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锋 庄彦喜
摘 要:文章对2022年4月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山区贡井新出的8通碑刻进行了研究,碑文展现出:清代中期,贡马井地区经济繁荣,集市昌盛,商客云集,商贸活动频繁,是北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贡马井商贸交通通达,是清代兰州商贸交通东线捷径上的贸易货物中转站,也是一条城水烟贸易东线商贸要道上的重要支点。
关键词:贡马井集市;山陕客商;一条城;郭城驲;靖远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29
2022年4月,甘肃榆中贡马井新见8通清代碑刻,《榆中新见清代碑刻考释》一文对碑文进行了详细的考释。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继续就8通碑刻碑文所涉的清代农村社会视角下的贡马井地区商贸活动进行深层探究。榆中北山土地面积占榆中土地面积的2/3,贡马井集市即为北部山区最大的农贸市场,位于榆中县北山地区鸡冠子梁山顶北5千米处,即现贡井镇政府所在地。原来的贡马井集市并不在此地,其遗址位于贡马井沟腹地村委会东南侧堡子山山脚下的狭长台地上,明清及民国时期,一直是北山地区物产贸易集散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贡马井集市因地处沟谷,交通不便,1981年迁往现处。
1 肃藩与清代贡马社会
其实,贡马井集市与明代肃王牧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被封为肃王,洪武二十八年(1395)赴甘州(今张掖)就藩。建文元年(1399),朱楧因朝廷削藩内迁兰县(兰州)。燕王朱棣登基后,削藩之策更甚于建文朝,他一面取缔肃王权势,一面派人四处搜罗朱楧罪证。朱楧为撇清嫌疑,遣散亲信,隐匿于附近各地,《四大元君碑记》提到“肃王量地安民,卜居贡井,护驾之军受斯邑者为有公姓□□□□”,应指朱楧将部分人马藏匿于贡马井为肃府牧马的事迹。贡马井庄氏祖传本《庄氏家谱》也提到了庄始祖为肃王“护驾之军”,落户贡马井。贡马井周边的许多本地老庄民也自称始祖来自肃王府。可见,贡马井周边很大一部分民众为肃王府亲信后裔。
肃藩落定兰县后大力发展孳牧,兰州焦家湾①、金县马衔山②与贡马井、安定内官营与马营滩、宁夏固原③等地设立牧马草场,为朝廷喂养贡马。《重修皋兰县志》记载了安定牧场和贡马井牧场的位置关系:“贡马营(内官营贡马营)在县东南二百三十里,地出金县南,与县东二百里外之贡马井,地出金县东北者,皆与邻封接壤,有离绝本境之形。”④
肃府牧场有两大特色:一是在牧场的便利处修筑营堡,“高垣建楼,门头覆瓦锢铁,内创官厅及仓廒”⑤,并置千户管理牧场;二是在營堡周边招商设肆,营建集市,供当地军民交易。为便于分析贡马井集市的起源和特点,对肃府牧场进行统计(表1)。
由表1推断:贡马井集市是贡马井牧场催生的产物,且集市周边应存在管理牧场的营堡。经查,贡马井村委会东南侧300米处堡子山山麓有堡名曰“贡井堡址”,西距贡马井集市100米,堡子山也因此堡而得名。营堡坐东南朝西北,堡门西开,长50米,宽45米,面积2250平方米。堡墙残高1~5米不等,墙基厚3米,四角有墩。堡四周有壕沟,宽3.5米,深约2.5米,为防御之用。堡址外南侧原建清代建筑文昌阁,已毁,只留遗迹。此堡和贡马井集市近便,应为管理贡马井牧场的营堡。明代中期,肃藩王为朝廷御边曾数次贡马,孳牧的种类也由马拓展到了牛羊。随着王府各地牧场渐兴,贡马井周边出现了诸如陈家圈、周家圈、下圈、双圈子等十多个以圈舍命名的马牛羊圈点,以贡马井马营为依托的集市也日益繁华,逐渐发展成北山地区最大的贸易集市。
2 清代贡马井集市的繁荣
明王朝灭亡后,贡马井集市依然存在和发展。清初,朝廷实行“更名田”和“屯田归县”政策,康熙八年(1669),“废藩田产,差部员会同全国各该督抚,……将见在位变价田地交与该督抚,给与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纳粮”⑦,并没收明藩王各地牧场,分给当地农民和佃户开垦,将其变为良田,升科纳税。朝廷的政策极大鼓舞了民众积极性,贡马井周边的土地被大片垦植。肃藩牧场虽被取代,但贡马井集市留存了下来。且在这一时期,北山地区气候相对温湿,适合农作物生长。康熙年间,金县种植“小麦、扁豆、莞豆、青稞、冬麦、谷、荞麦”⑧;道光年间,金县地区种植“黍、稷、大麦、玉麦、雁(燕)麦、荞麦、青稞、豌豆、扁豆、胡麻”⑨。以上农作物亦为北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北山广阔的土地发展成清代中期兰州周边的重要产粮区。
清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战事平息,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全国各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商贸流通更加频繁活跃,全国涌现出大批从事商业活动的商贾集团,北山周边的兰州、金县、靖远、会宁、一条城均聚集了大批客商。人口的增长和北山经济作物的充裕促使贡马井集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时成为重要商品的集散地。各地客商纷纷走进北山贡马井,开设钱庄、商号、当铺等,参与集市贸易。贡马井捐建关帝庙的客商即为贡马井集市的常驻商贾。为了更加清楚地看到贡马井集市的变化,对《圣帝碑志》《关帝庙捐资碑》《增修圣帝庙碑志》记载的关帝庙捐建客商进行统计。先看乾隆年间贡马井集市客商数量,《圣帝碑志》捐建客商统计如表2所示。
《圣帝碑志》捐资数据统计显示:来往于贡马井集市的主要为靖远客商、山陕客商、郭城驲客商。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靖远客商,商号、钱庄、当铺、药肆、厂商、油店和商人一度达到了75家;其次为山陕客商,主要经营商号、钱庄,商户,达70家;郭城驲客商经营当铺、车行和商号数量多达69家。总体来说,来往于贡马井集市的商客总共有200多家,贡马井集市可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乾隆年间的北山地区物产丰饶,可谓富庶之地。
《圣帝碑志》中提到的山陕客商兴起于明末,他们资力雄厚,在乾隆嘉靖时期,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并延伸到西北的大小集市,在清代社会中形成了巨大影响力。《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中述:“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的足迹遍布陇上所有通都大邑,甚至穷乡僻壤。”⑩山陕商人在贡马井周边的兰州、金县、一条城、会宁、靖远等地修建了山陕会馆,作为缔联山陕客商、加强内部团结、处理商业纠纷的场所。贡马井《徐氏家谱》云:徐氏祖明代生活在“山西绛州河津县十里柏村”。康熙年间,徐氏在河津县“郊外田亩可以养亲,家中诗书可以训子”。嘉庆年间,七世祖徐昇随同晋商来贡马井开创基业。
靖远县置于清雍正八年(1730),乾隆年隶属兰州府。在晋商、津商进军兰州的历程中,靖远成为商业贸易北线上的一处重镇,从而带动靖远经济,催生出靖远客商。
会宁是陕甘驿道上的重镇,商业鼎盛,贸易繁荣,聚集了大批山陕客商。郭城驲是会宁最北端的驿站,汇聚了大量官方货运物资,本地有资力的乡绅依托便利的车马运输条件,逐渐成为郭城驲客商。
再看道光七年(1827)贡马井集市客商数量,对《关帝庙捐资碑》碑捐资客商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关帝庙捐资碑》捐资统计数据显示:道光七年,贡马井集市有来自山西翼城、同州、万泉、合阳、襄陵、河津、太谷、曲沃、荣河的晋商24家,来自陕西秦州、华州、白水的秦商3家,一条城6家,兰州6家,靖远1家,会宁郭城驲7家。外地客商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贡马井集市已经走向了衰落。但是,由于金城水烟的兴起,作为水烟的原产地,兰州和一条城的烟商也加入了贡马井商业贸易的行列中,贡马井商贾的组成成分变得多元。
最后看道光九年(1829)至道光十二年(1832)的贡马井集市商客数量,对《增修圣帝庙碑志》捐资客商统计如表4所示。
《增修圣帝庙碑志》统计数据显示:贡马井山西晋商有来自河津县的9家,闻喜城的8家,靖远县有5家,共计21家,贡马井集市的外地商客数量再次缩减。值得关注的是,贡马井本地商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贡马井集市的一大亮点。
以上表明,贡马井集市的鼎盛期在乾嘉年间,至道光年间,旱灾连年,土地歉收,外地商客无利可图,逐渐转移到其他市场,贡马井集市走向衰落。
3 贡马井商贸交流
清中期,一条城和兰州的烟商、会宁郭城驲的布商以及靖远的杂货商尾随山陕客商纷纷经商贡马井。秦商善于开设钱庄、商号、药号;晋商善营各大行店、典当行等。“明清时期,山陕两帮商人在兰州经营的主要项目有绸缎、茶叶、布匹、皮货、食盐、药材及各种杂货等。”k这些货物恰为北山民众稀缺物品,尤其是茶叶、布匹、铁器、食盐等稀缺物资,深受北山民众欢迎。《会宁县志》载:“山西、陕西客商尤多,以经营布庄、店铺为最。”l会宁客商为北山民众带来布匹等;一条城和兰州的客商带来烟草等。同样,北山地区向外地输出本地的特产。
3.1 农产品
北山东北接会宁,西南连金县,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农作物种类基本类同。“白银南部以会宁县城为主,在乾嘉时,商业鼎盛,贸易繁荣,较大的商号有71家,以山陕客商居多,……输出以粮食、食油、畜禽为主。”m北山地区的小麦、青稞、胡麻等传统农作物,最先成为贡马井集市向外输出的翘楚。
3.2 家畜
自明代以来,贡马井周边的广大区域为肃藩孳牧马、牛、羊的牧场,孳牧业一直发展到清代的道光年间,如为修葺关帝庙捐资的陈家圈还专门从事畜养。到了光绪年间,西北地区持续干旱,北山深受其害,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脆弱的植被已经供养不起牛马的啃食,反而身轻体小、善攀岩、食量少的绵羊和山羊受到北山民众的青睐。《金县新志稿》载,光绪年间,“北山地旷人稀,多畜山羊,以毛为大宗”n。综上所述,马、牛、羊及其毛皮为清代贡马井地区的特色物产,亦为贡马井集市向外输出的头号商品。
3.3 瓷器
贡马井本地生产的粗瓷亦为贡马井集市向外输出的物产之一。贡马井清代瓷窑为榆中北山地区唯一一座瓷窑,位于贡马井村王世英私宅西北5米处,瓷窑破坏严重,立面呈“凹”字形,烧土层较厚,面宽3米,高2米,窑壁厚10厘米,上距地表1.5米。贡马井周边村民家里使用的清代褐釉或黄釉瓷缸、瓷罐、瓷坛、瓷碗等,或许就是该窑的产品。
4 贡马井商贸交通
明清时期,兰州是中原货物运往甘凉地区的贸易中转站,是西北货物的集散中心。兰州有五条重要的商业路线,东线通秦豫地区,南线通巴蜀地区,西线通新疆地区,西南线通青藏地区,北线通宁夏、包头o。贡马井位于北山中部,可东入会宁郭城驲,继而进入东线达秦豫地区;可西南去金县,再转入临洮、陇南去巴蜀地区;也可西走兰州,或进入河西走廊去新疆,或去往青藏地区;亦可北往一条城,再入北线去宁夏、包头。贡马井道路四通八达,有小路可驮运,有大路可车拉,是北山地区商业路线上的一处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兰州至秦豫地区的东线上,兰州客商可先沿着清代驿道进入苑川河地区,再北折入北山,过贡马井,下郭城驲,再进入东线,可直接绕过金县至安定地区的漫漫长路,节省人力和财力,从而成为一条东线上的捷径便道。康雍乾时期,水烟兴起,一条城的水烟经过东线,销往上海、福建等地,水烟车马可直接南入贡马井,再向北进入郭城驲,然后经过会宁县城进入东线,从而使“一条城—贡马井—郭城驲—会宁”线成为一条城水烟入东南交通线上的一条重要的陆上贸易通道。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在清代中期,贡马井地区田地宽广,物产丰饶,牧养业发达,关帝庙周围出现了盛大的集市,集市上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贸易极其活跃。贡马井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发展成北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注释
①薛仰敬.蘭州古今碑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84.
②⑤《重修榆中县志稿》十五卷《题中贵张养吾创建贡马营碑记》题“洪维我肃庄祖自甘肃移镇皋兰,特蒙太祖高皇帝钦赐马衔山为牧马草场”,万历年贡马营由肃府中贵张养吾从黄坪迁至新营。
③杨经.嘉靖万历固原州志:卷一:文武衙门[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23.
④杨昌濬.重修皋兰县志:舆地上[M].[出版信息不详].
⑥宋朝南.榆中新营城隍庙碑[M]//薛仰敬.兰州古今碑刻.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76.
⑦[佚名].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康熙八年三月辛丑[M].[出版信息不详].
⑧耿喻.金县志卷上:食货[M].刻印本.1687(清康熙二十六年).
⑨恩福.重修金县志:卷七:食货志[M].刻印本.1866(清道光二十四年).
⑩k王俊霞.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0.
l会宁县志编委会.会宁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358.
m中共白银市委党史研究室.古今白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176.
n窦秉璋.金县新志稿:实业[M].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
o田澍.兰州通史:明清卷:水利与畜牧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