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柯
一
人都有一张脸,有胖有瘦,有长有短,有黑有白,有美有丑……眉、眼、耳、鼻、口分布其间,借此构成人与人的自然识别标志。世界上人那么多,却很难见到面孔完全一样的人。即便是孪生姐妹,仔细观察,也会有一些不同。
人人都爱这张脸,爱美的女人们为这张脸要费神很多,出门前抹脸画眉涂嘴,把镜子里的头像反复端详,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女为悦己者容,大概在许多女人心中,脸代表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吧。
二
事实上,脸和尊严是不同的。脸是人们外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尊严则代表着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需求,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地位、身份、荣誉、威严。
脸是对一个人的表象的判断,借此建立对一个人物理特点的认知;而尊严则是对一个人内部核心价值的判断,是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的表现,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脸是面子,尊严则是里子。面子和里子有关系,但面子代替不了里子。要面子不顾里子,其实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最终可能丢了面子,也丢了里子。
三
很多女人喜欢化妆,这是爱惜自己的尊容,当然,描眉画脸也是生命化妆的一部分。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从人性上讲,这话适合所有人。不过,生命的化妆不仅仅体现在脸上,更重要的在于内在品质的养成,在于内外兼修。仅仅保养皮肤,忘记了内在精神品格的修炼,也只是形成了一张干巴又黯淡无光的脸而已。
自然规律不可阻挡,生命的年轮写在脸上。化妆品对抗不了岁月,到了一定的年龄,与其花费精力、钱财在皮肤上做文章,不如在自己内心修篱种菊。
一个人外表有什么并不重要,内心有什么才重要。
四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态,生命的外生态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内生态。你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有一张什么样的脸。
有些人的丑恶就是反映在脸上的,同样,有些人的善良也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因为越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一个人的精神修炼和内在品质会越来越表现在脸上。喜欢读书思考的人,与全然不读书的人比较,他们的容貌当然不尽相同。而阅读伟大作家的著作,就是与这些伟大的灵魂交流,的确会使一个人变得与别人不一样。
用保健品养生,不如用好书养心。心大了,可以感受到海阔天空、包容万物。
我曾经观察过很多位教师的长相,不管男女,读书的和不读书的,他们确实在面相上会有一些不同。这种不同是由内在散发出来的韵味,不是可以装出来的。张文质老师认为,读书可以让教师的面貌变得好看。说明滋养人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护肤品,还有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的修为。
五
读过一篇日本作家写的文章,其观点为:脸是内心的天气预报,内心的一切都会显示在脸上,无法掩饰。但他可能没听过这样一句话:“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我见过一些很美丽庄严的脸,在人前可以说出美丽的言辞,内心却是肮脏不堪。
脸就像一个人身体的语言,语言既可以彰显内心的真相,也可以掩盖内心的虚伪。因为有很多虚伪的人、内外分裂的人,会装神弄鬼、掩饰真相的人,他们虽也是“人”,但其实已经与鬼魅无异。诗人海子说:“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认识到人的复杂,也必将认识到,不能用脸来判断人,因为造就脸的不是这个人本身,美丽与否也不是这个人的能耐。就像不能用语言判断人一样,因为语言能够说出来的都不是连心连肉的,刻骨铭心的东西都不是语言可以准确表达的。
六
脸不等于尊严,但在当下的中小学校里,教学成绩往往成为教师的脸面,似乎代表着某种尊严。其实不然。
在每一次成绩分析会之后,很多老师都很焦虑,名次落后的往往会失眠。为了让这些年轻教师能够安心,使他们保持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我曾经劝他们不妨脸皮厚一点,不要太顾及脸面,只要不放弃努力,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平静对待成绩。因为教育的集体评价必然是一种简单化的评价,它使教育中的一些野蛮行为变得理所当然。真正的教育是面向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教育里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就像看得见肉体的胖瘦,却看不见骨头的生长。
成绩是显性的,成长则是隐性的。肉体的胖永远不能代替健康的成长,有时候你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成绩上并不见得有多少长进,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因为一些你无法把握的外在的原因。比如分班的原始成绩或学生的素养、习惯、家庭条件等,教师只有看清楚,才能与自己和解,才能保护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热情。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成功应用于门禁系统、手机支付等很多方面。
在全国很多学校,普遍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那些年是卡片打卡,后来变成指纹打卡,再后来也采用了面孔识别。看来,不要脸也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