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3-08-08 08:57马海波赵旭彤
关键词:低收入国民共同富裕

马海波,赵旭彤

1.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22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断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和做优“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

一、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

对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对共同富裕的主体范围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对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展开分析,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主体范围的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中国共产党一直继承并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对应的主体范围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绝大多数人”,在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要求下主体范围最新表述为“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3]4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和讲话中都提到了共同富裕的主体范围,即“全体人民”,其原因在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解决好“全体人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这条道路上,我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接续奋斗。

“全体人民”的主体范围是指不分阶级、不分地区、不分贫富等的集合概念。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必须要从“全体人民”这一整体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求我国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整体财富的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强调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这就要求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人人有份,全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从个体角度出发促进国民个体财富的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注入内在的动力和源泉。

(二)共同富裕重点内容的分析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4]601这句话表明对人而言物质基础是首要的,人只有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后,才会去考虑生存之外的问题,可见物质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国家建设的基础环节,因此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基丰富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到:“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5]200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继承了这一思想。首先,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物质财富充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国家整体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富裕;其次,生产是以共同富裕为目的,这就为生产赋予了新的目标和意义,也为生产领域中计划和执行的相关环节提供了政策的指向和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6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这条路上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实现物质充裕、财富自由,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必要和内在的联系。要明确这一点首先需要阐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两者之间的必要联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财富在市场的有效配置下充分涌流,不断创造新的财富进而提高社会财富的总量,这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要加强经济建设,只有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进行公平分配的资本和底气。其次,需要明确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另一方面,只有确立共同富裕的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有方向有动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迈向共同富裕的脚步才更有底气和力量;只有坚定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才会有目标地有序发展,经济社会才会充满活力、稳步前进。

此外,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关注重点薄弱地区和低收入者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3]8农村一直是我国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是我国发展这个“木桶”当中的关键短板,因此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定要重视农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经济发展优势在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在实践过程当中,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对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国家的惠民政策为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切实的福利。尽管我国在农村建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将其与农村人口的富裕有效衔接起来,补齐农村低收入群体富裕的这块短板。

二、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

从上述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国家的整体富裕和国民的个体富裕,国家的整体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标准,国民的个体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国家的整体富裕是指较之过往国家财富的总量增长,国民的个体富裕是指每一位国民的财富在纵向时间上的增加。共同富裕是国家的整体富裕与国民的个体富裕的双重富裕。没有国家的整体富裕,共同富裕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国民的个体富裕,共同富裕就失去了动力。双重富裕同时实现才是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应有之义。

(一)国家的整体富裕

国家的整体富裕是指较之过往我国财富的总量增长。理解国家的整体富裕首先要从其比较方式上出发,通过时间纵轴的比较,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我国整体财富的总量增长,以此来体现国家的整体富裕的动态发展进程。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的整体富裕可以看作是我国整体财富总量的增长;从微观层面来讲,国家的整体财富是各部门财富增长的总和,即各领域的财富增长通过时间纵轴比较体现出来并将其进行总和,以此推动整体财富的总量增长。

其次,理解国家的整体富裕要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这里的整体富裕指的是总量累积基础上的财富增长,而不是部分基础上同步等量的财富增长。我国的各个地区和各大领域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资源优势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差距,因此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和领域不可能达到同步等量的财富增长。故而在实现国家整体富裕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作为实现目标的突破口,解决地区、产业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其中差距,以系统整体的思路解决不平衡问题,采取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来实现整体财富的增长。

国家整体财富的增长由对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两方面构成。国家整体财富的增长首先在于壮大本国市场经济,增加国内经济收入,只有加强自身经济实力才能立足国际市场,因此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壮大国内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次,由于国内市场有限,扩大国外市场是我国财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推进本国共同富裕进程。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二)国民的个体富裕

国民的个体富裕是指我国每一位国民的财富在纵向上的增加。国民的个体富裕应客观地从个体角度出发,以纵向时间进行分析。如某人今年的收入较之去年提高了一倍,那么在剔除物价上涨等因素下,单从收入纵向增加的角度来看,就实现了个体财富的增长,属于共同富裕的范畴。

实现国民个体富裕重点在于低收入者群体的财富增长。由于国民自身的出身条件、文化程度以及工作内容的不同,导致国民个体之间在财富占有中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的个体富裕,就要逐步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个人财富。在低收入群体中应重点关注农民群体,因为农民占低收入者群体的大多数,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才能实现国民的个体富裕目标。

国民个体财富是在三级互动分配体系下的个体财富,包括个人工资、政府再分配获得的收入以及社会主动赠予收入三个方面。首先,个人工资与初次分配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个人通过政府再分配获得的收入与再分配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再次,低收入群体通过社会及个人的主动赠予获得的收入与第三次分配有直接的关联。基于此,构建合理良性的三级互动分配体系,有助于国民个体财富的增加。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富裕并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初次分配更加合理化,再分配有侧重地向低收入群体靠拢,并且在第三次分配当中积极鼓励占据社会财富较多的群体自愿主动地帮助低收入群体的良性循环模式。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很重要,不仅关系着个人财富的增长,而且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看待共同富裕应该从国家的整体富裕和国民的个体富裕两个维度出发,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国民追求个体富裕,促使他们寻求实现个体富裕的途径,以此助力实现国家的整体富裕;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措施推动国家实现整体富裕,为国民个体富裕的实现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通过双向互动促使共同富裕的目标圆满完成。

三、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路径

根据对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内涵的分析,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可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个体收入的双重增长来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开放格局,推进国家的整体富裕;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国民的个体富裕。

(一)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开放格局,推进国家的整体富裕

推进国家整体富裕,应当关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其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国家财富总量以壮大国内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其二,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加本国财富总量,在国际合作中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1.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作用,增加国家财富总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新增的“两个明确”之一就是着重强调了在经济建设领域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有序的环境下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从产权保护、要素流动以及市场秩序三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产权保护。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产权保护是发展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重视保护产权,才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外,市场主体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国民财富总量的增长,进而推动实现国家的整体富裕。当前应着重在企业产权、知识产权和新兴领域等三个方面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企业产权保护方面,应在市场交易当中加强对企业专利、商标、成果等的产权保护,专有的核心技术和特有的企业商标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这样既可以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使市场在规范化秩序化下稳定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医术、医药和科研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与物质生产相结合,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激发知识产出,促进财富增长;推进新兴领域产权保护方面,应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创造新的财富增长模式,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财富增加的双向互动。

第二,促进要素流动。要素自由流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大区域各大领域根据自身优势充分调动资源,为各区域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方面,应鼓励土地资源的自由流动,支持农业企业家承包利用大量闲置土地,鼓励专业的农业人才对闲置的土地进行专业化治理,大规模投入机械设备和采用新兴技术,提高农业的总体收入。另外,建设农业新兴产业,在原产地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劳动力优势,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这样在农业方面实现总体财富增长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当地劳动者的整体收入。金融方面,应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鼓励银行自由竞争,降低贷款利率,解决过高的按揭贷款问题,在资金流动上支持和鼓励各大企业的发展,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解决好农业与金融两方面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总体收入,打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隔膜,从而更好地助力国家整体富裕目标的实现。

第三,维护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市场在运行的过程会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以及恶性竞争等缺陷,因此需要政府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良好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从市场规则和市场管理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完善健全的市场规则,设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保证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依法进行经济事务,形成经济领域法治化局面,促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其次,应当做好市场管理工作,对市场活动实行规范化管理,其一要健全完善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从而对市场活动进行规范和治理;其二要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不仅要对市场活动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合法合规开展经济活动。如此,市场才能在良好的秩序下充满活力地运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助力。

2.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增加本国财富总量

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内市场是有限的,我们应将目光放长远,看到国外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市场。

第一,加深开放程度,拓宽开放领域。扩大开放可以借助外力做大“蛋糕”,实现我国财富总量增长。当前我国应时代要求提出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原来开放的基础之上,加深开放程度,拓宽开放领域。首先,建设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放宽各行业进入标准,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部分行业出口关税,优化经济往来服务,并根据地域或产业特点实施吸引外资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其次,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对外贸易途径,推动对外贸易产业主动向科技、数字、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方向靠拢,在对外开放上发挥本国优势,增加本国总体收入;再次,拓宽开放领域要求区域间协同发展,深入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如此才能将发挥海洋优势和运输港口的枢纽作用、完善内陆交通设施与改善内陆运输条件结合起来,使陆海内外联动的条件更加充足和便利,以此推动贸易往来,增加国家总体财富。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发挥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我国留出更多发展擅长产业的时间,实现全球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全球市场向他国出售我国的优质产品,实现我国财富总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在较劣势生产领域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会比他国在对应优势生产领域所消耗的成本更多,所以应当善于利用他国生产优势,减少本国财力的耗费,从成本节省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本国的财富总量。此外,我国还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扩大财富总量。实现共同富裕应当把发挥比较优势与加强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让二者同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之前的产业链分工转变为价值链分工,使我国在新兴领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使他国能够将更多的财富投入我国的创新产业生产购买当中,从而增加本国财富总量。

(二)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民的个体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1]46-47因此,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国应制定并完善合理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当中大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他们的收入在纵向上稳步提升,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占比,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

1.重视初次分配中的增收作用,提高国民收入比重

在三种分配当中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为原则的分配方式,在分好“蛋糕”上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初次分配中各类要素对国民收入的增收作用,提高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

第一,发挥劳动力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增收作用,提高国民基础性收入。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付出劳动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在发挥劳动力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增收过程中,应从劳动者与政府两个角度入手促进国民基础性收入的增长。一是从劳动者角度出发,劳动者首先要意识到劳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过程中去,其次在劳动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最后劳动者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获取一定的劳动收入。二是从政府角度出发,政府应当积极宣传并鼓励国民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其次用政策激励企业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的生产力,促进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再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帮扶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主创业走上致富的道路,最后政府应当对劳动者的工资以及具体的劳动定额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实施付出与收益相协调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基础性收入。

第二,发挥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增收作用,增加国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国民收入不仅要靠提高基础性收入,还要靠提高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即拥有动产或不动产所获取的收入,如租赁土地或者房屋所获取的租金以及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利息或分红。提高国民财产性收入可以从国民持有财产的数量和财产自身的增值空间入手,解决国民财产性收入不高的问题。从国民持有财产的数量来看,现阶段大部分国民仅拥有土地和房屋这两项财产,其在资本要素的财产上持有的数量不多,国家应当在财产数量的增加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适当放宽国民拥有合法性财产的条件,以此增加国民的合法性财产。从财产自身的增值空间来看,对已持有的财产积极创造条件盘活再利用,以此增加国民财产性收入,如在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应当引导居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将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开设店铺或者民宿,提升所持财产的增值空间,提高国民财产性收入。

2.重视分配体系中的调节作用,缩小国民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体系不仅有增收作用,还有调节国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三次分配中,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中低收入,逐渐缩小国民收入差距。

第一,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有着助力的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分析税收在三种分配中所担当的角色定位。首先,税收在三种分配过程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分别是在初次分配当中,政府作为经济活动要素的提供者,税收是政府作为生产参与者所平等获得的与其他参与者相同的收入。税收作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应当积极发挥税收的收入作用,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增加国家财富增长。其次,在再分配过程当中,税收作为转移税参与分配过程,一般具体表现为财产税、社会缴纳、社会福利以及其他转移收支等,在该环节税收主要发挥调节作用,平衡居民收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运用政府宏观调控力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社会帮扶。最后,在第三次分配过程中税收主要发挥激励作用,利用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激励社会慈善企业个体主动对低收入群体实行援助,以此增加低收入群体的个体收入。另外,我国应不断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根据物价和收入的变化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为低收入群体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同时,我国一方面应对中小微企业减税减负,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增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降低对外贸易关税壁垒,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使中小微企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小微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在三农领域加大补助力度,对农作物种植、手工业、个体商业提供价格保障,并且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吸引力,增加低收入群体和薄弱领域的经济收入。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发挥起管理者的角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和国民收入起到补充作用,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体现有为政府的担当与责任。提高国民财富,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富收入,将低收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使国民财富实现纵向增长。首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发挥有为政府的再分配补充作用,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等收益类财政工具的再分配效应和帮扶效应,提高政府转移支付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效率。其次,公共服务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应当缩小城乡基本公共建设和服务差距,确保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国家给予的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性服务。最后,转移支付和帮扶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不仅要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还要增加国家政策补助、扶贫项目和扶贫窗口,以此来加强低收入群体的生存能力建设,使低收入群体不再单一地依靠补助救济金生存,实现个人财富在纵向上增长,从国民个体层面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三,在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下,共同富裕这条道路必然要经历长期的奋斗,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利用政策宣传引导发挥社会的主动贡献力,彰显善治社会的中国魅力。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初次发配和再分配的补充作用,通过自愿无偿的帮扶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富,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应利用政策激励引导公共慈善机构、企业以及个人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主动帮扶,倡导建立以自愿主动为原则的“户对户、片对片、行对行”的社会帮扶体系,如高收入家庭帮扶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帮扶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信息行业帮扶工农业等。在推进第三次分配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社会各阶层的道德认同感和亲近信任感,从思想上使人们接受和认同慈善捐赠活动,构建和谐的善治社会。其次,鼓励企业家建立私人慈善基金会,倡导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帮扶,着力解决第三次分配问题,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最后,利用互惠政策激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到帮扶体系当中,营造良好的社会互助环境。

猜你喜欢
低收入国民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直难忘
高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娶低收入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