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2023-08-07 21:31王晓明
关键词:吴三桂义军皇太极

王晓明

什么是关隘呢?关隘就是古代在交通要塞修建的城堡。它的作用可大着呢,既能屯兵把守,抵御敌人入侵,又能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增加国库的收入。

我们国家由于幅员辽阔、地形繁杂,所以有很多关隘。它们大部分都修建在险要之处,比如函谷关修建在山谷底部,两侧是山崖,道路极为狭窄;雁门关则修建在山岭上,过关的时候要先上山,再下山;剑门关更为险峻,它建在山脉的缺口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一些关隘修建在平地上,这类关隘多在边境,主要是为了征税,比如玉门关、阳关等。

今天介绍的山海关比较特殊,它既不在山谷险要之处,也不在平原地区,而是巧妙地利用了高山和大海而建成的。

山海关的由来

山海关在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如今是东北连接中原的重要通道。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山海关东侧的辽西走廊可不像现在这样是平坦大道,那时候辽西走廊沙石遍地,人烟稀少,若遇上雨季,则泥泞不堪,根本无法通行。一直到了金代,随着自然条件的好转,辽西走廊才有了更多的行人,成为进入中原的主要道路。

到了明朝初年,名将徐达修建了今天的山海关。因为它的北面连着角山,南面直通大海,故而得名山海关。由于在关城的东门上有“天下第一关”的匾额,所以山海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不要以为山海关只是一个城池那么简单,它是由关城、长城及诸多城堡组成的,北面的角山、南面的大海都是关城的一部分。山海关的城墙高大宏伟,它在古代从没被敌人攻陷过,是不是非常了不起呢?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山海关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很多设施都消失了。万幸的是,长城墙体、关城、东罗城、宁海城等重要地方,经过政府的重新修建,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

山海关虽然名气很大,但战事并不多,建成以来一直平安无事。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东北的女真族出了个努尔哈赤,他经过多年的征战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与明朝发生了战争。由于明朝的腐朽无能,军队先后在萨尔浒、沈阳、辽阳等地被努尔哈赤带领的族人打败,失去了大片领土。这时的山海关才开始变得重要,成为明朝收复辽东、保卫北京的重要屏障。努尔哈赤若想打到北京,必须要打进山海关。

可是努尔哈赤没能打到山海关便死了。原来明朝的崇祯皇帝终于派来一个厉害的人物,他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在宁远城下用火器一举打败了努尔哈赤。要知道努尔哈赤征战一生,此前是从没打过败仗的,你说袁崇焕厉不厉害?努尔哈赤这次败给了袁崇焕,受伤外加气火攻心,很快便死了。

努尔哈赤一死,他的儿子皇太极当了皇帝,皇太极也多次与袁崇焕对阵,可还是打不过他。实在没有办法,皇太极只好躲开袁崇焕,从河北、山西等地绕道杀进长城,然后到处烧杀。这一招非常见效,由于朝廷的防御重心一直在山海关,其他地区非常薄弱,皇太极避实击虚,很容易便攻进关内,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袁崇焕听说北京危急,火速带兵救援,谁知道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认为袁崇焕叛变了,便杀害了忠心耿耿的袁崇焕。他临死前,还留下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可见袁崇焕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

袁崇焕一死,明朝更没有人是皇太极的对手,之后的几年里,明军的精锐部队先后被歼,从此山海关以外再也没有明朝管辖的领土了。

大战山海关

就在明军与清军(1636年后金把国号改为清)激战的同时,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义军,也在不断消灭明军。特别是李自成,他号称“李闯王”,一举攻占了北京城,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而杀害袁崇焕的崇祯皇帝最终上吊自杀了。

皇帝一死,山海关的十余万明军便成了孤军。当时山海关的主将叫吴三桂,是个很勇猛的将军,这时他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继续效忠明朝,但前有清朝的铁骑,后有英勇的义军,同时和两边作战,只有死路一条;二是投降清朝,能取得功名利禄,但投降清朝要背负卖主求荣的罪名,他将身败名裂;三是投降义军,这样既能保住性命,又能保住功名,而且吴三桂的家人都在北京当人质,投降义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吴三桂终于投降了义军。但就在此时,出现了意外,吳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义军的将领抢走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又投降清朝了。李闯王见吴三桂出尔反尔,便亲率6万精兵攻打山海关,决心铲除吴三桂。吴三桂知道自己不是义军的对手,便请清军前来助战。就这样,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1644年4月13日,李闯王从北京出发。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由于对清军援助吴三桂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以为敌人只有吴三桂,便没放在心上,像度假一样慢悠悠地前行,直到21日才抵达山海关。

然而,清军与义军相反,摄政王多尔衮(gǔn)得到吴三桂投降的消息,虽然心有怀疑,却全力以赴,在4月20日到达连山后,得知李自成离山海关近在咫尺,便一昼夜急行军二百余里,准时赶到山海关外。

“兵贵神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李闯王早两天赶到山海关,击败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清军是无论如何都攻不进山海关的。可是李闯王只看到了山海关和吴三桂,却没看到吴三桂身后那个更可怕的对手。

21日,大战终于打响,李闯王与吴三桂在山海关西侧展开恶战,义军英勇善战,但吴三桂人数占优,又有山海关城墙为后盾,双方打了一整天,互有伤亡,打成了平手。

在双方激战的时候,有个人在离山海关不远的威远城内始终注视着战场的形势。没错,这个人就是多尔衮。此时他已确定吴三桂不是诈降,于是打消了顾虑。但他又发现,义军士气正旺,吴三桂也未见败迹,他决定按兵不动,继续养精蓄锐,来个坐山观虎斗。

第二天早晨,双方再次展开激战。义军摆成一字长蛇阵,与吴三桂一直打至中午,打得双方都疲惫不堪。这时战场上突然刮起大风,尘土蔽天,于是义军发动总攻,将吴三桂的军队团团围住。多尔衮见时机成熟,命令早已休整多时的清军从北水关、南水关和关城分三路倾巢而出,杀向义军。

清军都是精锐的骑兵,又休整了一天一夜,士气旺盛,万马奔腾的声音就像山崩地裂一样,射出的箭像雨点一样密集。而义军多是步兵,又是强弩之末,更没料到清军会突然出现,无处躲闪,纷纷中箭倒下。这时大风渐渐停止,清军骑兵继续冲击,吴三桂也带领部队发起反击,李闯王的义军则拼命抵抗,山海关外是战马嘶鸣、杀声震天。英勇的义军以一敌二,最终不是对手,阵形被冲垮了。战至午后3时,义军兵败如山倒,数万将士战死沙场。

大战之后

李闯王见大势已去,便撤兵回到北京。29日,李闯王在北京称帝,国号“大顺”。这时清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离北京不远了,李闯王便在第二天离开了北京,向西安撤退。从李闯王攻占北京到他离开,前后只有42天。

1644年,38岁的李自成被同为32岁的多尔衮和吴三桂击败,山海关成为他们一生成败荣辱的节点。李自成退出北京后,一败再败,直到战死。多尔衮乘势占领北京,并将都城由沈阳迁到北京,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吴三桂则因阵前降清,卖主求荣,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猜你喜欢
吴三桂义军皇太极
坐公交车闹出的笑话
A novel similarity measure for mining missing links in long-path networks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错判时局的吴三桂
新出唐代张淮澄墓志所见归义军史事考
大汗已逝各自飞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Impact of Updraft on Neutralized Charge Rate by Lightning in Thunderstorms:A Simulation Case Study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