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琴江医院普外科 (广东 梅州 514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分析两组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RP、PA等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PA等指标水平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RP、PA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相对较高(P<0.05)。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还能使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并促进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外科疾病类型,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极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常规开腹手术极易造成较大创伤,且老年患者自身耐受性也不高[2]。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但对于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仍比较欠缺,因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男14例,女29例,年龄63~78岁,平均(68.7±1.5)岁;结石直径1.0~2.4cm,平均(1.5±0.2)cm;患病时间2~5d,平均(3.3±0.2)d。研究组43 例,男15 例,女28 例,年龄62~79岁,平均(68.9±1.3)岁;结石直径1.1~2.3cm,平均(1.6±0.1)cm;患病时间1~6d,平均(3.2±0.3)d。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及全麻处理,于患者右侧肋骨下缘8cm处作一小切口,然后将皮肤及组织依次切开,并彻底离断发生堵塞的胆囊管,之后将胆囊完善剥除,依据手术具体状况,查看患者是否需要使用引流管,之后给予其有效的缝合处理。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给予患者全麻处理,当麻醉发挥作用后,于患者脐下缘1cm处行一小切口,之后通过气腹针给予其腹腔穿刺处理,穿刺完成之后,需及时建立起CO2人工气腹,确保气腹压力始终保持在10~12mmHg范围内,然后将10cm Trocar依次置入患者脐下缘及剑突右下方,并将5cm Trocar依次置入患者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及腋前线,同时将患者头部位置缓缓抬高,确保其位于头高脚低的斜卧位,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对患者病灶及临近组织状况进行详细观察,之后通过电凝固术对患者胆囊底部1~2cm小口处进行灼烧处理,从而能合理减压,然后抽吸干净胆汁,之后将胆囊前后壁浆膜有效切开,对胆囊三角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进行钝性分离,之后将胆囊彻底切除,并缓缓取出来。之后对其进行电凝止血处理,必要时可以通过明胶海绵填塞的方式对其进行压迫止血,之后将引流管妥善安置,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术后护理。
①观察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②观察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③观察分析两组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前血蛋白(Proserum protein,PA)等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mL,通过放射免疫法对患者PA、CRP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3]。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见表1。
表1.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对照组 43 48.1±11.5 77.8±14.1 8.6±2.1 45.2±7.8研究组 43 39.9±10.3 59.3±11.5 4.1±3.5 30.1±3.3 t 16.715 16.651 16.533 16.563 P<0.05 <0.05 <0.05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PA等指标水平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RP、PA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相对较高(P<0.05),见表3。
表3.CRP、PA等指标水平对比(±s,mg/L)
表3.CRP、PA等指标水平对比(±s,mg/L)
组别 n CRP P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51.3±10.8 91.5±15.7 151.7±25.6 131.2±21.7研究组 43 51.5±10.2 59.6±13.1 152.1±25.1 146.9±21.5 t 1.023 16.969 1.824 16.419 P>0.05 <0.05 >0.05 <0.05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胆囊炎类型之一,主要是指结石堵塞患者胆囊管,使得大量胆汁滞留在胆囊内,导致患者发生炎症疾病[4]。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饮食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进一步提升,极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以往临床上多通过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但是这种方式给予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患者后续恢复比较慢,而且因患者年龄都比较高,自身机能也逐渐减弱,会增加卧床休养的时间,导致肠粘连、肺部及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6,7]。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实施治疗期间,传统的开腹手术已经不能对患者治疗需求进行最大程度满足,所以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究具有关键性作用[8]。
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愈发完善,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愈发普遍,腹腔镜手术是一类微创式手术,其造成的手术切口相对较小,因此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非常大的创伤[9]。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这说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并进一步缩减住院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使患者能尽快恢复。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胆囊病变位置进行清晰观察,因此能更加精确地切除病变组织,而且其微创性不会严重损伤患者机体,患者能尽快恢复,而且始终处于无菌状态下,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改善[10]。既往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11],相较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要明显更长。但是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导致发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可能影响因素为: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日渐普及以及推广,医师在腹腔镜手术方面的掌握熟悉程度也随之明显提升,因此大大的缩短了有关医师在进行手术操作过程当中的手术时间耗时,进而使得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在给予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操作的过程当中,对于手术医师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手术医师需要详细的掌握并了解机体胆囊管手术位置和手术位置临近生理位置的互相关系以及生理解剖结构等。不仅如此,在手术操作过程当中还需要充分镇静,对于患者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情况进行反复确定之后再进行夹闭或者是切断等一系列的相关手术操作,此外在手术过程当中还需要谨慎且小心,避免对于胆囊临近的正常生理器官和组织产生误伤。
据有关研究显示[12],介导全身或者是全部炎症反应的水溶性信使为细胞因子,当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时,就证明机体已经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处于急性期时,CRP同细胞免疫、炎症反应以及体液免疫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当机体存在组织损伤或者是细菌感染时,CRP含量就异常升高,因此CRP高低也是一项对治疗效果及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判断的关键性指标[13]。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CRP、PA等指标水平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RP、PA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相对较高(P<0.05),说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能促进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分析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可能因素为:相较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生理组织以及器官所产生的损伤更小,并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切口也明显更小,因此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所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也明显的更小,也就大大的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还能使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并促进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