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

2023-08-07 15:04叶丹
今古文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陶渊明

【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歌的题材上进行了全新的开拓,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派”诗人,为文人开辟了一条归隐之路。他的诗文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醇厚隽永。本文以其诗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为例,赏析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其风骨主要表现在不愿同流合污的道德品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迈风骨、对黑暗不公世道的大胆反叛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洒脱情怀上,这已成为一种美好的人格理想。

【关键词】陶渊明;文人风骨;人格理想;精神领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0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10

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一位兼济天下的士人,是一位荷锄自娱的农夫,同时也是一位抱朴守拙的诗人,还是一位安贫乐道的文人。他不仅仅追求自然的美好,更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追求干净、纯粹的灵魂!他追寻的这份美好,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追寻的这份独立和自由,干净与纯粹,代表着人的觉醒。他那孤高的品格和高雅的人生境界,成为后人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精神模式,他本人,也成了后人的精神领袖,留存了令人仰止的风骨与气节。

龚斌先生在《论陶渊明的当代文化意义》中写道:“个性特立独行、思想卓尔不凡、精神自由不羁,历来是评价士大夫文人的重要标准。与上述品格不可分割的便是气节与操守。为什么特别强调士大夫文人的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因为他们是知识者,知识者是思想的创造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引领者,代表正义、公正、良知、光明。他们不屈从于权势,坚守着真理与正义。所谓道统,就是由他们守护与传承。陶渊明最可贵的品格,即是气节与操守。”[1]5

陶渊明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和高贵品质为中国文学注入了一股正气之风,他塑造了中国文人坚毅的性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他一生虽没有建立大功大业,但他描摹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形态依然光耀古今,以高尚的品德、高迈的风骨、恬淡自然的人生境界,为我们开垦了一块净化的心田和一座精神的家园。

一、辞官归隐见风骨——《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写于公元405年秋天,作者辞去彭泽令归家时。那一年,郡里一位督邮要来彭泽县考察,来人告诉陶渊明,务必穿戴整齐,恭敬迎接。陶渊明素来不肯趋炎附势,一听,长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取出官印,写下辞职信,毅然离去,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的生活状态,真正过起归隐田园的农耕生活,直至终老田园。

作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陶渊明进入仕途,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他作为一个官宦子弟,步入仕途是受家风的影响;又如他为了供养妻儿,维持正常的生计,也需要进入仕途。然而,从“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来看,官场生活让他深感形役之悲,他为了政治抱负和口腹之计,羁身官场,遭遇了百般冷眼和歧视,深感玷污了心性,扭曲了灵魂。他目睹官场曲意逢迎、贪赃受贿、徇私舞弊的种种黑暗后,十分悲愤,深感这违背了自身质朴纯真、真诚率直的本性,经过心灵上五味杂陈的矛盾和痛苦的挣扎后,他毅然归隐,选择与污浊的官场彻底决裂,从此不再进入仕途,这是何等的正义、何等的骨气,非常人所能及!

由此可见,为何诗人不肯将就,去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使命?因为他不愿违背本心,不愿失掉独立之人格,不愿与丧失尊严的人同流合污。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陶渊明代表着作为人的独立精神的觉醒。”这份觉醒,诠释了先生的一身傲骨和浩然正气,历经千年而仍不朽。

辞赋开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两句用反问语气,表达了身陷官场的苦痛和回归田园的决心。在陶渊明看来,田园是官场的对立面,是坚守正气的象征。“田园将芜”不仅指田园召唤他,更指傲骨在召唤他。

接着“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描绘了举家欢庆,其乐融融的场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抒发了迷途知返的喜悦之情,“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表达了田园生活过得惬意又充实的心境,“或命巾車,或棹孤舟”表达了乘兴出游的乐趣……归来后的陶渊明发现田园里没了官场的险恶,没有了案牍的劳形,有远山青松做伴,有琴弦书卷消忧,有美酒明月解愁,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这些语句处处洋溢着先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传达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辞赋中也多次出现了一些令人悲伤的语句,引人沉思。“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斟自饮,没有同道中人的苦闷。“倚南窗以寄傲”也带有出尘傲世,孤愤不平的意味。“门虽设而常关”更是塑造了他与世隔绝、独立而行的清高形象。“抚孤松而盘桓”则借苍松兀立,无依无靠的形象,来隐喻自己孤高傲世、形影相吊的落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也是对现实的谴责和抗议,为了保持质朴的本性,才到山水中去寻求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解脱。不管是保留本心的“乐”也好,还是孤愤抗议的“悲”也罢,都体现了先生高洁傲岸的品格和高迈的风骨。

《归去来兮辞并序》打破了东晋千篇一律崇尚玄学理学的文风,高声拒绝与黑恶势力为伍,宣告崛起独立、自由之精神,这在文学史上带来一股清新之正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清苦贫寒,但先生依然精神饱满,怡然自乐,不后悔当初毅然辞官的决定。这篇辞赋很好地体现了他蔑视权贵、质朴自然、正直坚毅、宁静致远的高贵品质。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可见这篇文章的价值之高,欧阳修之所以如此欣赏,是因为推崇先生那份“旷而且真”的人生态度,还因为他身上蕴藏着对不公平世道的反叛精神。陶渊明高洁的风骨,铸就了令人钦佩的人格力量,他的高风亮节为古代文人开拓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二、抱朴守拙真风骨——《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写于公元406年,此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来叙述人生志趣,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生活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净心灵的追求,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操守。

开篇“少无适俗韵”说自己年轻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缺乏应酬官场的心思,这突出了他坚守本真的自然人格。接着说有“性本爱丘山”的追求,詩人天生喜爱山川中的一草一木一石。山的宁静,山的旷达,山的永恒,都让先生无比热爱。“误落尘网中”,一个“误落”,发出了人生几多辛酸与艰难的慨叹,这是看透官场的幡然醒悟。官场对于诗人而言,是个做事处处受限、人格处处受辱的是非之地,像先生这样对自我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高标准的人来说,无不感到压抑,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把向往田园比作是“旧林”和“故渊”,这皆在表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在田园中,诗人可以作诗饮酒、下田耕作,正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所言。“守拙”即守住本心,不愿随波逐流,坚守情操。也许有人会质疑诗人在官场里就不能守拙了么?确实不能。因为从当时东晋的社会环境来看,政治腐败,起义不断,社会动荡,士族之间斗争不息,统治阶级互相牵制。在这样腐败混乱、黑暗动荡的政治局面下,先生深感实现理想抱负是不可能的,但他又不愿同流合污,所以只能选择离开,回归田园。在俗世之人看来,有官不做为愚拙;可在先生看来,这是对本心的坚守,对良知的呼唤,对高洁的追求!

在田园中,诗人可远眺可近观可闲听,看南野旁的十余亩方宅和简陋残破的草屋,看草屋前前后后的桃李榆柳;观远处朦胧的村落轮廓,观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听深巷中此起彼伏的狗吠声,听桑树颠热闹的鸡鸣声,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无不显现乡间的宁静和简朴、恬淡与平和。房屋虽简陋,景色虽平常,却能让诗人感到恬静优美、清新可人,因为在诗人心中,这里是精神自由的寄托、安放心灵的场所。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弥漫着“吾爱吾庐”的一往情深,庭户里再也没有那些堆积如山的文案了,再也没有那些言不由衷的话语了,再也不用陷在“樊笼”里,终于返回“自然”了!

陶渊明陷入名利场,无异于置身牢笼,毫无自由和快乐可言,他是一个热爱自由、不愿降志辱身的人,其生命的本质在于享受自然的宁静和恬美。他到哪里去寻这一片生活的乐土和净土呢?只有田园!所以,鄙弃官场是他对品格的坚守,淡泊明志是他对节操的追求!诗人不仅仅回到了自然的田园,还回到了自由的精神境界和本真的生活状态。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中评陶渊明:“古今贤之,贵其真也。”[3]“真”体现在他的性情真率洒脱,坦荡旷达;“真”体现在他的人格正直淡泊,美好崇高。

他本真超俗的人格气度与虚伪欺诈、钻营取巧的官场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两者的对抗中,他那冲破尘网的决心照亮了田园,他率真孤傲的性情和抱朴守拙的精神也照亮了文人的文化理想,为他们筑起了一座座精神的堡垒。

三、东篱采菊藏傲骨——《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写于公元417年,此时,距离诗人辞官已经十二年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喧”表现了官场上争权夺利、钻营取巧的喧嚣之态。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4]权力荣誉、财富地位,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而诗人却能“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试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因为诗人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脱离了腐败动乱的政治环境,内心自然就宁静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巧妙的一问一答,特别是“心远”一词将先生追寻的那份自然,坚守的那份淡泊巧妙地传达了出来。他于公元418年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写道:“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可见当时诗人生活之困窘与艰难(虽然前后只相差一年),而诗人仍旧能够保持远离权力名利之心,宁静悠然地生活,实属难得。

诗人远离尘俗的牵绊后,可以自由地种花采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将诗人清闲自得、超凡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中“采菊”一词,别有一番深意。陶渊明酷爱菊花,想来不仅仅因为菊花的美,还与菊花不惧风寒、一身傲骨的气质相关,他时常在东篱采菊,也喜欢在田园赏菊,还喜欢对着菊花吟诗作对,自从陶渊明表现出对菊花的深情厚爱后,菊花便成了淡泊名利、志存隐逸的象征,成了天生傲骨的代名词。菊花开在百花凋谢的秋季,作为傲寒斗霜之花,菊花气韵高洁超逸,有“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的美称。陶渊明爱菊,用以寄寓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陶渊明种菊,包含着他悠然淡泊、超脱世俗的志趣。在种菊和爱菊的天地里,先生活得那样高洁而飘逸,在种种坎坷中,一直用清新的文字和洒脱的情怀为我们讲述着高洁与傲岸的故事。

在这芳香的菊花里,在这美好的山气里,成群的鸟儿结伴而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飞鸟”,是厌倦世俗、归返田园的陶渊明的化身。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人呢?为什么不肯脱离官场的禁锢,回归到生命原本自然美好的状态?原来,回归田园才是顺遂自然,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写道:“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5]这样一个高趣博学的陶渊明,在田园里才能超脱俗世,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过着“任真自得”自然纯粹的生活。

走在田园中,看晚霞辉映,看山峦含情,这才是人生的意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意趣,即回归自然、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田园山水、家乡草木,浸润着陶渊明的生命,温暖着他的性情,在田园山水里,他寻得了人生真意,乐哉悠哉,好不惬意!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在中国诗歌史上,陶渊明真正地完成了自我境界的蜕变,很多人把他当作精神上的模范,崇拜他的理想人格,从他身上积蓄冲破尘网的力量,寻求人格的尊严,享受心灵的自由,汲取哲学的智慧……可以说他成了后世之人的精神归宿与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无论是《归去来兮辞并序》,还是《归园田居》(其一)或《饮酒》(其五),都表现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意,对人生的思索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自然洒脱的不羁情怀。这些诗文,让正气之风游于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文人的高风亮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陶渊明形象:他是一个曾在抉择面前挣扎过的普通人,也是一个丰富、达观的人,一个有操守、讲风骨的人,还是一个相信崇高并力求崇高的人。在他精神自由和超越心灵的人生境界中,我们深深地折服于他独立不屈、高洁坚毅的品格。这些可贵的品格,在当代,极具文化意义。

龚斌先生还写道:“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会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清洁灵魂的良药;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種精神资源。”[1]2反观我们自身,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是逃避还是迎击?在表达立场时,说些违心之语还是真话?我们的修为,还需要他的正义良知、高迈风骨和洒脱任真的情怀来滋养。

读陶渊明,如赏一簇菊花,芳香四溢;读陶渊明,似听一首绝唱,震撼心灵。爱陶渊明,正是他的独立人格和高贵品质,为中国文学注入了一股正气之风;敬陶渊明,因为他塑造了中国文人坚毅的性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不仅照亮了仰慕其人品的李白、视其为良师益友的东坡、引其为知己的稼轩等众多文豪的天地,还予以今人深深的启发,让正值奋斗年华的我们,有了坚守本心和追寻理想人生的勇气;让我们的内心获得一份宁静,寻得一份洒脱;还让我们对名利有了新的认识,在“伪心”和“本心”面前,勇于抉择,存一种风骨,留一种正气的、本真的、洒脱的生命姿态!

参考文献:

[1]龚斌.论陶渊明的当代文化意义[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7(1).

[2]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59.

[3]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148.

[4]李公焕.补注陶渊明集总论[A]//续修四库全书:130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45.

[5]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5:3068.

作者简介:

叶丹,女,湖北武汉人,文学学士,高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陶渊明 饮酒》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