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姑苏城内,换了人间。Citywalk是漫无目的地行走,但不等同于“遛弯儿”,穿梭于苏城小巷,更是如此。千年时光在这里流转,过去与现代在此交汇,但古城区街巷内依旧保存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特别在小巷穿梭,总会与各色古宅不期而遇,屋外铭牌上的寥寥几笔,勾勒了主人的生平,也为一场漫步增添了几分生趣。
以平江路为中心,品读江南历史人文
路线:丁家巷—建新巷—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悬桥巷—菉葭巷—丁香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
姑苏城内的平江,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除了占据半城繁华的两个潘姓世家之外,还留下了无数闻名遐迩名人的足迹。王敬臣、丁谓、郭绍虞、顾颉刚……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著长长的故事,漫步于此,一景一物都仿佛在唤醒沉睡的记忆。
从丁家巷起步。很多人会分不清丁家巷和丁香巷,确实,两条都紧紧挨着平江路的小巷,时常因为名字过于相似被混淆。而在两条小巷背后,有着同一个名字——丁谓。对,就是缔造了成语“溜须拍马”的那个丁谓,那个集“千年佞臣”和“旷世奇才”于一身的丁谓。千百年之后,历史的一切恩怨都已随风而逝,但其身后背上的佞臣之恶名,也难以从史册中删去。
丁谓出生在苏州,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官至宰相的人,在位七年。从小就被誉为神童,读书过目不忘,并且多才多艺,琴棋诗书画,样样精通。在建筑、制茶、制香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最得意时被皇帝封为了“晋国公”,可谓风头无两,其也在故乡苏州置办了多处宅邸,南起干将路,北至大郎桥巷的丁家巷便是其一。
翻看南宋时期刻制的苏州地图《平江图》,还能看到如今的丁香巷附近有座丁晋公庙,所以也有一说是丁香巷的名称很有可能是从丁谓这里发展得来的。
往北,在游人不多的建新巷里,著名无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顾翼东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作为中国近代无机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稀有元素化学的开拓者,中国钨化学的奠基人,在70年的教育与科研生涯中,顾翼东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往北,来到钮家巷,这一名字在同治年间的《苏州府志》有提到,明代卢熊的《苏州府志》称作“蓝家巷”。称作“蓝家巷”是因为南宋时一位叫南师稷的人在此居住过,故名。提到钮家巷,自然绕不开清代大学士潘世恩。
潘世恩原居苏州玄妙观西之海红坊,相传他在高中状元后受皇帝召见,被问及家居何处,一时惶恐误说成了“苏州玄妙观东”。一言既出,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于是买下钮家巷凤池园西部作“状元府第”。
据他在《思补老人自订年谱》中自述,钮家巷“留余堂”,原为清康熙年间河南巡抚顾汧之“凤池园”,后由唐姓子孙分售他人;嘉庆十四年,潘世恩为奉养老父潘奕基,购凤池园西部修为宅第,仍称“凤池园”,大厅额题“留余堂”,故此宅系原凤池园遗址的一部分。如今位于钮家巷3号的潘世恩故居已作苏州状元博物馆用,后人仍然能从这坐北朝南、三路四进的豪宅,看出潘世恩曾经的格调和派头。
继续往北,会遇见肖家巷。苏州作为“状元之乡”,所出的状元里还有5位武状元,其中一位猛将周虎便居住于肖家巷。南宋初期,周虎在江淮一带率军抗金屡屡以少胜多,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将!如今虞山的“剑道”之上,苍松翠柏之间的古亭,正是在纪念这位文武双全的抗金名将。
大儒巷内同样保存着众多老宅。这条巷子曾因为巷内多参天大树,而名为“大树巷”。明代,巷中出了“国学大师”王敬臣,开馆收门生400多人,讲授“慎独”学问。“大树巷”就此改姓换名,延续至今。除了王敬臣,大儒巷内还藏着黄河治理专家、“富潘”一脉后人潘镒芬的祖宅——端善堂,这里也是他的出生和终老之所。
出了大儒巷,往北就会来到悬桥巷。走进悬桥巷,各色故居老宅目不暇接。清代著名史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的“士礼居”旧址、名医钱伯煊的故居钱宅、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方嘉谟故居以及清代状元洪钧的故居均坐落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洪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光绪十三年起,洪钧历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历代状元中唯一的一位外交官。此外,洪钧与赛金花才子配佳人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菉葭巷位于悬桥巷北面,东出平江路,西出临顿路。据传,巷内旧时曾有陆氏族人居住,因而得名“陆家巷”。此外,这里还曾有“人等在此下马”的碑刻,是为纪念抗金英雄岳飞在此接下十二道金牌而立,真伪虽已无从考证,但却为菉葭巷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巷内还有始建于明朝的陈宅,乾隆年间专门施药办学的慈善机构仁寿堂,道光时专为无力治丧者服务的周急代赊局,以及宋代遗物通利桥等,可以说是历史感满满。
逛完菉葭巷,我们从平江路的西边穿到东边,来到大新桥巷。巷子的12、13、20号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郭绍虞的故居,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曾在旧宅内会见过不少文化教育界的友人。
大新桥巷的21号庞宅,其前身是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陈世倌在苏州的行馆。陈世倌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他就是金庸笔下乾隆的生身父亲。后来庞宅又被同治年间的刑部主事庞庆麟购得并且修缮。到了近代,庞宅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赵元任先生。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
大新桥巷往南就到了卫道观前。前文我们提到了“贵潘”潘世恩,那到了卫道观前就不得不提“富潘”。卫道观前的潘宅,也是苏州人常说的“富潘”宅院,以礼耕堂正厅为中轴,粉墙黛瓦,木梁架结构,庄重大气。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麟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屋宇高峻,装修精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老宅是苏州古城内留存不多的清代前期建筑,是江南水乡自乾嘉以来民居中的杰出代表作,是座迄今保存维修得最好的名宅古居。
绕着景德路,打卡名人故居
路线:慕家花园—景德路—西百花巷—王洗马巷—赛儿巷—艺圃
都说苏州古宅多,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单单景德路附近就藏着十余个名人故居,并且各有特色。
以慕家花园为起点,这条全长400米的巷子东起养育巷,早于宋代就存在于此。这里居住过很多名人,还藏着一所百年老校,现留存有遂园、毛宅等遗迹。毛宅,慕家花园28号,是一座清代建筑,原住百货商毛颖耕,至今还保留着民国时代的装修风格,砖雕门楼、落地长窗和挂落都保存得不错,据了解如今这里还居住着毛家后代。
从慕家花园走到景德路,会与春晖堂杨宅、王鏊祠、环秀山庄不期而遇。春晖堂杨宅是一座清中后期修建的宅院,位于苏州景德路和汤家巷交界处。这里原是明万历年间首辅申时行的故居,万历十一年,申时行继张居正、张四维后成为朝廷首辅,也是一位状元宰相。后来,在历史进程中,申时行的这处故宅也几易其主,到了光绪二十年,被珠宝商杨洪源购置用作住宅并进行改建,主厅也被命名为“春晖堂”。此后,这座住宅就被称为“春晖堂杨宅”,如今这里是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同样位于景德路的苏绣艺术博物馆址上有一个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王鏊,明代名臣、文学家,唐寅以“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来评价他。王鏊的故居就在不远处的学士街,因他是大学士,学士街也因此得名。
许多游客到了苏州都会到环秀山庄看一看。这里以假山堆叠奇巧著称,其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据载是清嘉庆十二年,园主孙均邀请叠山大師戈裕良完成了假山堆叠。1997年底,环秀山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内湖山、池水、树木、建筑融为一体,山涧水洞,曲折回环,人游其间如在画中。
走完景德路,往北到了西百花巷,会看见燕诒堂程宅。光绪年间,苏州金融实业家程觐岳买下了这块地,建了前后五进的大宅子。几番命运,拆的拆,移的移,现今只能看到几栋红砖建筑。顺着巷子再往里走,到了西百花巷23号,是苏州著名画家、曾任苏州美专校董的吴振声先生居住过的地方。这座楼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由吴氏兄弟设计,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在当时别具一格,建成后成为苏州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走完西百花巷,往北便能走到王洗马巷。巷内旧时有王姓洗马官员居住,故以此命名。巷内16号为春申君庙,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对苏州文化的贡献。26、28、30号则为清汪鸣銮故居“万宜楼”,现属市控保古建筑。汪鸣銮是道光四年进士,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禄大夫,是重要的光绪帝党人物之一,亦是《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的岳父。
出了王洗马巷,沿着吴趋坊往西走就到了赛儿巷。这里倒是没有名人故居,但巷子8号的屋顶上有座节孝坊,牌坊历史年代不详,传说是为一位割股煎汤的女子而立,居民在院中搭建厨房时,将牌坊砌于墙内。据说苏州城区类似只露牌坊顶的有三座,此为最隐秘的一座。
沿着赛儿巷再往西,很快就到了艺圃。艺圃是文徵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的宅子,保留了明代苏州园林简约和质朴的风格。园内构筑精巧,景色幽致,春季的蔷薇和初夏时节的凌霄花都是值得打卡的绝佳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