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莱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许钦力
鲁西南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年平均气温13.3℃~14.1℃,年均降水量597~820mm,地势东高西低,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花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济宁市是最大的花生种植区,种植面积约60 万亩,总产量18 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曲阜、泗水和邹城等东部丘陵山区[1]。鲁西南地区花生种植主要以春播花生为主,品种以普通型大果为主,平地以垄作方式为主,起垄种植全部采用地膜覆盖,地膜覆盖面积达49 万亩,占花生种植面积的82%。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生长周期、抗逆性、抗病虫害性等因素。比如,鲁花1 号适合旱地,鲁花2 号适合湿润地,而金花1 号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特征。在进行花生品种选择时,还需要考虑种子的外形、大小和营养成分等因素。比如,外形完整、无病斑、大小均匀的种子往往具有较好的发芽率和生长态势,而营养成分高的种子则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此外,还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例如,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生长周期短的品种,以避免遭受低温冻害;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以防止病虫害对花生的损害。同时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前景。比如,某些品种在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选择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品种,以提高市场销售的竞争力。
最后,进行品种选择时,也可以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或吸收其他农民的种植经验,以获取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花生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
在土壤管理方面,除了进行石灰化处理外,还应注意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选择种植密度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花生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尽量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花生对肥料的需求较为特殊,一般需要施用较多的钾肥和磷肥。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花生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调节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保证花生的营养供应。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在花生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适时施肥,如在播种前期和生长初期,可进行基肥施用,后期再进行追肥施用。同时,应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可以采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等替代化肥的方法,促进土壤的改良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
除了钾肥和磷肥,花生还对镁、钙等微量元素的需求较高。因此,在施肥过程中,也要注意补充这些微量元素,以保证花生的生长发育。此外,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尽量避免在雨季或高温季节过量施肥,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2]。
土壤和施肥管理是花生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需要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性质,根据花生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花生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土壤中生长。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太湿的土壤容易导致花生根系发生病害,太干的土壤则会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
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前应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病菌和有害微生物,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然后根据种子的大小和品种的特点选择种植密度。在播种时,应注意保证每颗种子的深度和株距尽量一致,避免出现浅播和深播的情况。
对于花生种子,应选择外形完整、无虫害和病斑的种子。在种植时,应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状况确定合适的播种密度。花生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鲁西南地区,一般以4~6 万株/亩为宜,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种植密度不仅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土壤的水分、养分利用率以及空气流通等。种植密度过高,花生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导致花生单株生长受限,产量下降;而种植密度过低,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整个田块的产量和利用效益。因此,在选择种植密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田块大小、土壤性质、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方案。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减量播种和垂直播种的方法来优化种植密度。减量播种即在一定面积内减少种子数量,但保持每株间距不变,以达到节约种子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垂直播种则是指在横向排列的基础上,将种子垂直放置,使其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在播种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出现干旱和涝灌的情况。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种植区域进行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花生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生长。
花生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因此在干旱季节和气候干燥的地区,应注意及时进行灌溉。在田间管理方面,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枯萎叶片,同时注意定期松土和施肥,以促进花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花生在花期和结荚期,对水分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适时浇水,保持田间土壤的湿度,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
对于花生的灌溉管理,除了控制土壤湿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灌溉时要均匀:在灌溉时,应保证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田地中,避免局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防止花生生长受到不良影响。
(2)灌溉时机要适宜:灌溉的时机要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在花生开花和结荚期,应适当增加灌溉频率和用水量,以保证花生充分吸收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3)避免水分过量:虽然花生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量的灌溉会导致花生根系受损和病虫害滋生,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应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水分持久度进行适量的灌溉。
(4)考虑节水措施:在灌溉时,应考虑采用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以减少用水量和水分的浪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对于花生的灌溉管理,应根据土壤的含水量、气候和生长阶段来确定灌溉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花生在萌芽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而在生长中后期则需要适量的干旱刺激,以促进花生壳的形成和脱粒的易行性。此外,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浸润和漫灌,以免影响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在田间管理方面,应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枯萎叶片,以避免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松土和施肥也是促进花生生长的重要措施。适当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而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养分供应和花生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定期进行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避免病虫害对花生的危害和影响。此外,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并在轮作种植和田间管理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在采收时应注意采摘花生时的力度和方式,以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晾晒,保持花生的干燥和通风。在后期管理中,应注意存储花生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霉变和腐烂等情况。
采收时,应选择干燥天气,尽量避免在潮湿或下雨天采摘,以免影响花生的质量和储存。采摘后应将花生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后期存储和加工。同时,应注意对花生进行分类和筛选,对不同等级的花生分别进行储存和销售。应注意花生的储存温度和湿度,避免花生在储存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导致霉变和腐烂。通常应将花生储存在温度较低、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并定期检查花生的质量和储存状态。
除了储存管理,后期还需注意对田地进行适时的轮作和耕作,以便于为下一季的花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土壤条件。同时应注意对田间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控制,避免对下一季的花生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要提高鲁西南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土壤和施肥管理、播种密度、灌溉和田间管理、采收和后期管理等因素,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花生扁蝽是花生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叶片出现白斑,使叶片黄化、枯死。针对花生扁蝽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清除杂草,保持田间环境干净,避免扁蝽的栖息和繁殖。
(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浓度,防止扁蝽的繁殖和大面积扩散。
(3)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扁蝽天敌——瓢虫等进行防治。
(4)栽种防治性植物,可在花生田旁种植一些对扁蝽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芫荽、洋葱等。
(5)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扁蝽卵和幼虫,减少害虫数量的积累。
(6)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长时间干旱,以减少扁蝽的滋生。
(7)采用技术措施,如在花生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吸引并捕杀扁蝽。同时也可以采用轮作等措施,减少扁蝽的滋生。
(8)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现扁蝽的危害,进行防治,避免损失扩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喷洒时间和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畜的影响。在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时,也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天敌的生态特性进行选择和应用。
白粉病是花生的常见病害之一,其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对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防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叶片上的灰尘和杂质,保持叶片的干燥和透气。
(2)适时进行药剂喷洒,使用合适的农药和浓度,保持药剂的覆盖度和渗透力。
(3)在病害高发期,采用防病抗病的方法,增强花生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5)加强育苗管理,选用健康的种子和良好的育苗基质,保证花生健康生长。
(6)及时排查和处理病虫害,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
(7)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缺肥,花生生长过于繁茂或营养不足,容易引发病虫害。
(8)保证种植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枯萎的植株和田间垃圾及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茎瘤菌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生根部和茎部出现瘤状物质,导致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防治茎瘤菌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轮作种植,合理安排花生和其他农作物的轮作时间,降低茎瘤菌病的发生概率。
(2)加强施肥管理,合理调节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提高花生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在病害高发期,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提高花生的病害防治力度。
(4)注意排水,避免花生根部长期浸泡在水中,降低发生根腐病的风险。
(5)定期清除病株和落叶,减少病菌在田间的繁殖和传播。
(6)加强田间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花生的病害,防止病害加重和扩散。
(7)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
(8)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花生天敌——赤眼蜂等来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要想使鲁西南花生种植实现高产,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通过科学的手段,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花生的病虫害,保障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鲁西南地区是我国花生种植的重要产区,花生种植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鲁西南地区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措施,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才能够实现鲁西南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