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民生新闻的融合创新

2023-08-06 20:13黄守明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都市生活民生广播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为主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融媒体时代正式开启。技术的进步导致大众阅读、收听、收视习惯发生改变,而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这种改变带来的是巨大挑战。那么广播新闻如何讲好百姓故事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在创新融媒体思路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融媒体 广播 民生新闻

作者信息

黄守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全媒体中心都市民生部记者。

目前,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作为时代宠儿的移动端媒体,都在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加速消融各自传媒的边界,寻求媒体融合转型,让宣传的触角直抵用户。在媒体融合变局中,简单依靠“听觉”实现信息到达的“听广播”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更多的人已经实现从“听广播”到“看广播”“玩广播”“用广播”的转变。用户需求的转变,的确给传统广播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传统广播如何走出“康庄大道”?民生新闻如何转型?笔者将结合福建都市广播在民生新闻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一、媒体融合对广播的影响

互联网普及之前,传统广播节目只能借助“声音”这一单一的传播媒介线性播出。由于稍纵即逝,无法重复收听,无法追溯内容等特点,在吸引受众、提升媒体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进入互联、互通时代,与电视“声音+画面”或者其它视频媒体内容相比,传统广播音频节目的传播内容不那么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这亦不能否认广播存在的价值。杰克富勒在《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一书中就指出,新媒介的出现,通常来说并不意味着取代或者消灭旧媒介,而是将其推到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1]纵观全球范围内也未见广播媒体消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1年将每年2月13日定为“世界广播日”,以期使广播成为更好的信息传递者和文化联结者。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转型的具体途经。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从媒体技术融合的角度分析认为,“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广播、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斷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2]而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基于多媒体经营方式的角度,强调媒介融合的核心并非平台之间的融合,而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3]

客观来看,媒体融合是大众传播事业的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并非结果。它整合了单一的广播、报纸或者电视媒体,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提供给受众更大的信息量,使信息从过去的稀缺演变为泛滥。同时,也让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过滤掉普通信息,筛选出符合个性目标,有深度并且有价值的信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福建都市生活广播频率自2000年12月18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以民生服务为宗旨,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全台人员迎合新潮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时,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开设了账号,并入驻微信视频号、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博TV)直播平台等其它第三方平台账号,打造了新媒体矩阵。2022年,又进一步推出全媒体直播间,全面跨越广播声音的边界,实现从“耳朵”到“眼睛”的全视野创新转型,让广播“看得见”,真正实现了广播“声音+直播画面”的无缝结合,开启广播“全视界”时代,激发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民生新闻转型的必要性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新闻。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普通民众越来越重视自身话语权,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因此,关注民生成为社会趋势的同时,也成为媒介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

然而,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崛起,突破城市与乡村、国家与地区的界限,全面渗透大众生活,催生了许多媒体涉足民生领域,推出民生新闻产品,分流受众;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与接收空前便捷,催动受众的使用习惯、获取信息渠道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3年3月2日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4]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并且以此为主要途径。立足媒体融合浪潮,如何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成为广播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民生新闻的转型路径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媒体融合是新时代广播持续发展的必然。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积极探索正确的新闻传播发展战略方向,善用新媒体技术,融合互联网思维,培养“全媒体记者”,重新构建传播体系,让民生新闻牢牢占领舆论主阵地。

(一)用户概念,服务思维

与以往传统广播的受众被动接收信息不同,融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思维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因此,新媒介的主体自然是“用户”。“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即用户思维,也是主流媒体所面对的新型主体因子。”[5]互联网时代,一方面传统媒体的市场在萎缩;但另一方面,用户所能获取到的新闻和资讯并没有减少,反而是爆炸式的增多。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媒体在融合进程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大数据来对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了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打造了民生新闻直播栏目《维权超给力》,以自采原创新闻为主,讲述街头巷尾、百姓家长里短的事情。这个栏目强调用户需求,打造了微信、微博、抖音等便捷多样的新闻线索征集平台和渠道。用户打开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发送“报料”两个字,就会收到一个报料平台的链接,点开后填写内容即可完成报料。这一平台基于智能手机移动端设置,打破时空限制,满足用户对融媒体平台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与用户建立了联系。《维权超给力》栏目的特色亮点是舆论监督。通过市民报料,派记者跟进,采访相关部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律师进行解读、分析,节目及时回应民生关注。比如,2022年7月14日,市民洪女士通过微信报料平台反映:因楼上邻居违章搭盖长达十年,导致其父母家里厨房外的平台位置垃圾堆积,长期下来,引来老鼠、蚊虫,卫生情况堪忧。违章搭盖长达十年?笔者收到报料后,第一时间对用户进行采访,了解到其父母均年过九十,行动不便,平时极少出门,垃圾堆积带来的恶臭严重扰乱了老人家的正常生活。随后,笔者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不到两个小时,违章搭盖被拆掉,长达十年的“顽疾”得到根除。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刊发的这篇融媒体报道,收获大量网友点赞,洪女士为此还特地送来定制的锦旗,上面写着:铁肩担道义,为民解忧愁!

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维权超给力》栏目定位服务百姓,针对老百姓生活中的纠纷、矛盾,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搭建沟通平台,促成矛盾解决,用新闻节目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让听众感受社会正能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这一栏目每月收集到的报料线索达一两百条,每天的节目都有许多听众通过微信发送语音留言,在广播节目中参与互动,还有网友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刊发的图文报道、视频号评论留言。传统广播端和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融媒体矩阵传播平台联手,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多元化拳头产品,用户的服务性与参与度不断提高。

(二)实现“广播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6]媒体融合使媒体界限、从业人员的专业区分被打破,记者的思想与状态被颠覆,生产流程与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广播新闻业务从原来采、编、播等相对固定的模式,转变为集采访、写作、短视频创作、新媒体编排等于一体的新模式。这也要求原本从事单一的录音或报道工作的“广播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因此,推进媒介融合,作为新媒体主体的“人”的培养是关键。为培养“全媒体记者”,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首先,要求记者在理念上确立“全媒体型人才”观念。做“全媒体记者”,要跳出原来传统广播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媒体界限意识,变“受众”为“用户”,以服务用户为核心。其次,不断学习,寻找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方法,打造个性化媒体产品,使广播记者向全能化的方向转变。最后,必须熟悉并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同一条信息,在‘全媒体’平台上可以呈现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但‘全媒体记者’不能仅仅将信息做出各种新式的报道,而必须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内容。”[7]因此,在新闻采写、报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记者必须身兼数职,既是记者,也是摄影师、摄像师,既要能采访、录制音频、拍摄图片、制作短视频,还能在直播中出镜解说。为此,《维权超给力》栏目要求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采访、写作、剪辑音频的技巧,还要编排微信推文稿、拍摄视频、剪辑短视频。经过学习、实践、积累,目前,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记者已全部完成了向全媒体型记者的转型,为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多形态融媒体产品。

(三)完成“全视野”进化,提升影响力

传统广播中音频是唯一的表达方式。融媒体时代,广播的传播主体不再单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形态发生改变。广播从业人员在音频上幻化出千姿百态,甚至能看、能玩、能触摸,身心无所不达。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本土自采的民生新闻中,大量运用记者在现场以全媒体视频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极大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多样性,提升了平台影响力。

“最好的新聞在现场。”现场直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移动直播发展势头强劲。直播覆盖面广,视频呈现形式对用户来说有亲近感,也更具有冲击力。“可以说,直播正一步步泛在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移动直播趋于常势。”[8]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实现了视频直播连线的常态化,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同屏呈现,让广播不仅可以听见,还能看见,更重要的是通过新闻资讯的快速直观送达,服务于受众。例如,2023年2月20日,福州市象山隧道部分封闭后的首个工作日,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派出多路记者现场视频直播早高峰情况。从铜盘高架桥往西二环路怎么绕行?哪个路段比较堵?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打开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抖音等平台,进入全媒体视频直播间,通过多路记者现场情况同屏呈现,就可一目了然。另外,还同时搭建了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发送关键词或者扫描二维码也能实现全程“围观”。当天,这场一小时的视频直播吸引的观看量超过一万人次。这种全媒体呈现方式既实现了广播可视化,也实现了与用户的交流、互动。

融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趋向于移动化、碎片化。为满足用户对短视频的需求,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日常民生新闻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也经常用短视频形式呈现。这些短视频注重百姓视角、关注民生热点,通过声音、字幕、镜头语言的呈现,做到“短而精”,吸引用户“二次”甚至“N次”转发。例如,2022年4月8日创作的短视频《福州一私家车深夜停在小区地库,竟被恶意破坏,查看监控“元凶”居然是狗》,虽然只有短短26秒,但截止到2023年3月15日,最终实现了播放量469万人次,评论留言近2万条,点赞6.7万次。这些民生新闻类短视频不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渠道,以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分钟的短视频形式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受年轻人追捧的平台发布,通过创新传播内容、多样化渠道传播,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大大提升了广播影响力。从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仅在抖音平台上公布的原创民生新闻短视频总观看量就超过了7300万人次。

(四)坚持融合传播,彰显品牌价值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1+1——传统媒体加上新媒体,而是应当发挥出不同平台的优势,最终形成1+1大于2的效果。”[9]在民生新闻报道中,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基于传统广播平台,打造了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全媒体矩阵平台,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联动传播,统筹调度广播、视频和全媒体平台,开启全媒体融合形态,实施民生新闻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形成传播宣传合力,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根据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各新媒体平台后台系统的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12月,微信公众号运营已成为福建媒体第一大号阵营,粉丝数突破50万;新浪微博号每月刊登数篇博文,自采民生新闻经常占据同城热搜前三,粉丝数量达126万;抖音号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2亿次;快手号和今日头条粉丝数及用户活跃度超过90%同类型媒体账号,获评快手2022年“年度影响力媒体”。

“要想接触到最大的潜在市场,多重传播渠道是唯一的方法。”[10]例如,2023年1月在福州启动的呼吁无偿献血特别报道,记者和主持人分布在城区的四个献血站进行全媒体直播,同时通过短视频、H5等载体立体式传播,取得圆满成功。这场活动累计观看量超15万次,创造了近三周以来福州单日献血人数与献血量的最高值——献血人数达556人、累计献血量高达20万毫升。媒体融合持续深化,广播全方位宣传,多平台传播,进一步彰显了广播作为主流媒体的品牌价值。

结语

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竞争的赛道已经转换。无论是用户还是媒体从业人员,都可以深刻感知媒体融合带来的深刻变化。作为福建主流媒体之一,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向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扎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新闻业会如何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媒介融合”导致了“融合新闻”,而“融合新闻”与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必将成为未来新闻业发展的趋势,并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3]孟伟等.广播原理——一种融媒体传播的视角[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11):185.

[4]金歆.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EB/OL].(2023-03-02)[2023-04-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250358664503610&wfr=spider&for=pc .

[5][7]石长顺.融合新闻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5):70,80.

[6]央视网.从相“加”到相“融”习近平绘就媒体融合发展蓝图[EB/OL].(2021-02-19)[2023-04-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079854029378117&wfr=spider&for=pc.

[8]张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厦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传播,2022(07):15-16.

[9]吴谢巍.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新闻传播的策略[J].东南传播,2019(12):36-37.

[10][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为什么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M].乔江涛,石晓燕译.北京:中信集团出版社,2021:250.

猜你喜欢
都市生活民生广播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跟着网友游,开启一场都市生活美学之旅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