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淑娟 高 晨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作为粮食生产的源头,农业科技的“芯片”,关系着14 亿中国人的饭碗安全问题。端稳中国饭碗,必须防范“断种”风险,解决好种源“卡脖子”问题,做到种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打造种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种业,全力实施种业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元谋县抢抓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机遇,聚力打造全产业链“育种天堂”。
元谋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被誉为成昆线路上的“大菜篮”。借助“热坝”气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多年农业产业发展经验、人才和资金力量,元谋着力推动种业振兴,积极打造“育种天堂”。规划以“种业小镇”为核心,以京昆高速为轴线,布局“蔬菜育种制繁区、果蔬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麦类青稞加代扩繁鉴定区、无菌毒种苗生产区”四个区域,覆盖县内9 个乡(镇),辐射周边永仁、禄丰、大姚、牟定和武定5 个县(市),先后投资1.8 亿元建成“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和投资3865 万元建成“藏民区青稞加代育种基地”,形成了集种子生产、科研、加工、交易、展示、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种子小镇”已入驻企业68 户。
自1973 年加代繁殖玉米开始,元谋县充分发挥冬季气候资源优势,开展以蔬菜、麦类(青稞)、油菜、红花、蓖麻等为主的冬繁工作。2017 年,元谋县被认定为国家冬繁良种繁育基地。2021 年,全县冬繁制种企业、合作社共有25 家,育繁种面积1.5 万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达3.05 亿元。其中:蔬菜育繁种面积11600 亩,产量62.64 万公斤,单产达54公斤/亩;麦类育种面积2300 亩,产量43.2万公斤;油菜、红花等其他作物育种面积1100亩,产量14.16 万公斤。
经过40 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元谋县已成为以春小麦、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全国最大的花椰菜种子育种基地,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逐年攀升。
元谋县大胆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出以云南思农种业、金城种业、富国种业等为代表的育繁种企业(合作社)19 个,直接带动农户10000 余户,常年培育品种达30 余个,元谋县每年能够给西南地区提供6 亿株优质种苗,可以给全国超过400 万亩的麦类种植提供优质种源。
截至2021 年底,全县共有30 多个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从事蔬菜工厂化育苗的配套服务工作,每年工厂化育苗达6 亿株,产值达2.4 亿元。育苗的品种主要有番茄、辣椒、黄瓜、甘蓝、玉米、花椰菜等,全县茄果类蔬菜实现了100%工厂化育苗。
在稳产保供方面,每年加代扩繁青稞、小麦种子2300 亩以上,生产种子43.2 万公斤以上,可以满足400 多万亩麦类种植的种子需求,蔬菜制种稳定在1 万亩以上,生产种子60 万公斤以上,可以满足1200 万亩蔬菜种植需求,保障了国家粮食(麦类)优质种子的供给。每年生产6 亿株以上的工厂化蔬菜种苗,可满足元谋和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区20 多万亩大田蔬菜种植用种需求,带动蔬菜产值达30 亿元,为全省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方面,元谋县在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在元谋县内,先后成立了方智远、朱海山、张仲凯、尼玛扎西等6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云南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40 多名相关专家组建元谋蔬菜研究所,开展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和新优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截至目前,元谋县已获得14 项制种生产技术专利,制定出6 项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地方标准,25 个蔬菜品种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打破了部分蔬菜种子被国外“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如:云南思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花椰菜、黄瓜、南瓜等5 个品种种子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诚2号”“金诚红迪”“红凡198”等8 个番茄品种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元谋金辉冬早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的“瑞佳1611”“冬早红甜”番茄种子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和企业先后落地元谋,推动元谋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保障了国家粮食(麦类)优质种子的供给。每年藏区和西北、东北等地的小麦、青稞在元谋加代扩繁,在元谋开展种子选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缩短育种周期,而且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
元谋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种业,历经10 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高原特色现代种业已成为元谋农民增收致富不可替代的富民产业。但是,高原特色现代种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第一,农田水利建设仍是明显短板。元谋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楚雄州的“老旱区”,当地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县耕地面积46万亩,年降雨量657.5 毫米,蒸发量3627 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5 倍。由于元谋县作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下辖县,政府财力有限,又很难引进金融和社会资本,抗旱应急的水源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境内工程性缺水达1.2 亿立方米,全县土地缺灌率高达44.83%,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为云南省的四分之一,缺水仍然是元谋高原特色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二,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元谋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当地农民科技意识、生态意识、安全意识、致富意识都比较滞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从整体上看仍比较缺乏。
第一,品牌转化为市场优势不明显。元谋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取得了27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1 个绿色食品(A 级)认证、10 个有机转换认证、22 个有机产品认证、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两个集体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用心做出了好产品,但是缺少品牌营销推广意识,品牌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
第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体系不完善。在农业三大产业链的发展上,存在重产前和产中,轻产后的现象,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滞后,普通农产品多、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少,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营管理相对落后,农产品安全问题存在一定隐患。农产品集散市场、“互联网+”、冷链物流等配套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的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全国开放性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种子价格不稳定。
第一,龙头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目前,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的几家龙头企业仍存在技术科研投入不足、主导产品优势还不突出,瞄准市场需求,提升研发能力还不够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优质与抗性兼具、长季节栽培设施专用、加工专用等特定品种,针对特殊人群个性化健康需求的营养素提取、低糖代餐食品等专用品种仍研发不足。因此,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的龙头企业应主动承接国家种业发展需求,为培育优质多抗、营养独特、商品性高、适合机械化栽培的优良新品种提供好基础保障、发挥好支撑作用。
第二,经营散小弱差的状况仍然突出。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产业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完善,发展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产业链条较短,尚未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产业体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较弱,龙头企业融资难,集约化程度低。随着农业投入品、人工成本的增长和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分散经营的产品附加值低,盈利微薄,有的甚至只能保本,缺乏市场竞争力。
的一个西门子S7-200系列CPU;服务器级主要指的是通过OPC UA协议将采集到的机床信息存入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此过程中,数控系统作为OPC UA协议的服务器,而上位机作为客户机,通过配置数控系统的MiniWeb server,设定管理员账号、密码和IP地址,打开4840端口,激活OPC UA服务器,即可完成数控系统OPC UA服务器的配置;远程客户端级的主要用户有机床的生产厂家以及机床拥有企业的监控管理员,可以通过使用“IP+端口”的方式实时地访问指定的数据库表,获得机床的实时信息。
第一,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相关企业缺乏质量保证制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种子生产技术流程、质量检验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缺乏具有质量检验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兼职的检验人员往往也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种子检验培训。
第二,新品种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只注重研发,不注重利用法律保护其科研成果,导致一些人盗用新品种,盗用人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又出现许多不规范的环节,使新品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了新品种的信誉,伤害了育种人对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侵害了新品种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米袋子、菜篮子关系千家万户,人间烟火,是百姓桌上的小事,是市长案头的大事。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命脉,中国粮用“中国种”。
第一,加快规模化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对元马镇、黄瓜园镇、老城乡、物茂乡等乡(镇)连片规划;积极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解决好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元谋土地集中流转;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建设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基地。
第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新模式。积极抢抓元谋县作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示范县机遇,紧扣“缺水、节水”问题,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元谋农业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健全农业节水激励机制,提升农民节水意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第一,强化培育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品牌。强化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强化商标品牌意识,积极组织参与云南省“十大名品”申报评选,开展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品牌公益宣传。
第二,推进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产品营销。改造提升能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元谋果蔬博览城建设,完善市场配套功能;全面推进种业统一交易、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结算、统一物流的“五统一”市场交易体系。
第三,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元谋绿色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采集种业生产、交易、服务等信息,为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第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龙头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重点在番茄、黄瓜、花椰菜、辣椒、麦类、豆类等领域开展特色新品种选育,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第二,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本地老品种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法则筛选,具有许多引进或外来品种不具备的优势。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对于丰富种子资源,保护本地老品种,实现当地种子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第三,建立联合育种机制。按照“政、产、学、研、创、用”一体化思路,鼓励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等公益性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积极探索将产、供、销等不同环节的企业纳入育种组织内进行纵向一体化经营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打破学科知识界限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联合育种机制,在育种技术创新、绿色优质品种选育、育种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第四,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围绕种业创新产业,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育种生产技能、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元谋县高原特色种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第一,建立健全种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要保证元谋产出高品质的种子,就要建立健全种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构建第三方检测机构,全面提升种子检测能力和水平。
昌宁柯街冬早蔬菜喜获丰收 (昌宁县融媒体中心 刘子安 摄)
第二,深化种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按照《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辖区内企业的种子生产及经营进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种子生产企业准入制度、备案制度、种子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制度、黑名单退出制度以及入驻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等监督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和种子质量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