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月
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过程看,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合作者,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必须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从幼儿园社会生存和对外交流来看,家长是幼儿园树立园所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桥梁,幼儿园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关心、支持、监督和评价。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着力推进家园协同合作。
家园互动往往由教师主导,致使家长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家园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园互动,使家园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局面。
家长园地是教师向家长呈现教育计划和传递育儿经验的重要载体。家长可以用便签留言的方式,写下自己关注的话题或者自己的见解等。教师博客中家长的留言也应成为教师的目标和方向。我将自己的教育随笔在博客上呈现后,家长经常留言、点赞。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使家园双方都受益。家长会是家长参与的一项重要的家园活动。教师在台上讲,家长在台下听。家长看似参与其中,其实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我们用“家长沙龙”取代传统的家长会,针对某个话题组织相关活动,如辩论赛、主题式讲座、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在家长开放日,我们还同步安排亲子开放活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不少家长认为幼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各种“超前学习”让幼儿美好的童年蒙上了一道阴影。《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成为家园交往的障碍。因此,教师有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和方法的义务,帮助家长分析幼儿的成长状况,有的放矢地为家长释疑解难,出谋划策,从而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在“读书月”活动中,家长先阅读一本优秀教育书籍,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再带到班级进行“图书漂流”。家长的育儿经验还可以通过“家长沙龙”进行集体分享。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栏、宣传橱窗等载体,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拓宽家长的教育视野。
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家长的类型有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因人而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让家园合作更加和谐、更有成效。
冲动型家长。这类家长不能理智地分析问题。教师要从容面对、微笑聆听,既不要和家长争执,也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同时,教师要寻找合适时机,消除误会,让家长了解全面而真实的情况。
多疑型家长。这类家长遇到问题时,情绪容易波动。教师应主动出击,善于捕捉家长的异常情绪,及时地释疑解惑。
内向型家长。这类家长比较内向,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报告幼儿的在园情况,逐渐拉近彼此距离,营造轻松的互动氛围。
护短型家长。这类家长好面子,缺乏理性思维,总觉得自家孩子比别的孩子强。即使孩子犯错,他们也会以各种理由辩解。因此,教师应采取单独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教师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语言,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和处理方法。
高傲型家长。这类家长往往有较高的学历、先进的教育理念,会以自己的观念对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此时,教师一定要有信心,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同时,要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明白在家园合作中所处的平等地位。
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班级里的“调皮蛋”和“优秀生”,却很少关注一些“默默无闻”的幼儿。其实,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不“扔下”每个幼儿。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注重观察每个幼儿,观察不少于三次,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例如,家长在询问幼儿生活或者行为习惯上的表现时,一句“蛮好的”会让家长觉得敷衍。当教师详细介绍幼儿在园的具体表现时,家长会觉得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此外,每当新生入园时,有的家长会处于焦虑状态。此时,教师要主动做好家长的疏导工作,耐心地与家长沟通,及时打消家长的顾虑,从而获得家长的信任。当幼儿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要主动告知家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个班级里有几十个幼儿,相对应的就有几十对家长。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能被家长的性格、地位所左右;不能一味迎合个别家长的需求,背离教育公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