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 编 ○李咏怀 绘
程开甲(1918—2018),江苏苏州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在苏州吴江区盛泽镇观音弄小学的门口,竖立着两座铜制雕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一条长凳上,小男孩旁边站着一名和蔼可亲的教书先生。这位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程开甲,教书先生则是当时这所小学的校长简晓峰。
2.小时候的程开甲聪慧异常,但性格顽皮好动。十岁以后,目睹家道中落的程开甲才觉醒并发奋读书。祖父程敬斋为他这个程家的长孙取名“开甲”,意为“登科及第”,程开甲终究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嘉兴秀州中学。
3.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进浙江大学物理系。那时的中国正遭受日寇蹂躏,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整体西迁,最后抵达贵州湄潭,持续时间1年多、行程2600多千米。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让程开甲深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那时起,“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4.1946年8月,程开甲奔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教授,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的研究。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并由此引出一件趣事。
5.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保利最后也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
6.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他与程开甲讲起自己和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争论的故事。这次谈话,让程开甲启发很深,终身受益。程开甲后来曾经与试验基地的司令员据理力争,也曾经诚恳地对普通技术员道歉,这些都是他“不唯上”的突出表现。无论职务高低,谁在理就听谁的,也是他在工作中始终遵守的原则。
7.1949年4月下旬的一个夜晚,程开甲漫步在爱丁堡那铺洒着昏黄灯光的古老街道上。他随意走进一家电影院,这里正在放映一则新闻简报。程开甲摸黑坐下来,兴奋地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和解说字幕,很快明白了前几天发生在中国长江下游的这则新闻是怎么回事。
8.屏幕上显示,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正准备于次日在长江镇江段发起渡江战役。然而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却无视我军发布的外国舰船撤离公告,擅自闯入渡江江段,遭我军炮击,重创搁浅。随后我军炮兵又将先后赶来增援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伴侣号”驱逐舰、“伦敦号”重巡洋舰、“黑天鹅号”护卫舰全部击退!
9.程开甲兴奋得无法继续在这个坐满了沮丧英国人的影院里待下去了,他跑到大街上,昂首挺胸,只见一钩残月挂在古钟楼顶,似乎在苟延残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国的炮舰外交第一次在中国的内河受到当头一棒,对于海外游子程开甲来说,这是何等扬眉吐气的事情啊!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0.“紫石英号”事件,让程开甲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他决定回国。恩师玻恩知道程开甲决心已定后,理解自己的这个中国学生报效祖国的心情,充分尊重他的选择,但还是在一次彻夜长谈中叮嘱他:“中国现在很苦,你回去会吃很多苦头”。
11.很快,同学们也知道了程开甲要回国的消息。一天,程开甲和几个英国同学一起吃晚饭,大家好心地劝他留下来。同学们说:“中国穷,中国落后,中国人没有饭吃!”程开甲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在饭桌上和同学吵了起来。他拍案道:“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
12.婉拒了恩师的挽留,放弃了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程开甲购买了所需书籍,整理好行装,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最初的十年,是难得的平静日子。程开甲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就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中。从此,他消失了——投身于西北荒无人迹的大漠中,一待就是20余年!
13.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智。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他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30多次核试验任务,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增强型原子弹、两弹结合,以及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大家都称他为“核司令”。
14.程开甲常说:“科学实验就得讲严谨,没有严谨就没有成功。”第一次核试验前,从原子弹爆心向各个测试点铺设电缆,程开甲提出要在电缆沟里垫细沙,以保证电缆本身和测试的安全。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细沙没有按要求铺垫,立即要求施工人员返工。这时工程队的人不干了,因为一旦返工就得重新拉几百车沙子。但程开甲坚持说:“这样就是不行!”
15.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何种方式爆炸?程开甲凭借渊博的学识和研究结果,大胆地否定了苏联专家提出的建议,而是采用铁塔来实施空爆。于是,罗布泊的茫茫戈壁深处就这样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静静安装在塔顶。程开甲信心十足地对大家说:“我们没有理由会失败,一定爆响!一定成功!”
16.为了测试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当量等参数,试验现场布放了1700台测量仪器。在原子弹起爆的瞬间,自动控制系统分秒不差地启动了全部测量仪器,全程记录了准确、完整的数据。据资料记载,法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测量仪器没有获得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也仅获得部分数据。正如程开甲所预料,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大获成功,首战告捷!
17.程开甲“不唯书、只唯实”。为了检验试验方案效果,每次开展核试验任务,他都会主动申请去最危险、最艰苦的一线工作,还多次进入最危险的爆炸中心。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程开甲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到原子弹爆心进行考察,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谁都不清楚洞里辐射量有多大。
18.但程开甲经过细心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不顾危险,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终于进入核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洞中。洞里温度很高,他和同事们忙得汗流浃背,圆满完成了各项考察工作,成功取得中国地下核试验现象学的第一手资料。
19.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在北京辞世,享年101岁。究竟是什么让他毅然回到彼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矢志不渝开拓我国核武器事业,终身与“魔鬼”打交道?究竟是什么让他隐姓埋名、呕心沥血,在绝密领域执着坚守?是以身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是终生为国铸盾的奋斗情怀,是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