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
随着近年来全社会对工程问题的日益重视,工程思维作为与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并列的三元思维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面向未来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而近年来,在中小学信息科技(技术)教育中“工程”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工程(E)是STEM教育或STEAM教育的组成要素之一。在信息科技(技术)课程中,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都有工程思维的体现。
总的来说,当前信息科技(技术)教育中的工程思维尚处于发轫阶段。与科学、技术相比,学生对工程的理解较有难度,在STEM教育或STEAM教育中,相对其他要素,工程也是最难体现的。工程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思维,只有站在哲学高度,才能厘清工程思维的一些重要原则和理念。
第一,工程区别于技术的本质属性是集成性。
在教学中,往往不易区分工程与技术,在一项STEM活动或创客活动中,我们认为的很多工程问题其实是技术问题。如何区分工程与技术呢?一般来说,技术是“看得见”的工具、设备以及“摸得着”的方法、步骤,而工程则是技术因素和多种非技术因素的集成,但不是技术本身。反过来说,一项工程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只是由技术因素决定。
第二,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社会性。
我们说工程要考虑多种非技术因素,其中,社会性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工程的产物最终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所以,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成本、是否以人为本、对环境的保护、自身的安全性等。例如,某学生为了增添人们在做饭时的乐趣,设计了一个厨房自动影音系统,通过传感器的监测,只要灶台有加热迹象,系统就会启动,播放设定好的电影,但是,这样的智能设备真的符合安全性原则吗?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的工程设计中,学生一般只从技术给人带来的便利出发,很少考虑技术以外的因素,但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需要考虑多种社会因素,这也体现了工程思维的复杂性。
第三,工程运行过程中要有容错性。
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失败上百次,但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都不允许“倒塌重来”。这意味着,可靠性是工程的重要指标,但绝对的可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工程要有“容错性”,一个程序即使出错,也不至于导致系统崩溃,而要能够“带病”运行,等待修复。在一些创客或人工智能作品中,一定要避免因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整个作品瘫痪的情况出现。
第四,工程问题的答案具有非唯一性。
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具有唯一性,而工程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因而,科学问题往往有唯一的答案,工程问题的答案则是非唯一的,这让工程问题体现出某种“艺术性”。不论是“智能台灯”,还是“自动停车场系统”的设计,课堂上的作品展示都是为了寻找“更优解”,而非标准答案。
……
工程思维还有很多哲学式的原则和理念,它既體现在每个具体的工程设计图样、模型及评价指标中,也体现在众多更为综合、复杂、上位的思考中,并且这些哲学式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也是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