最终向现实妥协,成了音乐老师;雷芷苓的性格与李彤最相似,拥有独立的人格,特立独行,不妥协,与李彤不同的是,这是个正面色彩更多的角色,最终她也成了教授。
总之,谢晋的电影就像镜子一般,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透过一部又一部主旋律电影,我们可以对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有兼具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把握。女性在电影中不只是他者,谢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勤劳的、感性的。女性形象的不断进步反映了导演的不断进步,并且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谢晋导演在电影创作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体现出其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4 结语
谢晋的电影根植于中国政治,与国家的历史相融,作为一名关注现实的导演,其在推陈出新的同时不断创新以实现平衡。谢晋导演的电影关乎民族的兴衰、个人情感的同频共振,既有时代的使命感、现实的忧患意识、人性的捕捉,又实现了对电影形式与风格的拓展。在谢晋电影创作中,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时代性以及创造性、多元性,主题深刻,影像将历史现实含蓄地融入叙事和情感表达,二元对立的角色设置以及大团圆的结局,呈现出大众性与通俗性。电影对国家、政治、时代的思考,以及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和意义,使得谢晋导演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电影大师”,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谢晋电影创作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1-9.
[2] 汪晖.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 谢晋电影分析[J].电影艺术,1990(2):23.
[3] 谢晋.心灵深处的呐喊:《天云山传奇》导演创作随想[J].电影艺术,1981(4):11.
作者简介:肖子叶(2000—),女,湖南邵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
任书阅(2002—),男,辽宁阜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张嘉鹏(2003—),男,山西长治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