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系统设计

2023-08-07 01:23:38胡新明徐伶俐陈红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盲文点位字符

胡新明 徐伶俐 陈红情

特殊教育是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表征,作为弱势群体的视障儿童理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据统计:我国视力障碍残疾人约1731 万,盲人约500 多万,只有28%的0-6 岁视力残疾儿童接受过形式不一的教育康复训练。[1]大量事实表明,在学前阶段接受早期干预与教育的视障儿童,其身心发展速度和质量都优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视障儿童,[2]特别是6 岁之前是语言形成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视障儿童在学前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科学系统的盲文入门训练,不仅能确保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学习的时效性,为小学阶段盲文学习起到引导和过渡的作用,还有助于视障儿童认知、运动、触觉、情感等各项内在潜能的早期干预与开发。但目前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相当匮乏,部分自制类玩教具存在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弊端和局限。因此,本研究着眼于从设计伦理的层面将学前教育配套产品与服务普惠到视障群体,以盲文入门训练辅助玩教具为主导展开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旨在研发科学可行的玩教具产品系统,为学前教育中的盲文基础训练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最终为视障儿童小学阶段正式学习盲文创设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1.盲文教学概况

世界各国通用的盲文点字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创造的。盲文又称“点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符号。它由64 个编字符组成,以三行两列、共六个凸起圆点为基本结构,通过凸点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组成各类符号系统。[3]盲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摸认、拼读以及书写三大部分。学前阶段则侧重于理解盲文点位、正确摸认盲文点位、辨识盲文符形,它是小学阶段盲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盲文摸认教学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辩识盲文点位名称和结构,初步形成六点符形概念。盲文点位即指一方六点中每个点所处的位置,它由6 个凸起的小圆点构成、并以上中下三行、左右两列的形式排列分布。左列自上而下的点位称为1 点、2 点、3 点,右列自上而下的点位称为4 点、5 点、6 点。每个字符被安排在有6 个点位的长方形里。[4]在把握点位的位置和名称后,初步构建盲字符号单位——“方”的概念。盲符中6 个点所占的空间位置叫一方,缺点符形也是一方。其次,掌握竖摸和横摸两种摸认方法。竖摸是指把6点子分为左右两列,先摸左列1点、2点、3点,再摸右列4 点、5 点、6 点。横摸是指将6 点子划分为上、中、下三行,自上而下依次触摸上行1、4 点、中行2、5 点、下行3、6 点。最后,巩固记忆盲字点位结构、名称和位置,展开综合练习。

2.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学习困境分析

2.1 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玩教具产品匮乏

通过文献查阅和市场调研可知,学龄前视障儿童专属盲文玩教具较为匮乏,品种和数量极其有限。如图所示(摘自百度图库),图1 为触觉感知墙,放大的凸点能帮助用户获得对盲文的初步认知。图2 为盲文板,方块上方为盲文点位,下方以对应的字母进行信息确证。图3 为盲用积木,积木上的凸起不仅传达盲文信息还能与其它积木块叠加,且它与普通的乐高积木具有兼容性,有助于视障儿童与视力正常儿童共同参与游戏互动。图4 名为“BecDot”玩具,它以有趣简单的方式教导孩子们学习盲文,耐用实惠。图5 为盲文训练器,以按压的方式展开盲文的认知训练,并通过适时的声音播报辅助说明盲文信息。总之,上述几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虽功能明确、简单易用,但存在功能较为单一、玩法略显单调的问题,且缺乏产品功能系统的分层化、集约化、系列化的综合考量。

图1 触觉感知墙

图2 盲文板

图3 盲用积木

图4 “BecDot”玩具

图5 盲文训练器

2.2 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学习难点

通过采用市场调研、文献查阅、影像记录等方法对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学习难点展开研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梳理和挖掘盲文认知过程中点位、方、二维空间以及六点符形结构的学习难点。

2.2.1 辨识盲文点的困难

一方盲文点位是由三行两列六小点组成的长方形结构,盲符中的凸点形状近似半球形,每个点位都要依靠手指触摸进行辨识。研究表明,如果在皮肤上同时给予距离较近的两个相邻点以刺激,我们通常获取到的只是一个点的触感反馈。温斯坦在身体不同部位触觉两点阈测定中指出:中指两点阈值为2.5mm,食指两点阈值为3mm。换而言之,利用手指触摸盲文点清晰辨识出凸点的最大距离为3mm,而盲符凸点底面圆的直径仅1.2 mm,且一方盲符内相邻两个点位上凸点底面圆心间的距离约为2.5 mm 左右。[5]虽然通过后期不断的触觉训练盲人手指两点阈可减小到1.02mm,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盲文点的触摸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容易混淆的地方非常多。

2.2.2 辨识每一方的困难

盲字符形中6 个点位所占的长方形位置叫一方,它是构成盲文的基本组成单位。盲文每一方表示一个字母,通常一个词语由4-6 方盲符组成。一方长约7mm、宽约3mm,每方符形之间不仅没有轮廓没有界限,而且相邻左右两方之间的方距约为4mm,相邻上下两方的行距约为5mm,[6]这无疑给初学者在连续摸认过程中辨识每一方加大了难度。尤其是当前一方点位较少时,就更容易与下一方混淆。[7]此外,一方盲符不单指6 点子,而是指6 个点所占的空间位置,缺点符形也称为一方。可见,初学者不仅在区分每方时具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符形与符形之间间隔构成的空方进一步增加了辨识难度。

2.2.3 二维空间概念形成的困难

盲符通过六个位置固定的凸点构建三行两列符形,而理解二维空间中“左右”“上下”“行列”等概念是构建符形的基础。虽然视障儿童依靠听觉、触觉、运动觉也能反映现实而复杂的空间关系,但却比普通儿童要困难得多,普通儿童3 岁能辨别上下方位,4 岁能辨别前后方位,5 岁就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但有些视障儿童特别是全盲儿童在小学前基本无法辨别左右以及上中下方位,对行列的认知尤为模糊,这大大影响和降低了盲字学习的进程和效率。[8]初学者如果跳过学前阶段的前技能训练而直接进行盲文学习,其难度可想而知。

2.2.4 建构六点符形结构的困难

盲符结构是指一方中以六点制体系按不同排列组合方法组成的六点符形结构。建构这样的二维空间图形,对于视障儿童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认知加工方式上,视觉阅读属于平行加工,它能瞬间快速感知三行两列的结构、形状、大小等图形信息,而触觉摸读则属于序列加工,需要先依靠触摸觉辨识每个点位,再将六点符形结构所构成的二维空间图形存储进短时记忆,最后通过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建立盲字的整体形象,从而加工整合为字词进行理解。[9]在此过程中,视障儿童常常经历较长时间的触摸觉训练,却依旧无法判断和表述点位符形结构,也难以构架六点结构图与其它物体间的联系。

总之,盲文点位对于学龄初期的视障儿童来说具有一定接受难度,特别是对于早期干预程度有限,在认知、思维、感知等方面经验比较匮乏的视障儿童更是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在学前阶段开展盲文学习前的准备与预备学习活动至关重要。

3.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设计研究

3.1 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设计思路

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设计需遵循视障儿童认知规律,以盲字教学特点为根本,以盲文学习过程中逐层分解的问题为依据,系统科学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具体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玩教具产品系统。

3.1.1 放大点字模型板的初步了解

针对盲文点位识别困难的问题,初学者可遵循由大到小的学习方法,即先认识放大的点子模型,了解6点字的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帮助学龄前视障儿童建立起对点字符号正确的形象记忆,为逐步过渡到辨识和手写点子符号提供基础。[10]因此,教具入门阶段尽量采取简单直观的教具,通过设计适当放大的点字模型板来帮助盲童先过盲文结构关,将模型板上6 点字符的排列方式以富有体验性和操作性的方式呈现,强化6 点字符的认知训练,确保学习成效。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具有助于引导视障儿童对六点字符形成初步印象。

3.1.2 由点字模型板到初识盲文的逐步过渡

在初步了解6 点字的基本结构关系之后,巧妙实现从盲文板到盲文初学的过渡。根据受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从简单易学的英文字母、数字等盲字着手,以盲文字符的辨识和学习为手段进一步深化6 点字符的认知。因此,教具起步阶段侧重于运用科学的摸认方法,以合理巧妙的设计将盲文字符进行转化和表达。尤其针对盲文点直径较小以及相邻点与点之间距离太小的问题,可尝试通过放大的盲文字符、表面的凹凸处理、鲜明的触感反馈等提升产品感知性。[11]

3.1.3 由识别盲文到盲字图形的理解记忆

视障儿童初学盲文时大多是点位到符号的认知过程,即先将触摸到的每一点的点位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将这些点组合加工后再找出与之对应的符号。这种死记硬背点位的方式记忆停留时间短,不利于快速认读盲文。[12]盲文点位的构成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盲字并非抽象、随意或难以理解的代码,其结构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视障儿童以点位确定符号到以字形确定符号的认知规律,教具深化阶段着眼于利用小圆点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所组成的各类盲字图形符号系统展开整体辨识。比方说,英文字母G 的点位为1、2、4、5,那盲符上部空间位置组合成的小方形就是G。因此,教具设计强调在巩固记忆盲文点字基础上,以模块化的方式增强产品的灵活性和易用性,以求在二维空间和行列关系构建中促进其对盲字图形的整体认知,逐步实现以点位确定符号转化为字形确定符号,便于提高阅读速度,延长记忆时间。

3.1.4 由盲文字符到词汇的综合运用

视障儿童对盲字字符有基本的理解记忆之后,逐步过渡为简单词语的练习,即由逐个辨认记忆字符到把前后字符连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综合运用。在设计表达上,产品不再是单个的字符模块,而是由盲字字符串联起来能组成词语的媒介和载体。因此,玩教具需采用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界面,便于用户操作。这种整体性的认知不仅促使用户形成从左往右的认知习惯、阅读习惯和思维惯性,而且还可在空间序列中逐步形成对方、空方、跳方的理解。

3.2 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设计原则

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不仅根据具体问题有的放矢提出解决思路,在宏观层面上,玩教具设计原则除了具备教育性、游戏性等基本属性,还要综合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展开多维度的思考。

3.2.1 功能的系统性

视障儿童通过摸认和识别点位符形干预训练,表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与较高的认知水平,这是学前阶段的重要技能。而学前盲文技能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玩教具产品的功能设定需考量功能之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因此,玩教具设计将盲文初步了解—盲文认知识别—盲文巩固记忆—盲文综合运用作为整体框架贯穿于产品构思之中。运用产品系统设计中整合优化解决问题的思想,通过集约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方法展开产品的综合表达,最终形成成套化、系列化的产品系统,以整体的目标系统保障产品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功能之间内在关系的逻辑性。[13]

3.2.2 过程的科学性

构建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预备性学习和训练的产品系统,规划目标系统下的子系统并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基本保障。因此,玩教具设计注重产品单元及各单元部件之间的层次性和科学性,遵循从大到小、从粗糙到精细、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盲文入门训练活动。根据视障儿童年龄特点和视力损失程度,遵循视障儿童摸认的三个步骤与规律:即由认识盲文点位结构到掌握摸认方法再到点位综合运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阶段、分层级的训练,以二维空间基础训练为起点,逐步过渡到点位训练、盲文认知训练、记忆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运用训练等。

3.2.3 认知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视障儿童因早期干预程度不同使其在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玩教具必须充分考虑目标群体对产品的接受度,确保用户能根据自身能力灵活选择产品使用层级,避免因产品功能复合所带来的认知负荷与操作不便等问题。因此,在整合产品功能系统和规划层级关系的过程中,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系统化的多功能产品,更是由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单个产品构成的功能系统。玩教具设计应充分界定产品所具有的过渡性和预备性的属性,确保产品在功能设定、信息认知负荷、难易程度、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合理性,以充分调动目标群体的自主性,为有效促进盲童认知能力创造有利条件。[14]

4.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设计实践

4.1 设计构思

根据盲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套盲文入门训练玩教具产品,以期为视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展开盲文预备性学习提供保障,见图6。本套玩教具适合3-6岁的学龄前视障儿童使用,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按照导入——认知——巩固——运用的路线展开设计构思,形成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四个训练阶段,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连贯的产品系统。具体而言,该产品由四个正方形盒体构成,它们既能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能逐层叠加组合成产品系统。在主题设定上,四个盒体由上至下分别对应为二维空间训练、盲文初步认知、盲文记忆巩固、盲文组合运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主题确立产品功能,明确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关系,且每个阶段的元部件都巧妙地收纳于盒体之内,避免相互干扰而影响使用和体验。

图6 产品效果

4.2 产品解析

4.2.1 第一层:空间概念形成的准备训练

此阶段以放大的点子模型直观教具为载体展开二维空间训练,包括上中下、行列、六点字的位置、名称及结构,这是盲文入门学习的基础,见图7。第一阶段沿袭方正盒体的整体设计,它包含上下两个部分,上层盘体放置可翻页面板,面板上设置镂空圆孔,下层盒体内置两种不同大小的空心圆筒。具体使用步骤如下:首先,视障儿童拿出上层盘体,打开白色操作板,选择三孔板,将大号空心圆筒放置套嵌其中,通过多次的训练形成上中下的初步概念,并能够一一对应出1.2.3 点的名称。然后,视障儿童翻页选择六孔板,从左到右放置小号圆筒以理解“列”,从上到下放置小号圆筒以理解“行”,并按照盲文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依次辨识“左上、左中、左下;右上、右中、右下”的点位。最后,在行列关系构建的基础上,以指令性游戏的方式任意打散组合点位孔展开放置游戏,促进用户对六点结构图的初步认知。可见,在积极地早期干预下,视障儿童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展开填空训练,形成二维空间概念并逐步建构六点结构图。

图7 一号盒解析

4.2.2 第二层:盲文辨识的认知训练

此阶段以放大的英文字母盲字符的摸认与辨识为主线展开认知训练,见图8。采用恰当的教具辅助用户初步学习盲文。它由26 个长宽为40*30mm 的字母符形模块构成,每个英文字符由上下两块大小均等的模块组合而成。上模块表面为凸起的英文字母盲符,凸点体量较大、触感鲜明,底面为凹陷的英文字母。下模块表面为凸起的英文字母,底面为6 个凹陷的点位圆孔。通过上模块凹陷字母和下模块凸起字母可嵌入组成一个整体。在使用过程中,视障儿童先触摸上模块凸点获得盲文信息,然后将模块一分为二,通过触摸上模块底面凹陷字母或下模块表面凸起字母进一步确证。最后,盒体侧面有规律的分布点位孔,可将字母模块嵌入其中,不仅方便认知和学习,还增强操作过程中的趣味性。

图8 二号盒解析

4.2.3 第三层:盲文符形结构的巩固训练

此阶段以模块化的方式加强盲符结构的巩固记忆、促进对盲字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见图9。产品主体由一根长条棒和4 个正方块组成。正方块4 个侧面均依次设置两个凸点、左边一个凸点、右边一个凸点以及无凸点。用户可选择任意三个正方块使用,一块作为预留和备用。首先,用户可将长条棒穿过三个方块中心圆孔并通过旋钮将其两端固定。然后,任意转动方块排列出盲字点位结构,加深盲字六点子的位置及排列的记忆。最后,教师以指令性游戏的方式对已学盲文进行检验,引导视障儿童形成对盲字图形整体辨识的惯性思维,有意识地总结盲字结构的形状特征和规律,方便学生快速持久的记忆。这种使用方式不仅灵活方便,还有助于用户在转动方块构建字符结构的过程中巩固六点子的排列位置及空间结构关系,且通过上中下模块的点位分布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字符图形框架,不知不觉在头脑中形成六点子“心理地图”,顺畅实现由感知点位定符号向字形定符号的转变。

图9 三号盒解析

4.2.4 第四层:盲文点位的组合训练

此阶段以平面铺展的形式展开较为简单的词语练习,并进一步巩固方的概念,见图10。该部分采用正方形盒体造型,根据大多盲字词语由4 方组成的特点,盒体内部操作面板分布形式为每行4 方,三行共计12 方。每方由6 个凸起圆柱组成,盒体内沿四周凹陷形成的空间可放置空心小圆块,视障儿童通过从左至右顺行依次将小圆块插入凸起的圆柱,组合成盲文字符图形,初步形成对盲字短语的整体认知。此板块便于用户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词组和短语的了解。通过反复的指令性练习或自主练习,不仅进一步理解盲字的点位结构和位置,而且在表达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复杂性的词组和短语过程中,更有助于在空间序列中逐渐形成对方、空方、跳方的理解。

图10 四号盒解析

4.3 三维模型表达

产品模型加工时间为15 天,模型比例为1:1,设计尺寸为180mm×180mm×220mm,采用木质和ABS材料制作而成。产品表面施以红、黄、蓝等鲜艳的色彩,安全环保,见图11。三维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构思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11 产品模型

4.4 设计评价

设计评价不仅验证产品在操作行为层面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从系统设计思维的角度确证产品在内容配置、层级设定、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科学性。首先,在安全评估方面,该玩具在材料、特定迁移元素、产品的性能等方面符合GB6675-2014《玩具安全》标准,属于一款安全可靠的产品,这是学龄前视障儿童玩教具的必备基本条件。其次,在综合评估方面,该产品根据盲文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盲文训练。通过分层级的方式直观形象的逐一解决问题,通过递进式的方式科学构建产品内在逻辑与秩序,通过集约化的方式整合功能目标系统,从系统宏观的层面全方位地展开玩教具设计研究与实践,是一款功能明确、内容科学、层级合理的玩教具产品。

结语

毫无疑问,盲文入门训练对视障儿童小学阶段正式学习盲文至关重要。围绕盲文入门训练研发配套玩教具产品,彰显本研究以社会责任和关爱生命为宗旨的价值目标。该玩教具以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以系统性思维整合创构玩教具的训练内容和层级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盲文认知规律,并综合考量产品功能的系统性、过程的科学性和认知的合理性,梳理出科学有序的四个渐进式盲文预备性学习阶段,最终构建出成套化、系列化的产品功能系统。学龄前视障儿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盲文入门训练,不仅科学有效地逐步了解盲文、认知盲文、自由组合运用盲文,而且挖掘出学龄前视障儿童盲文入门训练活动中所蕴含的认知、思维、想象等综合教育价值,为小学阶段盲文学习创设有利的基础条件,使学龄前视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补偿得到保障,充分体现了对视障儿童的人文关怀。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益普惠背景下学龄前视障儿童玩教具系统设计研究“(编号:18YJC760025)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盲文点位字符
布莱叶:发明盲文,在黑暗中“看见”世界
寻找更强的字符映射管理器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机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点位姿变换的研究
字符代表几
一种USB接口字符液晶控制器设计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0
机器人点位控制速度规划算法选择策略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垂直面内建立基线的特殊点位高程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