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润化心灵 劳动创造未来
——浅谈艺术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2023-08-09 05:43杜婕安徽省淮北市实验学校
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劳动音乐教育

杜婕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学校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劳动教育价值,就成了笔者要探索的目标。在国家教育改革提倡“五育融合”的方向引领下,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发挥自身价值,担当起责任,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真正实现以乐育劳,积极践行在音乐融合课堂中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发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建立整体教学思路

(一)梳理劳动教育主题单元,明确教育方向

通过梳理人音版教材发现,小学阶段围绕“劳动”这一主题设置的单元共有四个(见表1):

表1

清晰明了的劳动单元主题设置,为我们在音乐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整合教材中劳动素材的前后联系,建立承前启后的教育思路

通过表1 可以发现,教材分别在小学的低、中、高年级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置了“劳动教育”的主题单元。

(1)低年级阶段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爱劳动”这一单元,选取《劳动最光荣》《大家来劳动》等四首充满童趣、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心里认同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小埋下一粒爱劳动的种子。

在一年级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通过演唱《粉刷匠》《理发师》,让低龄段学生从行为上尝试模仿,模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2)中年级阶段在三年级上册第八课“丰收歌舞”单元,选取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关于农民丰收的歌曲,《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丰收》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迁移教育学生,使其明白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3)高年级阶段在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农家乐”单元,选取了一些具体丰收场景的音乐作品,如《苹果丰收》《打猪草》等,在感受人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的同时,通过校内外劳动实践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我们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如挖红薯、掰玉米等,在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之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三)充分挖掘其他主题单元中关于劳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

(1)不同民族关于劳动的歌曲,如《其多列》这首歌中“上山坡去捡树叶,带上长刀砍竹筒”;《我是草原小牧民》中“我是个草原小牧民,手拿着羊鞭多自豪”等。

(2)不同地域关于劳动的歌曲,如《放牛山歌》中“赶着那个牛儿啥上山来,背着那背个呦啥大背兜啰,又放那个牛儿啥又捡柴”;《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中“千家万户齐劳动,荒山变成了好庄田”;北京儿歌《打花巴掌》中“我们从小爱劳动”;江南水乡歌曲《采菱》等。

(3)不同国家关于劳动的歌曲,如《剪羊毛》中“锋利的剪子咔嚓响,洁白的羊毛像丝绵,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土风舞》中“收割完毕粮食堆满仓,我们大家愉快地转回家”;《牧场上我的家》等。

(4)不同风格、不同时代关于劳动的音乐作品,如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童歌曲《一对好朋友》中“小伢伢小妞妞,我放小鸭你放牛”;《卖报歌》等。

二、美劳教育相结合,融合课堂促成长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理念中指出:“突出课程综合,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为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发挥音乐学科美育价值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掘音乐学科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培养诚实劳动的精神,提升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

(一)聆听感悟,感受劳动魅力

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视听等方式方法,欣赏演唱劳动主题的歌曲。例如,《洗手绢》中的“白手绢,花手绢,自己洗来自己晒……”;《采蘑菇的小姑娘》中的“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等歌词,能够使学生在感受歌曲声律之美的同时,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说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者的精神风貌,礼赞劳动之美。

(二)问题引领,树立劳动意识

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第二条是文化理解,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课堂等音乐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等音乐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内涵,特别是在歌曲或者乐曲蕴藏歌颂劳动的音乐文化学习中,促使学生树立起劳动意识。

(三)模拟劳动,体验劳动快乐

艺术核心素养的第三条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在《粉刷匠》《理发师》《打猪草》等歌曲中,有许多关于劳动动作的歌词,“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咔嚓咔嚓”“篮子来放下呀子咦子呀,铲子手中拿咦嗬呀,袖子来卷起嗬啥,我忙把那猪草拔呀子咦子呀”等,将这些劳动动作融入歌曲表演中,让学生在模拟劳动的同时,体验劳动的快乐。案例如下:

师: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愉快幸福的生活,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

生: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

师:举例说说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环卫工人,让我们城市变干净。

生:盖房子、修东西

(教师把学生模仿的节奏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展示)

师:是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一起来体验一下劳动的快乐吧。

(教师带学生模仿各种劳动时的动作,分组加入打击乐器、声势等)

Dong 拍桌(盖房子)

ding 碰钟或敲击水杯(修东西)

Sha 沙锤(扫地)

shua 发声模仿(洒水)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劳动,相信在你们的辛勤劳动下,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四)二次编创,激发劳动情感

艺术核心素养的第四条是创意实践,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

例如,利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再根据生活中实际的劳动场景改变歌词,像《粉刷匠》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原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重新填词,打造出一首属于学生自己的劳动者之歌。我在上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勤劳又有创意的劳动小能手,你们是什么小能手呢?

生:“我是扫地小能手”“我是洗衣小能手”……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劳动呀,我现在想请大家用《粉刷匠》的旋律唱出来。谁来试试?

生:

师:非常棒!唱得很准确,歌词改编得也很恰当,我们一起把这位同学改编的劳动之歌来唱一遍,体会一下他在打扫教室时愉快的心情,让我们边扫边唱吧(模仿扫地动作,全体师生演唱新填词歌曲)。

师:从你们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中,我仿佛看到了大家热火朝天打扫教室的情景,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扫地小能手,我们才能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呀!

师:谁再来试试?唱唱你的劳动之歌?

生:

在这样的歌词创编中,让学生演唱属于自己二次编创的歌曲,既能调动学生课堂演唱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情感。

三、践行劳动,检验劳动教育成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动才有前途”“一切光荣都是劳动的产物”等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和阐明了劳动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赞扬劳动,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指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小学音乐教材从一年级“爱劳动”主题单元就开始了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实践重在从小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整理书包、洗衣、扫地、擦桌子、归类物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另外,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在家主动给孩子分配任务,“包工到人”,如每天由孩子刷碗、扫地等,一定要切实去做,不可流于形式或应付学校布置的劳动任务,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坚持做,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孩子也能在养成劳动习惯的过程中,真正树立起责任心,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二)合作互助,共同成长

平时的教室值日,教师应教会学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谁负责擦黑板,谁负责扫地,谁负责拖地,谁负责浇花草等,人人参与,共同劳动,大家都是教室的小主人,应共同维护教室的环境卫生。

另外,学校为了增强劳动教育,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分得一块劳动田。在班主任和家长的指导下,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到生产劳动中来,团结协作,共同劳动,既体验了生活,磨炼了意志,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方法

(一)教师的口头语言

这是一种很直观也是最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意见,不自觉地把教师当成大人,将表达当作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对待;同时又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且恰当的肢体动作或表情等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交流法和学生自我反馈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老师都非常在意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引导、评价是一种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双方的共同参与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综合比较评价法

综合判断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内容时将不同类型、不同作者的音乐作品或资料作为基础理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达到对自我的肯定,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综合比较评价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音乐活动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心理等方面来进行选择与组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业成果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