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对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和主流价值引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传媒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指出到2025年将会优化调整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对于传媒院校而言,如何顺势而动、应势而为?在方案中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关键词是“自主”。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当中,“自主”指的是到2035年,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对于学科和专业建设而言,就是各传媒院系正在积极推进、并且卓有成效的——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學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探索,包括“聚焦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体地位、如何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如何服务前沿的媒体实践”等等。
在“视频天下”的今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媒体融合时代怎样培养卓越的广电和融媒人才?在新文科建设的推动之下,我相信新闻传播相关学科专业将以自身积淀和特色,汇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学科专业优势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积极参与并打造“文科专业教育的中国范式”。
第二个关键词是“融合”。今天,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传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传媒领域与政务、教育、电商、办公、旅游等社会各行业有机互动,超越了曾经的行业属性和媒介功能,成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操作系统,承载着促进社会交往、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多重社会功能。
未来,我们不仅要进行文本和行动的融合、生产和传播的融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还应大力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新闻传播专业的优化、改革、升级,建设真正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播电视和视听传播等学科专业。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视听传播行业应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承担时代之责,在不断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实现新跨越,成为文化传播主阵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下,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和质量关,助力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让我们振奋精神、共同携手,开拓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的“盲区”,发掘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新区”,探索各媒介之间取长补短、交叉融合的“特区”,扎根中国大地,探索出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高晓虹,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