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星,刘宁,黄婷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护理学系,广东 珠海 519041)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是将现有最佳科学证据与现有患者及从业者的最佳经验相结合,用于医疗保健组织内解决问题的临床决策[1]。本文根据文献将中低资源地区定义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注册护士聚集度较低,高等医学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中低资源地区相较中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存在高等教学资源少,地方政策不足,学生能力素质偏低等差距[2-3]。中低资源地区需要培养具有循证实践能力的本科护生来促进当地高等护理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推动循证实践在当地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满足当地患者医疗及保健需求,实现当地建设高水平医疗发展的需要[4-6]。当前中低资源地区EBP 教学缺乏有质量的教学方式和统一教学标准[7],难以满足当地护理发展的需求。因此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与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适于中低资源地区高校核心能力的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指标体系,旨在为规范化培养具有循证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1.1 建立课题研究组 研究小组共6 名成员,包括1 名护理学教授,负责指导教学指标体系的构建初稿拟定、遴选并联系函询专家。1 名护理学助教教授,负责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及督导工作。2 名护理研究生和2 名本科生负责制作函询表、回收问卷、数据统计及整理分析专家意见。
1.2 拟定初稿 以“护理学、中低资源地区、循证实践教育、循证教育、循证实践课程”“Nursing Education、Low and medium resource areas、Evidence-based practice education、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s、Implementation Science”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和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2013-2023 年有关文献。特别加入“实施科学”这一帮助护士识别循证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8]的关键词。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教材及主要文献[9-10]的基础上,拟定了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初稿:一级指标8 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39 项。
1.3 专家函询
1.3.1 专家遴选 专家纳入标准:(1)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2)从事临床循证护理实践或护理教育工作≥10 年;(3)自愿全程参与函询且对研究内容提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建议;(4)工作地区位于中低资源地区或参与中低资源地区教学或合作教学。17 位专家分别来自贵州、广西、广东、西安4 省市3 所高校和7 所三级甲等医院,中低资源地区9 名,非中低资源地区8 名。男2 名,女15名,年龄35~55(44.1±5.6)岁。学历:本科7 名,硕士6 名,博士4 名。职称:正高级4 名,副高级5 名,中级8 名。工作年限13~38(23.6±7.3)年。专业领域:循证护理教育8 名,临床循证护理8 名,循证课程设计1 名。
1.3.2 专家问卷编制 函询问卷由3 部分组成。(1)专家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研究领域等;(2)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设修改意见栏;(3)专家函询内容熟悉程度自评。
1.3.3 专家函询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于2022 年9-10 月进行2 轮专家函询。采用界值法对返还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对问卷数据以算术平均数≥4.74,满分频率≥0.67,变异系数≤0.10 为筛选标准[11]。专家函询过程详见图1。
图1 德尔菲法的技术路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双人核对录入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差、均数、变异系数(Cv)、专家积极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W)、权威系数(Cr)分别表示条目重要程度、专家积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及权威程度。采用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得出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P<0.0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专家积极性 本研究第1 轮、第2 轮分别发放问卷17、1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4%(17/18),4 名专家提出意见,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权威性 专家权威程度(Cr)由专家熟悉程度(Cs)和判断依据(Ca)决定。第1 轮Cr、Ca、Cs 分别为0.912、0.935 和0.888;第2 轮分别为0.938、0.965和0.912,均>0.7 表明函询专家权威程度较高[12-13]。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由肯德尔和谐系数(W)表示,第1 轮、第2 轮的总体协调程度分别为0.443 和0.342,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专家协调系数
2.4 专家函询意见处理及权重确定情况 第1 轮专家函询,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88~4.65,变异系数为0.07~0.11,4 名专家提出意见,修改一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1 项,三级指标7 项;增加三级指标4项。第2 轮函询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5.00~4.65,变异系数为0~0.10,3 名专家提出意见,修改三级指标7 项。最终形成一级指标8 项,二级指标21 项,三级指标42 项,详见表2。
3.1 基于核心能力构建适宜中低资源地区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AHP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专家对指标重要性打分,对于指标的评价更加客观真实[14]。专家选择对于函询结果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专家研究方向涵盖中医护理、社区护理、妇产科护理、危重症护理等多个领域,提供了不同方向课程开展意见,对多种课程的循证实践教学均具有评价意义。本研究的专家多选择中低资源地区高校或与当地高校合作专家及三级甲医院临床循证实践工作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低资源地区高校对循证实践教学的需求。且本研究加入了循证实践这一先进理念,希望能促进中低资源地区循证实践结果的临床转化。本研究2 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 和0.938,处较高水平。2 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43 和0.342,第2 轮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均<0.1,表明专家意见高度集中。
3.2 基于核心能力构建适宜中低资源地区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内容分析
3.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权重分别为0.123 和0.128,表明二者均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低资源地区学生有既往英语学习缺陷这一特殊性,而循证实践对英语要求高,故更应鼓励并帮扶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为护生未来开展循证实践打好基础。建议中低资源地区高校与发达地区高校形成帮扶关系,共同商讨在循证实践课程中加入实施科学框架[15],以保证并提升中低资源地区循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在临床发挥重要作用的循证实践人才。
3.2.2 师资队伍与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的权重分别为0.125 和0.126。中低资源地区高校组建循证实践师资队伍时可考虑聘用发达地区经系统EBP 培训的高校教师和临床循证护士进行合作教学,增大师资供给,提升护理循证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对地区护理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16]。基于中低资源地区人才流失、资源不足等因素,高校可考虑利用信息化技术[17],同护理循证实践教学建设相对成熟的地区共建合作培养计划,定期安排教学人员线上参与或赴发达地区的循证实践教学学习和自身循证实践能力提升性培训,促进中低资源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对院校的归属感,留住师资。中低资源地区学生因其家庭经济困难,既往学习资源不足等原因易产生目标不明,无力感等一系列特有心理表现[18],故中低资源地区的高校院系及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常见临床案例就地取材将教学内容与临床案例进行融合,安排当地医院见习,用真实案例供学生进行循证学习[19],在EBP 教学中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PBL、交互式教学法[20](如工作坊、研讨会等)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循证学习质量,增强其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3.2.3 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 教学资源权重为0.125位于第3 位,表明教学资源在中低资源地区应该受到重视。中低资源地区高校在循证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困难,可由政府牵头寻求同发达地区的高校开展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选择线上资源,完善当地教学资源建设,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扶贫基金,为当地后续护理循证实践独立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条件中,实践教学设施的权重为0.048。中低资源地区的高校可考虑与发达地区合作关系稳定的教学医院或循证医学研究前沿单位展开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对中低资源地区高校的校际循证资源共享和选取发达地区优秀学生对中低资源地区高校学生进行校际间的朋辈帮扶[21],帮助其明确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推进中低资源地区循证实践教育发展的特色作用。
3.2.4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权重分别为0.125 和0.128,表明对循证实践教学效果的评定更为重要。中低资源地区更习惯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22],故该体系建议院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发现循证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实践,设立奖学金鼓励优秀循证小组进行循证实践研究,增强中低资源地区学生对循证实践的自信心。循证能力的评定是循证实践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指标。高校对课程结束后护生循证能力的评定可以考虑采用Fresno 测试、循证实践“ACE”工具等客观评价量表,也可考虑采用教学量规[23]等评价方式明确学生在循证实践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汇报,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巩固循证实践教学成果。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适于中低资源地区核心能力的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科学,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能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意在表明,中低资源地区高校学生循证护理实践课程的构建,需根据当地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发达地区高校的帮扶及中低资源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此教学指标评价体系为研究基础,开展对现有循证实践教学指标的评价工作,提高其可行性、实用性,满足实际循证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