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伊娃·易洛思
这个夏天,有一部电影让人看后五味杂陈——《消失的她》。电影贡献了很多话题,包括婚姻、亲密关系,等等。最终揭开的谜底令人毛骨悚然:看似亲密的关系,甜蜜的感情,竟然都是算计。
在这个时代,算计似乎是建立情感尤其是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的。公园里父母手中的征婚启事,“高端相亲局”上的“相亲表单”,层出不穷的线上脱单课,花样频出的网络相亲APP……于是,不少恋爱变了样:单身男女像产品经理一样打磨自己,像销售冠军一样包装自己,只为了等价交换一位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伴侣。在算计中,问题也出现了:既渴望爱与亲密,又在矛盾中徘徊思量,做一个情感人还是做一個理性人;选择似乎越来越多,爱却越来越难。
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早就预感到这一趋势。作为社会学与人类学教授,她一直关注现代人的情感问题,曾出版畅销书《痛苦的魅力》等。2005年左右,她聚焦亲密关系问题,经过调研、采访,2007年推出《冷亲密》一书,引起强烈反响。如今,该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尽管已时隔10多年,易洛思的思考和分析在今日依然不过时。她在书中指出,在市场化的未来,情感可能成为一种可被评估、检查、讨论、协商、量化乃至交易的实体,原本“热”的亲密关系正在趋于冷静、理性,并越来越受到粗粝的功利主义影响而被“放冷”。换言之,“冷亲密”时代正在到来。
“情感资本主义化、自我的异化、他者的物化、亲密关系缔结过程的商品化……共同造就了亲密关系中的冷漠成分。”易洛思说。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情感更是被操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某约会交友平台,想在个人主页中放4张,而非1张照片,需付费;想查看谁发送了“喜欢”,需付费;想给别人发送“超级喜欢”,还得付费……每个操作都被明码标价。缴费之后,平台会通过算法精确地给出“高度匹配”的对象。
易洛思浏览了平台上100多份“自我介绍”,发现大多数人都注明“有趣”“幽默”“可爱”等,千篇一律。许多受访者也表示,在交友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讲着同样的笑话,“写好了脚本一样”。等到“奔现”时,则往往失落大于惊喜。只有少数幸运儿在网上找到合适的伴侣。
在一遍遍的“计算”与“重复”中,交往愈来愈快餐化、标准化、程式化。人们不再冲动,因为很明确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亲密关系就这样冷却了。
关于如何破除“冷亲密”,易洛思没有给出答案。她写《冷亲密》,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做理性与自我意识过剩的傻瓜”,呼唤一种不那么功利、算计的情感,呼唤一种具体的、临场的交往。爱情到底该是什么样?她曾借一位受访者之口这样描述:“爱情,也许是由于某人在风中点起一根香烟,或是她向后抚头发的姿势,或是某人打电话的方式……”这样的爱情难得,但让人怦然心动,爱情的美好正在于此。
《冷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