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平 黄海波
(1.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2.浙江省杭州二中东河校区)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 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图1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图1
(1)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不同,“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8分)
(2)“国信1号”的运营使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大型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请说明国信集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
(3)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1)“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清洁、优质以及不同水温的海水,进行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单产高,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利润大;深远海海域宽广,海水自净能力强,深远海养殖对环境污染小;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广阔,扩大养殖规模的潜力巨大,易形成规模效益;养殖工船机动灵活,可避免因台风、赤潮造成的损失;集工业化养殖、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于一体,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具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优势。(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扩大融资渠道,增加发展资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鱼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品质和产量;增加养殖工船数量,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加强海况研究,扩大养殖海域范围,优化养殖线路;增加养殖鱼类品种,丰富海鱼产品种类;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营养食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开发深远海养殖体验观光旅游项目等。(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3)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 “移动的海洋牧场”,可减轻近海养殖压力,缓解沿海海水环境污染,利于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2分)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增加海洋蛋白质供应,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2分)开发和利用深远海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利于宣示国家海洋国土权力和权益,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利于保障海洋国土安全。(2分)
(1)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海和深远海的海域特征差异,从养殖条件和生产效益两方面综合分析“船载舱养”模式的优势。从养殖条件看,深远海环境污染小,自净能力强,水质更优;由“内设2 108个监测点”可知,养殖工船科技投入大,鱼产品品质更高;从“驶向深蓝”可知,可开发的海洋空间更大,规模效益潜力巨大;从“移动的海洋牧场”可知,养殖工船机动灵活,能选择适宜的养殖海域,可避开台风、赤潮等灾害;符合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国家战略,其意义重大深远,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从“完整产业体系”可知,产品附加值更高,可增加利润。
(2)“科技+资本+产业”是“国信1号”的产业发展模式,该产业模式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链长的特点。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的成功运营,需要在遵循市场规律基础上,从科技、资本、产业等方面进行关联综合发力。通过资金投入、科技研发,助推深远海养殖产业持续发展。如扩大规模、产品多元化、不断提升品质、提升国内国际品牌知名度、纵深延长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融合开发新业态等。
(3)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移动的海洋牧场”既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主权宣誓。目前近海养殖业面临海洋空间资源拓展瓶颈和海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深远海养殖业能够缓解这些人地矛盾,可以为我国长期稳定地供给优质蛋白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陆地土地资源的生产压力,缓解近海养殖对海洋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等。
我国是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教材中,分别增加了“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本题以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交付运营为背景,围绕该实例重点分析了深远海养殖的特点、发展方向及其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重大科技突破与工程进展及其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洋国土开发重要举措,关心国家安全与社会长远发展,熟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地理背景,积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本题设问主要涉及三条《课程标准》要求: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综合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