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慧,钟日升,王雄文,周恒立,刘昌华,田雯,潘华峰,4(.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040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000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0405;4. 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00)
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是指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1],是“炎-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萎缩合并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5 年内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和肠上皮化生患者的胃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9% ~10%和5.3% ~9.8%[2]。因此,阻断或延缓GPL 癌性转化,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现代医学常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内镜治疗及对症处理等方式治疗CAG、GPL,但存在药物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和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问题[3]。
中医在CAG、GPL 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CAG、GPL 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1]指出, CAG、GPL 发生多与虚、瘀相关,病机主要为脾虚血瘀。因此,健脾化瘀法贯穿CAG、GPL 治疗的始终。理中消痞方(LZXP)为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CAG、GPL 的经验方,本方由黄芪、人参、三七、陈皮、麸炒白术、干姜、清半夏、黄连、救必应和炙甘草10 味药物构成,既含理中汤温中健脾之效,又含半夏泻心汤消痞散结之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及Meta 分析的方法对健脾化瘀法治疗CAG、GPL 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辅助分析理中消痞方阻断“炎-癌”转化的中医机理,以探寻理中消痞方防治胃“炎-癌”转化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治疗胃“炎-癌”转化与预防胃癌提供新思路。
1.1 Meta 分析
1.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健脾化瘀、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前病变;英文检索词为Jianpi Huayu, gastritis, atrophic,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intestinal metaplasia,dysplasia,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等。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 年3 月。
1.1.2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盲法及分配隐藏不做限制;(2)研究对象:所有经内镜或病理检查诊断为CAG、GPL 的患者,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6]等国家、行业诊断标准。无年龄、性别、地域、病程等条件限制;(3)干预措施:试验组应用具有健脾化瘀功效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维酶素等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用药剂量均无限制;(4)结局指标:以临床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包括总疗效,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次要结局指标。
1.1.3 排除标准 (1)非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如基础研究、病例报道、经验总结、综述、Meta 分析等文献;(2)干预措施采用非口服中药治疗(如针刺),对照组采用健脾化瘀功效的中药汤剂、中成药的文献;(3)重复发表、数据不全或存在明显错误的文献。
1.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2 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并将所得结果进行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包含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如第一作者、题目及发表时间等,以及试验采用的随机方法、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
1.1.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5.1.0 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含选择偏倚(随机序列产生和分配隐藏)、实施偏倚(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测量偏倚(研究结局的盲法评价)、随访偏倚(结局数据的完整性)、报告偏倚(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他偏倚。针对每项偏倚,分“Low”(低风险)、“High”(高风险)或“Unclear”(偏倚风险不确定)3 级进行评价。由2 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系统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交由第3 名研究者评定。
1.1.6 数据分析 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4 软件对所提取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Meta 分析中,对结局指标为疗效的二分类变量资料,将疗效评价的痊愈、显效及有效按“有效”进行归类,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 且I2≤50%时,表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组间差异;反之P≤0.1 且I2>50%时,提示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组间比较,并探究异质性来源。各研究间结局指标存在明显异质性、不能够合并则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研究≥10 项时,采用Stata 17.0 软件评估发表偏倚。
1.2 网络药理学分析
1.2.1 理中消痞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http://www.tcmip.cn/)及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http://www.megabionet.org/tcmid/)检索理中消痞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干姜、半夏、陈皮、黄连、三七、救必应和甘草的活性成分。根据结果,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 为限制条件进行筛选,同时查阅文献,将不符合类药筛选,但在既往研究中证实含量高或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亦加入成分集中。通过TCMSP、TCMIP 数据库检索理中消痞方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利用String 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个别无法获取靶点的成分则通过Pubchem(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获取化合物信息,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https://swisstargetprediction.ch/)对成分靶点进行预测。
1.2.2 疾病靶点确定 以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为检索词,应用Gene Cards 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进行检索,取Relevance score>5 的靶点,得到CAG、GPL 的疾病靶点。
1.2.3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将理中消痞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CAG、GPL 疾病靶点通过Venny 2.1.0 在线分析工具进行映射,取共同靶点;运用String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找出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 3.8.2 软件,将化合物与对应靶点进行关联,构建成分—靶点网络。
1.2.4 GO 功能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 通过Metascape 数据库(https://metascape.org/), 以P<0.001 为条件,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 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预测理中消痞方防治胃“炎-癌”转化可能的药理机制。
1.3 分子对接分析通过PDB 数据库(https://www.rcsb.org/)下载核心靶点蛋白的3D 结构,利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进行去水、加氢等操作处理受体;通过Pubchem 数据库下载核心化学成分的3D 配体结构;利用Autodock Vina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化合物分子与受体结合,其结合自由能越低,对接的构象越稳定,结果越可靠。
2.1 Meta 分析
2.1.1 文献筛选结果及纳入研究的特征 共检索到637 篇相关文献,剔除重复、阅读摘要及全文后,最终纳入了13 项研究[7-19],见图1。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文献,时间跨度为2004 年12 月至2022 年8 月,总样本量为1 510 例,其中试验组796 例,对照组714 例。有3 项[9,15,17]报告了病例的中医证候类型,另有2 项[11-12]虽未提及具体证候类型,但对脾虚血瘀证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s)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on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s)
表1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s)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on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s)
注: T. 试验组,C. 对照组。“-”表示无数据。结局指标:①临床疗效;②胃镜疗效;③病理总疗效;④病理萎缩疗效;⑤病理肠化疗效;⑥病理异型增生疗效;⑦不良反应
纳入研究年龄/岁病程/年干预措施T证候类型样本量(男/女)/例T:30(17/13)C:30(16/14)T:54(20/34)C:36(16/20)T:50(23/27)C:50(24/26)T:46(26/20)C:40(22/28)T:55 C:32 T:45(32/13)C:45(36/9)T:36(20/16)C:36(18/18)T:30(17/13)C:30(20/10)T:40(25/15)C:36(22/14)T:277(157/120)C:250(133/117)T:33(18/15)C:33(19/14)T:60(36/24)C:60(35/25)T:40(26/14)C:36(23/13)结局指标C疗程/个月关勇2010[7]-健脾化瘀汤多潘立酮①卫永琪2005[8]中药汤剂丽珠得乐+阿莫西林+维酶素+吗丁啉--①④⑤⑥周嘉鹤2015[9]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叶酸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②④⑤⑥周林冲2013[10]T:52.29 ± 9.00 C:51.31 ± 10.12 T:52.46 ± 6.39 C:51.36 ± 7.39 T:36.78 ± 12.04 C:37.03 ± 11.31 T:7.44 ± 6.31 C:6.62 ± 7.14 T:7.44 ± 6.31 C:6.62 ± 7.14 T:9.40 ± 4.94 C:9.21 ± 4.96 T:4.0 ± 0.7 C:4.2 ± 0.5健脾化瘀抑萎汤枸橼酸铋钾-孙晓民2011[11]健脾活血方雷贝拉唑脾虚血瘀证①①尹广恒2013[12]健脾化瘀汤、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脾虚血瘀证①②③方爱娟2004[13]------胃萎愈颗粒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叶酸①④⑤⑥⑦曾进浩2018[14]健脾化瘀解毒复方维酶素--②⑤⑥⑦王相阳2018[15]T:11.36 ± 5.38 C:10.68 ± 6.59 T:5.88 ± 3.87 C:4.89 ± 3.35六君益胃消萎汤对症治疗脾虚血瘀证①④⑤⑥李睿智2011[16]-健脾理气化瘀汤三联用药、胶体果胶铋+多潘立酮-①③④白雪冰2017[17]益气活血方对症治疗脾胃虚弱和(或)胃络瘀阻证①②④⑤⑥⑦林敏2022[18]健脾益气化瘀汤、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①②③⑦李道宽2008[19]T:45.23 ± 8.95 C:47.56 ± 6.51 T:55.95 ± 11.11 C:57.50 ± 9.31 T:48.7 C:46.0 T:52.36 ± 11.72 C:53.19 ± 12.53 T:42.24 ± 4.33 C:42.81 ± 4.21 T:43.3 C:46.2 T:6.53 ± 1.94 C:6.31 ± 1.85 T:6.14 ± 2.23 C:6.31 ± 2.18 T:7.6 C:7.4香砂六君子汤维酶素+丽珠得乐3 6 6 3 3 3 2 4 6 6 4 1 2--②③
图1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纳入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chart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on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
2.1.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有4 项[9,14-15,17]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 项[19]按照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配,其余研究均未给出具体随机的方法;2 项[14,17]报道了病例脱落情况,但1 项[14]仅对脱落时间进行描述,未说明脱落原因;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均未说明是否存在其他偏倚及采用分配隐藏。所有研究均提及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研究风险偏倚评估结果见图2。
图2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Figure 2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on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2.1.3 临床疗效 共有10 项研究[7-8,10-13,15-18]报告了临床疗效,经检验无异质性(P=0.63,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CAG、GPL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2,95%CI(1.16,1.29),P<0.000 01],见图3。
图3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的森林图Figure 3 The forest plot of clinical effect of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2.1.4 胃镜疗效 共有6 项[9,12,14,17-19]报告了胃镜疗效,但由于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疗效评价标准等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定量合成,故通过描述性分析评价其疗效。1 项研究[14]报道了试验组内镜下胃黏膜糜烂、萎缩征象得到改善;1 项研究[9]报道了试验组在改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胆汁反流、黏膜白相、血管显露和颗粒增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 项研究[18]采用积分法报告试验组改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其余3 项研究[12,17,19]进行Meta 分析,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9,I2=5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9,95%CI(1.10,2.01),P=0.010],见图4。阅读原文发现,1 项研究[12]的试验组干预措施为联合用药,与其他研究存在差异,剔除后重新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质性(P=0.29,I2=11%),采用固定效应重新分析,试验组胃镜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06,1.67),P=0.01]。
图4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胃镜疗效的森林图Figure 4 The forest plot of gastroscopy effect of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2.1.5 病理总疗效 共有4 项研究[12,16,18-19]报告了病理疗效,其中1 项[18]运用积分法证实试验组在改善病理结果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将其余3 项[12,16,19]纳入分析,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3,I2=7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健脾化瘀法可明显改善CAG、GPL 患者病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06,1.66),P=0.01]。见图5-A。经敏感性分析发现剔除1 项研究[12]后,异质性降低(P=0.91,I2=0%),提示异质性来源可能为干预措施联合用药所致。采用固定效应重新分析,试验组病理总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1,1.29),P<0.000 01]。
图5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病理疗效的森林图Figure 5 The forest plot of pathological effect of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6 项研究[8-9,13,15-17]报告了改善CAG、GPL 胃黏膜萎缩的疗效,各组间检验无异质性(P=0.47,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健脾化瘀法改善胃黏膜病理萎缩疗效优于对照组[RR=1.42,95%CI(1.31,1.54),P<0.000 01],见图5-B。
6 项研究[8-9,13-15,17]报告了改善CAG、GPL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疗效,其中1 项[14]采用积分法报告了试验组可减少胃黏膜IM 病灶,且优于对照组;将其余5 项[8-9,13,15,17]纳入分析,研究间同质性较好(P=0.4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健脾化瘀法可明显改善胃黏膜IM 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4,95%CI(1.42,2.38),P<0.000 01],见图5-C。
6 项研究[8-9,13-15,17]报告了改善CAG、GPL 胃黏膜异型增生(Dys)的疗效。1 项[14]采用积分法报告了试验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黏膜Dys 病变;对其余5 项[8-9,13,15,17]进行分析,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3,I2=6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胃黏膜Dys 疗效优于对照组[RR=2.87,95%CI(1.31,6.24),P=0.008],见图5-D。经敏感性分析发现剔除1 项研究[8]后,异质性明显降低(P=1.00,I2=0%),合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10,95%CI(2.22,7.56),P<0.000 01],考虑异质性与干预措施及疗程有关。
2.1.6 安全性评价 共有4 项研究[13-14,17-18]提及不良反应,2 项[14,17]报告了治疗过程中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 大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改变;1 项报告[13]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出现恶心21 例、胃脘不适6 例;1 项[18]报道了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心慌、胸闷等症状,对症治疗后可缓解,其中试验组7 例(11.67%),对照组5 例(8.33%),考虑该研究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联合用药有关。结果表明,健脾化瘀法治疗CAG、GPL 安全性较高。
2.1.7发表偏倚分析 采用Stata 17.0 软件对临床疗效进行Egger 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显示P>|t|=0.076>0.05,表明本研究无显著的发表偏倚,见图6。
图6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的Egger 检验的回归图Figure 6 The regression plot of Egger’s test of clinical effect of Jianpi Huayu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2.2 网络药理学研究
2.2.1 理中消痞方活性成分筛选 检索TCMSP 数据库,以OB ≥30%且DL ≥0.18 为筛选条件,得到黄芪的活性成分20 个、人参的活性成分22 个、白术的活性成分7 个、干姜的活性成分5 个、半夏的活性成分13 个、陈皮的活性成分5 个、黄连的活性成分14 个、三七的活性成分8 个和甘草的活性成分92 个。检索TCMID 数据库及TCMIP 数据库,得到救必应活性成分14 个。结合相关文献结果[20],增加6-gingerol、8-gingerol、10-gingerol、6-shogaol、zingerone、glycerin、glabrolide、isoglabrolide、neoisoliquiritin、18β-glycyrrhetinic acid 和β-Glycyrrhetinic acid 等活性成分,删除22 个重复成分,最终共收集理中消痞方活性成分189 个。其中源于2 种及以上中药的活性成分有15 个。见表2。
表2 理中消痞方药物组成的共有活性成分Table 2 Common active ingredients in Lizhong Xiaopi Formula(LZXP)
2.2.2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基于各靶点数据库获取理中消痞方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剔除重复项后,共筛选出理中消痞方449 个靶标。基于Gene Cards 数据库,筛出1 537 个CAG、GPL相关靶点基因。将449 个药物靶点基因映射至疾病靶点基因,共得理中消痞方作用于CAG、GPL 的靶点基因128 个,见图7。在CytoScape3.8.2 软件中导入理中消痞方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于CAG、GPL 的82 个交集靶点,得到“药物-成分-靶点”网络,见图8。通过软件network analyse 功能进行Degree 值排序,筛选出4 个核心成分: Quercetin、Kaempferol、Beta-sitosterol 和Stigmasterol。
图7 理中消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前病变(GPL)的潜在作用靶点Figure 7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LZXP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图8 理中消痞方-成分-靶点网络图Figure 8 Network diagram of LZXP-ingredients-targets
2.2.3 PPI 网络的构建 通过String 数据库对128 个药物疾病靶点进行PPI 网络构建,选择highest confidence(0.900),隐藏20 个边缘靶点(与其他靶点无联系),共得到108 个靶点,322 对相互作用关系,见图9-A。PPI 网络中Degree ≥18 的靶蛋白有7 个,属关键蛋白,分别为JUN、TP53、HSP90AA1、MAPK3、MAPK1、MYC、MAPK13。见表3。运用MetaScape 中的MCODE 插件对PPI 网络进一步筛选,得到5 个重要集簇。见图9-B。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关键靶点多与炎症、免疫和细胞凋亡等相关。
表3 PPI 网络中的关键蛋白信息表Table 3 Key protein information for PPI network
图9 理中消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PPI 网络图和靶点集簇网络拓扑分析Figure 9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s and topology analysis of target cluster of LZXP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and GPL
2.2.4 GO、KEGG 富集分析 基于PPI 网络结果,利用Metascape 数据库对highest confidence>0.900 的108 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 在GO 分析中,以P<0.001 为筛选条件,获得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富集条目1 143 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 MF)富集条目105 条以及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富集条目39 条,取各条目前15 条进行可视化,见图10-A。这些蛋白靶点主要涉及受体配体活性,活性氧的生物生成、细胞活性、细胞迁移运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线粒体功能等。
对交集靶点进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79 条富集结果。以P<0.001 为筛选条件,并排除如丙型肝炎(Hepatitis C)、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等与CAG、GPL 无关的通路,最终可确定63 条信号通路,选取富集通路前35 条绘制气泡图。见图10-B。理中消痞方主要可以通过影响MAPK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和TNF 信号通路等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
2.3 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理中消痞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能力选择PPI 网络中Degree ≥18 的7 个核心靶点TP53、JUN、HSP90AA1、MAPK3、MAPK1、MYC 及MAPK13 与理中消痞方治疗CAG、GPL 的4 个核心成分Quercetin、Kaempferol、Beta-sitosterol 和Stigmasterol 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的自由结合能结果以热图展示,见图11。其结合能均≤-7.0 kcal·mol-1,结合活性较好。
3.1 健脾化瘀法治疗CAG、GPL 的Meta 分析结果表明,健脾化瘀法治疗CAG、GPL 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胃镜及病理疗效亦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安全性方面,纳入的4 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仅有1 项试验组受试者出现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可缓解。由于该项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瘀方药,且对照组受试者出现相同不良反应,故不良反应可能由对照组干预措施引起。其余3 项研究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果提示健脾化瘀法方药安全性较好。可见,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提供了循证依据。
理中汤、半夏泻心汤皆源自于《伤寒论》。理中汤是温中健脾治法的基础方和代表方。实验[21]表明,理中汤可通过调控胃黏膜炎性介质释放和抗氧化作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半夏泻心汤具有辛开消痞散结、苦降和胃通瘀之效。研究[22]证实,半夏泻心汤能够阻止胃黏膜恶性病变,在调节胃癌微环境、抑制胃癌腹膜转移和改善胃癌术后化疗后不良反应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临床研究经验,国医大师周岱翰紧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虚瘀病机特点,运用健脾除痰、化瘀散结法调理胃肠、消散痞结,在理中汤、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化裁,最终形成理中消痞方。本方以人参、黄芪益气健脾,增强运化功能,为君药;白术、陈皮助君药健脾燥湿,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消痞,干姜暖脾化饮,黄连清热燥湿、味苦降泻,半夏、干姜合黄连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共为臣药;三七活血祛瘀,救必应清胃祛积,协力消痞积,共为佐药;甘草温中调和脾胃而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除痰消痞、化瘀散结之效。
但上述结果存在以下局限性:(1)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一般,部分文献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分配隐藏,无法有效体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缺乏健脾化瘀法远期疗效数据;(2)纳入研究均为中文文献,研究结果可能缺乏代表性;(3)纳入研究采用的健脾化瘀法方剂中的组成、剂量、剂型未加以限制,可能为异质性的来源。因此,需对健脾化瘀法及其代表方理中消痞方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双盲研究,为临床规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提供可靠依据。
3.2 理中消痞方治疗CAG、GPL 潜在作用机制分析在Meta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健脾化瘀法代表方理中消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理中消痞方含有189 个活性成分,治疗CAG、GPL 的潜在作用靶点有128 个,提示中药治疗CAG、GPL具有多有效成分、多靶点及整体协同的特点。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可知,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和豆甾醇等是该网络中的核心化合物。药理研究[23]表明,槲皮素是三七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抗癌、抗炎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的多酚羟基化合物,可通过活化和上调p53 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可通过抑制c-JUN 的表达水平以提高5-氟尿嘧啶抗胃癌作用[24]。山奈酚是人参的活性成分,在胃癌细胞中,山奈酚可通过激活IRE1-JNK-CHOP 信号通路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自噬而影响其发生凋亡[25]。此外,山奈酚还可通过触发细胞凋亡、G2/M 期细胞周期停滞和激活MAPK 级联反应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粘附、迁移和侵袭[26]。β-谷甾醇、豆甾醇是常见的甾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27-28],能够通过多种细胞信号途径抑制皮肤癌[29]、胃癌[30]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陈铁民等[31]研究表明,β-谷甾醇可通过TLR2-NF-κB 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小鼠炎症,减轻胃黏膜损伤。而豆甾醇比β-谷甾醇有更高的抗炎性,可以有效治疗葡聚糖硫酸钠盐引起的急性结肠炎[32]。
本研究PPI 网络分析结果提示,TP53、JUN、HSP90AA1、MAPK3、MAPK1、MYC 及MAPK13 是理中消痞方治疗GPL 的核心预测靶点。TP53 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凋亡等生理过程,在胃癌早期TP53 发生突变,加速癌症进程[33]。JUN 由早期发现的原癌基因c-JUN 编码产生,c-JUN 能够通过调节磷酸化水平,干扰细胞分化及凋亡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34]。HSP90AA1 为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HSP90AA1 可通过调节VEGF-α 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恶性进展[35-36]。MAPK1、MAPK3 是MAPK 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具有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增殖能力的作用[37]。研究[38]显示,上调MAPK13 的表达可激活胆囊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而敲除MAPK13 可在疾病早期抑制结肠炎向癌症进展[39],提示MAPK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MYC 包含C-myc、L-myc 和N-myc,其中C-myc 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胃黏膜恶性进展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恶化和预后的重要指标[40]。
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配体与受体结合活性较好,提示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根据GO 富集与KEGG 通路富集分析,理中消痞方可能通过MAPK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和TNF 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坏死、氧感知和炎症反应,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研究[41]表明,抑制MAPK 信号通路磷酸化,下调COX2、iNOS 的基因表达水平可显著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炎症因子表达。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调节肿瘤细胞低氧反应的重要信号。细胞缺氧状态下,HIF-1α 从胞浆入核蓄积,与缺氧应答元件识别结合,启动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PI3k/Akt、VEGF 等信号通路,促使胃癌前病变向胃癌恶性转化。课题组[42]前期研究发现,以健脾化瘀为治法的方剂胃痞消可通过抑制HIF-1α 及VEGF 蛋白的表达,修复大鼠胃黏膜损伤血管及改善局部缺氧微环境,从而阻断胃“炎-癌”转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可激活细胞膜受体,进而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调控细胞凋亡,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胃痞消可通过降低TNF-α 和IL-1β 的表达水平,影响细胞凋亡,抑制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炎性反应进而保护胃黏膜[43]。
综上所述,健脾化瘀法能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进程;理中消痞方以健脾化瘀为治法,可通过128 个潜在靶点作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涉及MAPK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和TNF 信号通路等63 条信号通路。理中消痞方阻断胃黏膜恶性进展疗效可能与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调控细胞凋亡、改善胃黏膜的缺氧以及免疫炎症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