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寒冰
(中国蜂产品协会,北京 宣城 100050)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日子,应江苏福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季福标的盛情邀请,作者陪国务院原参事刘志仁老先生前去他的企业调研。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养蜂场、蜜蜂博物馆、蜂胶生产线、冷链仓库和研发实验室。刘老对福标公司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福标公司,深感震撼!董事长季福标超强的敬业精神与精湛的业务水准以及求真务实的企业家立场,堪称是蜂产品业界的一面旗帜。
图1 参观养蜂场(左刘志仁,右季福标)
我对季总的认识和了解始于2005 年。当时我是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兼蜂蜜专业委员会主任。那时,为了提高蜂产品企业验质人员的水平,我们组织了“全国蜂蜜感官检验技能大赛”。参加大赛的人员都是各个蜂产品企业的检验员。结果,夺得大赛冠军的却是当企业老总的他,让我大吃一惊,一般情况,企业老总负责管理,专业水平未必高,企业老总居然能拿全国验蜜的比赛冠军,令人刮目相看。
此后,我一直关注他的企业发展。2012年他在江苏盱眙县成功地承办了超过1500 人参加的全国蜂业大会,声名鹊起。后来,听说他又建了新厂,近几年蜂胶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今年春节前,我与季总约稿,想请他写写发展经历,他邀请我去他的企业看看,这次恰巧与刘老同行。
这个问题一直令我不解。中学教师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啊!特别是在农村。说起缘由,季总这样告诉我。
原来他家在农村,父亲是20 世纪60 年代的初中生,那个年代初中生在农村凤毛麟角。他父亲在村里的夜校教农民识字,后来又做“赤脚医生”。他说,他们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老二,上边还有个姐姐。父亲重视子女教育,都要求孩子们上学,可在那个饥荒的年代,饭都吃不饱。为了补贴家用,他父亲在1979 年养了3 箱蜜蜂。季总从小就跟父亲养蜂。谁也没想到这3 箱蜜蜂,以后竟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
他父亲本来是希望他考大学的,可是他高中毕业那年,由于营养不良,得了偏头痛的病,疼起来不能自控,白天学的东西,晚上就全忘了。考大学差5 分,与大学失之交臂。他便回村里当了中学老师,教数学和化学。
当老师3 年,他心里还是放不下那几箱小蜜蜂,经常翻看养蜂的书籍。他从小就是个喜欢学习新知识,爱琢磨事情的人。后来他发现那些饲养蜜蜂的书籍,有些说法比较片面,没有因地制宜,不符合养蜂的实际情况,于是,他下决心要把这些事弄明白。在他看来,养蜂是个大产业,是一件有前途的事,为此,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回家养蜂。
这让村里的人不解,这10 年的书不是白读了吗!让他没想到的是父母很支持他,他们相信孩子喜欢干什么就一定能干好。
从此,他成了年轻的养蜂人。他每天爱写“养蜂日记”,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蜂群情况、蜜源植物开花的情况和收获蜂蜜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几年下来,他的“养蜂日记”摞起来足有一尺多高。26 岁那年,他决定拜师学艺。
他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踏进扬州大学畜牧系黄双源老师家门的时候,穿着土里土气,可黄老师一点也没有嫌弃他是农村的养蜂人,给他让座,还给他沏茶,让他手足无措,非常感动。
后来,他经常去黄老师家里请教养蜂问题。黄老师知道他家里困难,就让他住在自己的家里,和家里人一起吃饭。我听季总说到此,都不禁热泪盈眶了。天下竟有这么好的老师!
那时,年轻的他好学上进。到处打听全国有关养蜂的学习班和会议并积极参加;订阅了国内所有的养蜂杂志;跟随黄老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认识了时任所长的张复兴;又在黄老师的家中认识了著名养蜂专家龚一飞教授。几十年来,这两位专家一直是他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在养蜂过程中,他通过认真琢磨,反复实验,改造了王浆台和其他一些蜂机具,并在《中国养蜂》 《蜜蜂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多次参与中国蜂产品协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1993 年9 月,第33 届国际养蜂大会在北京召开,让他没想到的是养蜂只有10 年,年仅30 岁的他竟然获得了“国际杰出蜂农”称号。他是全国获此殊荣的6 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个,这是对他热爱养蜂事业最大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蜂业求索路上的决心。
在创业的日子里,他和他的老师走南闯北,搞汽车、“运蜂车”实验,还多次配合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搞蜂机具改良,也帮助当地蜂农推销他们的蜜蜂产品,生意场上的磨炼,让他深深地体会到产品销售比产品生产更难。
有一次,他和黄老师给人家送了一批价值40 万元的新鲜蜂王浆,买主答应第2 天付清货款,结果第2 天人没来,又一连几天不露面。去单位找人总是不在,他和黄老师急得吃不下饭觉睡不着。半个多月过去了,他彻底急了,他知道不能用常规讲理的办法解决,便多次去买主家里说明利害关系,最终,买主才把欠的钱还清。账要回来后,他把钱放在手提包里,坐汽车倒火车,一路上不敢下车吃饭,直到把钱安全带回家。
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刚刚兴起,在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他也曾遇到过不少麻烦。现在好了,国家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他的企业成了盱眙县的明星企业,他本人还被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采访中,他跟我说起20 世纪80 年代他和黄双源老师在大学里卖蜂蜜的故事。在“全民经商”的大潮中,学校那时也办了“三产”,他和老师不但养蜂,还把收获的蜂蜜卖给学校的教职员工,很受欢迎。蜂蜜生产受天气影响,有的水分含量高,有的水分含量低。他给老师出主意,先把水分含量高的蜂蜜卖掉。没想到的是,黄老师很生气地说:“我们要把质量最好的蜂蜜卖给顾客,这是我们的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我们的生意才能长久。”老师的这一番教诲,让年轻的他牢牢地记住了一辈子!
2003 年他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产“福标牌”系列蜂产品。从此,他就把产品质量永远地放在第一位。他说,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做真品、做精品,讲良心,绝不欺骗消费者!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他说,我把自己的名字作为商标,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毁了自己的名声,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他说,“产品就是人品,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做下去,一定要狠抓质量。我们早就向广大消费者承诺,买福标牌蜂产品,如果买到掺假的蜂蜜产品1 瓶我们赔1 万元;蜂胶产品1 瓶赔10 万元。”但至今公司都没有机会“兑现承诺”,他有信心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从40年的养蜂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感官判断蜂胶真假的独门绝技,他手一摸、鼻一闻、嘴一尝便知真假,很多人不信,与他打赌,结果上仪器化验后,屡试不败!
我们在公司的旗舰店看到他们摆放的洋槐蜂蜜,水白色,相当漂亮!可今年的洋槐蜂蜜还没到季节啊。他告诉我,这是2022 年的洋槐蜂蜜。去年的洋槐蜂蜜还能保持这样的品质,令人叹服。原来他们在长白山、牡丹江、延安、门源、罗平、塔城等地建设了8 大有机生态养蜂基地,依托养蜂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保障福标蜂产品的质量。他们生产的洋槐蜂蜜、枇杷蜂蜜和红花蜂蜜在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的“国民好蜜蜂蜜感官品质大赛”中,连获三枚金奖。
2008 年凭借福标系列蜂产品的过硬质量,他们在第九届亚洲蜂联大会上又获得了沉甸甸的“优秀蜂产品”金奖。
这次我陪刘老去福标蜂业实地调研,一进公司大院就看到公司在办公楼上的一行大字“世界蜂胶看中国中国蜂胶看福标”,我和刘老为他的自信感到震惊。他笑着告诉我们,这话不是他说的,是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原所长张复兴的赠言。我和刘老作为刚到的客人,还没有看到他的蜂胶生产车间,不免对这句话还有些心存疑虑。
随后,他陪我们参观了蜂胶生产车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宽敞明亮的蜂胶车间,参观通道两侧是落地的大玻璃,让参观者一览无余。首先是蜂胶软胶囊生产的均质乳化机,胶囊制皮机、压丸机、烘干机、装瓶机、贴标机,全部是自动化生产。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上下两排24 个转笼的烘干设备,一般的蜂胶生产企业烘干只有几个,最多的也就十几个。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们蜂胶提取液的沉淀罐居然有40 个,每个罐都是满满的,可储存2 t 蜂胶液,这共计有80 t 蜂胶液的储存量啊!这在国内蜂胶企业中是难得一见的。
图2 参观蜂胶生产车间(左刘志仁,中杨寒冰,右季福标)
他说,为了保证蜂胶产品的质量,投资2000 万元购买先进的蜂胶生产设备和改造蜂胶生产车间。由于蜂胶生产设备投资过大,产量太高,一般蜂胶销量不是很大的企业都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但他认为,只有蜂胶生产的全过程都把控在自己手里,才能保证蜂胶产品的质量。他们每年的产品销售集中在华东地区,蜂胶的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85%以上,公司蜂胶年使用量五六十吨。打造中国蜂胶的第一品牌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这次调研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们的蜜蜂博物馆。他们对蜜蜂博物馆的设计,可谓“高、大、尚”。首先是水平高,他们花重金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把小蜜蜂一生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图文并茂地展示给观众。其次是场地大,馆内一次可以容纳200 多名参观者,而不显拥挤。三是时尚,他们采用现代化的灯光声控技术,使蜜蜂造型可以与参观者互动,馆内满铺地毯,每天都打理得干干净净。5 个讲解员衣着整齐、彬彬有礼地讲解蜜蜂的故事。
他说,博物馆是2013 年建成的,占地2000 m2,历时9 个月。10 年来,已接待游客超过60 万人。这些游客大部分是福标牌蜂胶的受益者。他们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和安徽等地。为了让顾客用他们的产品放心,组织顾客来公司不仅要参观蜜蜂博物馆,更要亲眼看看蜂胶生产的全过程和一流的产品研发、检测实验室。
如今,他的儿子季剑和季超已分别从日本和英国留学归来,分管公司的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他们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工厂厂区的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产品包装的设计超前于国内传统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2018 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提升中国蜂业质量项目”选中了福标蜂业。福标以热爱蜜蜂之心,勇担重任,成为该项目在江苏省唯一的实施单位,这是福标公司为我国蜂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他的企业已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早些年就担任江苏省蜂业协会副会长,后来又任常务副会长,并连续两届出任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为了培养孩子尽快融入行业,他主动退出了中国蜂产品协会的职务,现在,大儿子季剑是中国蜂产品协会常务理事,二儿子季超在中国蜂产品协会任会长助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说,公司的使命就是要把天然、优质、真正的蜂产品奉献给消费者,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他们的贡献。
我们衷心祝愿江苏福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季福标董事长的领导下行稳致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