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鸽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讲好新疆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之义。自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这一重大命题至今,学界从理论层面就讲好新疆故事的时代背景、内容体系、基本路径等进行了探讨研究,新疆各地各部门从实践层面纷纷开展讲好新疆故事的系列活动,讲好新疆故事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态势。新疆高校思政课是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讲好新疆故事中具有鲜明的课程优势,其内在的价值导向、目标任务、知识内容与讲好新疆故事的需求具有紧密的关联度,二者可以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回答好新疆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讲好新疆故事、讲什么样的新疆故事及怎样讲好新疆故事不仅有助于拓宽当前“讲好新疆故事”的研究视阈,而且有助于推动新疆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落实新疆高校思政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更加自觉主动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的伟大实践中去。
价值意蕴是指一个事物或概念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积极功能。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是展现新疆美好形象、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方式,其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深刻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导和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伴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也变得更加严峻复杂。“近年来,美国在涉疆问题上动作不断,妄图在我国西北制造分裂动荡,以图搞乱中国,进而遏制中国发展壮大。”[2]新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时刻保持战略清醒和高度警惕,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防线,牢牢掌握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就是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了解新疆历史文化、了解新疆发展历程、了解新疆民族团结历史及现状、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受到洗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最大程度汇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注新疆工作,从战略高度对新疆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是要“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就是要运用大量真实生动、丰富立体的故事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统一认识、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励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同心协力。新疆虽然不缺好故事,但要讲述好的故事及讲好故事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集优秀的讲述者、恰当的讲述内容、生动的讲述方式、有效的讲述平台于一体。新疆高校思政课因其鲜明的政治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讲好新疆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是聚焦总目标、弘扬正能量、凝聚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共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强大合力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新疆高校不仅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认知上了解新疆、思想上坚决拥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情感上热爱新疆、言行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各项事业建设的时代新人。新疆高校思政课担负着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讲好新疆故事是新疆高校思政课的新视角、新思路,同时也是新疆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讲好新疆故事有助于学生把握新疆独特的区域优势及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地位,有助于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实践、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有助于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而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华章中,成为靠得住、留得下、用得好的兴疆固边优秀人才。
古今中外众多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擅长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思想主张、引导教育民众。讲故事是对过去发生、现在正经历或广为流传的事件通过具体情节、情境加以呈现的话语方式。话语表达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教育正是通过语言的渗透与引导而使个体在语言中并且凭借语言来配置人生,构建人生的精神历程。”[5]推动新疆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换,从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讲好新疆故事可以提升新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讲好故事是对高校思政课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有效创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6]好的新疆故事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学、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更加能够反映现实的社会环境与学生的生活语境。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可以将抽象逻辑形象生动化、将复杂理论直观生活化,改变学生对传统思政课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是什么”的基本观点,更有利于学生明确“为什么”以及“怎样做”的深层道理,进而达到思政课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效果。
新疆高校思政课并不缺乏故事素材,但这并不说明任何故事都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的首要前提就是选择好的新疆故事。好的新疆故事既要能融合新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要能高度概括新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全貌,更要能准确揭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规律。同时,在新疆高校思政课堂上讲好新疆故事,还要顺应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新疆高校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思想迷雾、认识困惑选取恰当的故事内容。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疆的发展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时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4]。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文化遗存都表明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这些都是讲好新疆故事的重要素材。
首先,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疆历史上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开拓辽阔疆土的故事,如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以及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的故事;唐代丝绸之路进一步拓展,“绢马互市”持续繁盛、沿途驿站星罗棋布的故事;清朝大规模屯田开发、修浚伊犁河道、完善水利体系的故事等。其二,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如河南殷商妇好墓中发掘出大量新疆和田玉的故事;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故事;唐代“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的故事;喀喇汗王朝可汗在自己的名字上常冠以“桃花石汗”(即“中国之汗”)头衔的故事[7];元代大批畏兀儿人等移居中原生活、尊崇儒学的故事等。其三,新疆高校思政课还要讲好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故事,如汉语自汉代以后便成为西域官方文书通用语言之一的故事;焉耆“婚姻同华夏”,高昌“姻有六礼”,“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指回鹘妇女衣服窄袖紧腰)等反映中原与古代新疆在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服饰文化、音乐舞蹈等方面相互影响的故事;《玛纳斯》《江格尔》《福乐智慧》等优秀中华文化作品创作、流传的故事等。其四,新疆高校思政课还要讲好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捍卫国家统一、保卫家园的故事,如额敏和卓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参赞大臣、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故事;新疆各族军民顽强抵抗阿古柏侵略、有力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等。通过讲述新疆历史文化故事,以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8]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3]。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苦难走向辉煌。新疆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新疆的实践成果,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此,新疆高校思政课要选取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进行艰苦奋斗的红色故事,充分揭示新疆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和必然结论,教育引导学生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首先,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新疆的故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新疆内忧外患、社会停滞、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关注新疆的发展,自觉担负起唤醒教育广大民众、让新疆各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压迫的历史重任。20 世纪30年代,俞秀松等大批优秀共产党人进入新疆,在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建设抗战大后方、保障国际援华交通线畅通无阻、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党的影响在新疆不断传播开来,新疆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募集寒衣、捐献10 架“新疆号”战斗机、献金献马、“捐子上前线”等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9],新疆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其二,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开发和建设新疆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平叛剿匪,新疆和平解放,迅速建立新疆区、地、县三级党的组织和各级人民政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慎重稳进”推动社会改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稳定新疆,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王震将军领导人民解放军稳疆戍边的故事、新疆各族石油科技人员和炼油职工成功并成批生产几十种国家急需的短线油品的故事,都应该成为新疆高校思政课的故事素材。其三,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继续探索新疆发展新道路的故事。1979 年1 月5 日至26 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4 月,自治区党委决定把自治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10]。1981 年12 月,党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1999 年9 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2000 年10 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新疆等12 个省被明确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2010 年5 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目标。同时,这一时期,由于“三股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疆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保证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其四,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新篇章的故事。如讲好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疆篇章。2022 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超出国家下达任务199.45 万亩,增产77.7 万吨,占全国增量的五分之一;疆煤外运8 000 万吨,同比增长近1 倍。截至2022 年底,疆电外送超6 000 亿千瓦时,西气东输突破8 000 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12]。讲好新时代新疆高颜值生态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谱写了“美丽中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篇章,从而涌现了诸如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讲好新时代新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故事,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坚持财政支出70% 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疆持续推进民生工程、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等故事都是新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素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伟大实践,奋力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的十年。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正确指引下,新疆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扎实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各方面努力奋斗,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史无前例的新高度,社会稳定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新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就是要选取最能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案例、事实,讲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故事。
首先,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新疆、关怀新疆各族人民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新疆视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了解新疆代表团成员所思所盼,给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回信,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回信。新疆高校思政课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各族人民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其次,讲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新疆的故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3]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3]2022年,习近平视察新疆时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4]新疆高校思政课一方面要讲清楚新时代新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更要讲清楚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再次,讲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在新疆高校思政课上讲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故事,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从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朝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好的故事素材总是能够反映最平凡的普通人真实而鲜活的生活。新疆的发展是无数个普通人用勤劳奋斗推动的。新疆高校思政课不仅要讲述反映宏大历史进程的故事,更要讲述普通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尤其是身边榜样在新疆建功立业、成就梦想的故事,以此展现新疆各族群众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生动图景。
首先,要讲好新疆各族群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是人类创造财富、获得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今日的新疆处处可见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个人和家庭。2022 年7 月,新疆大学通过官方网站刊发了《新疆各族群众体面劳动的事实论述》独立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东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新疆各族劳动群众访谈调研,提出“新疆各族群众不仅通过劳动实现了生活和收入的基本保障,而且通过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理想。”[14]新疆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充分挖掘身边普通人就近就业、外出就业、自主创业的故事,从而展现新疆各族群众通过劳动迎来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笑容越来越灿烂、梦想越来越接近的幸福生活图景。其次,要讲好身边榜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为了戍守祖国边疆,一代代年轻的边防战士们用热血忠诚和无私奉献坚守雪域高原、戈壁沙漠,从而涌现出了维吾尔族一家三代军人接力戍边七十载、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用生命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等感人事迹。为了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一批又一批青年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赞许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们“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15]。通过讲述以上故事,一方面以事实驳斥境外反华势力对新疆劳动就业和人权发展事业的污蔑和构陷,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不断从榜样身上汲取正能量,从而励志在平凡岗位上发挥不平凡的作用,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时代洪流中,用实际行动去创造和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新疆故事。
新疆高校思政课需要准确定位讲好新疆故事的目标、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讲好新疆故事的保障机制,从而充分彰显新疆故事的强大力量,真正发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疆故事必须明确讲好新疆故事的方向与目标,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清晰的思路和依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6]不能把讲好新疆故事简单地理解为讲述故事,更不能把思政课当作讲故事课,而是要处理好“术”的层面的讲故事与“道”的层面的讲好故事。因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认同与践行层面。首先,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疆故事的“事”。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脉络清晰、情节完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新疆故事,以便于学生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故事内容获得一定的知识印象和理解转化。其次,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疆故事的“情”。情感具有巩固认知、强化体验、塑造人格、改变态度等重要作用,是沟通交流的心理支点,解决的是“信”与“不信”的问题。新疆高校思政课不仅要选取有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情感的故事,如围绕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理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等主题;同时,还要运用饱含感情的声音、灵活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及借助音乐、画面、场景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体悟和深层思考。最后,新疆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疆故事的“理”。“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17]。讲故事是以叙事为载体、以说理为根本的话语方式。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根本在于传递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哲思。这就要求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讲述新疆故事从表象深入实质、从形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新疆故事所蕴含的政治思想、价值意蕴、精神力量,强化新疆故事与基本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从而引导学生将理性认知内化为思想自觉,再外化为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18]好的新疆故事处处可见,但如何发挥思政课这一载体讲好新疆故事取决于教学话语、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等有效运用。首先,综合运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不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讲好新疆故事,其实质都要求运用中国特色话语揭示和阐释中国问题、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话语是巧妙地糅合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并能打通不同话语圈层界限的话语体系。新疆高校思政课不仅要运用政治话语讲清楚爱党爱国爱疆的政治逻辑,也要用学术话语讲清楚新疆问题、新疆发展的实质,更要运用生活话语提升故事的吸引力,构建一种跨时空的立体想象空间,从而让学生想听、爱听、听得懂、有共鸣。其次,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充分发挥课堂外甚至校外“大课堂”作用,通过走出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生动的社会实践去收集、整理真实的新疆故事;同时,还要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为讲好新疆故事“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9]。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拍摄、录制新疆故事,可以通过声音、画面、场景等方式进行呈现,也可以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讨论、交流活动。此外,还需要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讲故事是一种平等对话行为。一方面,教师要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以发挥好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要自觉自主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社会实践等方式搜集、筛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故事题材,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出发对新疆故事进行选择、解读和评价,从而深入把握新疆故事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
保障是为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提供必备的研究条件、政策激励及资源支持。首先,构建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协同研究机制。讲好新疆故事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故需要发挥各学科理论研究和各专业实践优势,组织相关领域人员加强对讲好新疆故事的内涵、逻辑与规律研究,组织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各领域专业人士定期开展交流研讨,确保思政课上讲述的新疆故事是有高度、有深度和有温度的。其次,要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和素养提升。上好思政课关键因素是教师,思政教师要想讲好新疆故事,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与能力。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要充分认识讲好新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同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视野,要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新疆意识形态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重大时代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能够把握新疆故事的实质要义;此外,还需要提升表达能力和表现形式,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及声音艺术创设故事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以此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当然,思政课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新疆故事的研讨培训、集体备课、教学大赛等活动,给予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多的外部支持,从而确保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并得到有效落实。
讲好新疆故事,既是向国内外树立一个真实、生动、全面新疆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新疆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回答讲好新疆故事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使命责任。新疆高校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要实现从“应然”到“实然”,达到新疆高校思政课与讲好的新疆故事相互支撑、双向发力的效果,不仅需要精心讲好的新疆故事,而且需要准确把握讲好故事的基本策略,从而最终讲出好的新疆故事并讲好其所蕴含的情感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