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概况及热点分析

2023-08-05 02:48马玮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遗文发文文创

刘 爽,马玮玮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类[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以来,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完美结合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国家非遗保护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更是将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自发推向自觉。

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解决办法,即将非遗中适当的文化元素提炼出来,用视觉设计的方式传达文化概念,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传承非遗文化[3]。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趋势分析的文献较少,因此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历年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和Excel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趋势,为非遗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次分析的数据样本以CNKI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为主,对分析数据的获取以及筛选过程如下:以“非遗、文创产品”为关键词,共检索出317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208篇,学位论文41篇,国内会议文献2篇,中文图书1本。其中同时包含“非遗、文创产品”主题词的期刊文献共有120篇。对这120篇期刊文献进行一一阅读之后,发现只有93篇与本次研究有关。此外,在数据库中同时检索“非遗、文创产品”关键词发现只存在2017年之后的数据,尚未发现2017年之前有关于“非遗、文创产品”的数据。因此本文的数据分析以93篇学术期刊作为本次数据研究的样本。

1.2 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和Excel表格,对2017—2022年同时包含“非遗、文创产品”主题词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分析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研究领域的时序维度与主题聚类以及其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对进一步探究非遗文创产品的关键文献、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等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对预测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关键性作用。CiteSpace软件和Excel表格两者的结合使用,有助于增强数据分析的说服力。

2 研究结构与分析

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学术期刊的发表年份、作者、机构、期刊来源和基金资助等情况,并结合关键词和文献具体内容的相关性,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演进历程。

2.1 文献数量

通过分析2017—2022年发文数量(图1),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文献的数量及趋势。由图1看到, 2017—2018年发文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于2018—2019年又呈现出平缓状态,整体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

关于“非遗、文创产品”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17—2019年,属于起步阶段。2017年发文量为6篇,2018年发文量9篇,2019年发文量为9篇,总计24篇。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使得2017—2019年该领域发文量开始出现小涨幅。第二阶段即2020—2022年,属于成长期,其中2020年发文量为16篇,2021年发文量为26篇,2022年发文量为27篇,总计69篇,发文量较2017—2019年增长了45篇。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一些专家学者对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得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数量有所增长。

图1 2017—2022年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文献数量示意图

2.2 作者与其研究机构

经检索发现,本次93篇样本文献中涉及20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28家研究机构,其中只有1家研究机构的单位性质为博物馆,其余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说明博物馆在非遗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被动状态。各地区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发文量居于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湖南省、福建省。

表1 2017—2022年有关非遗文创产品发文量各地区统计一览表

借助CiteSpace软件生成研究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2)、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图谱中节点和文字的大小代表它们在共现网络中具有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节点和文字越大,说明该节点出现的频次越高,发文量越大;节点交叉处连线的多少体现了它们在共现网络中参与的合作程度,节点处连线越多,说明合作关系越紧密[4]。由图2可知,除王朝阳、周敏丽、何佳等个别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绝大部分呈现出独立的状态,说明在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领域学术界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与探讨。由图3可知,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湖南师范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存在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的现象,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常州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驿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等。然而,各机构间仍然呈分散的状态,跨机构合作少,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

图2 非遗文创产品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3 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3 期刊来源状况

经可视化分析可知,这93篇的研究文献均来自期刊文献。从期刊分布来看(表2),发文量居于前三的期刊分别是《湖南包装》《鞋类工艺与设计》《今古文创》。其中学报类期刊文献共13篇,核心期刊文献共17篇,说明该领域研究文献质量普遍不高,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综合实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表2 2017—2022年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研究文献期刊来源一览表

2.4 基金资助状况

查询CNKI项目基金情况(表3),从总的趋势来看一共有16项资金资助项目,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级基金资助项目12项、市级基金资助项目2项、厅级基金资助项目1项,说明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品的研究课题受资助基金项目总体数量较少。因此,急需加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品科研项目的培育,鼓励有关课题的优秀成果的产出。

从研究内容看,理论类及对策类研究较多,实践类和验证类研究较少,大多数文献研究采取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而对田野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的使用很少。

从各省课题数量看,江苏省课题资助项目最多,其次是湖南省和福建省。省份课题资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省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因此,该领域研究需要学术界、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实现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

表3 2017—2022年非遗文创产品研究项目基金情况统计一览表

2.5 研究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信息的高度凝练,是能直接反映研究主题信息特征的词汇和短语,是文章的核心要义和主旨所在。通过分析某一领域一段时间内关键词的集合,可以得到该领域的关注热点和演进态势[5]。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非遗文创产品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4),有助于增强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分析,同时能够及时关注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变化,关键词在共现图谱中出现的频次反映了关键词在样本文献中被研究的次数,图谱中的文献大小代表了出现的频率。本次关键词聚类先后基于Find Cluster和LLR算法进行归纳分析,共出现6个关键词聚类。本次聚类模块值Q为0.59,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而本次聚类平均轮廓值S为0.93,说明本次聚类数据真实可信。得到的聚类条目分别为:

(1)聚类#0“文创产品”。当前文创产品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兴载体,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方面为非遗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审美;另一方面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聚类#1“文创设计”。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近些年各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出圈”,消费者在满足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求产品的内在情感价值。基于此,设计师需要通过大众需求调查,从实践中了解文创产品设计应突出哪些价值,分清设计表现内容的主次[6]。在对非遗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璀璨而瑰丽的部分并加以创新。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不能只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简单复制,而应该用现代手法演绎优秀传统文化,在注重历史性的同时更应该结合现实性[7]。

(3)聚类#2“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核心元素,整合相关资源,创造出新的文化现象。在非遗文创设计实践中,文化创意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带来新的内驱力,为非遗文化寻求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形式,使其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开拓新市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4)聚类#3“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一方面彰显了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设计内在的底蕴和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使产品设计更加具有地域魅力,突出其独特性。

(5)聚类#4“开发策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开发具有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文创产品,从多个角度探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和原则,为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6)聚类#5“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对其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可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并且使其文化融入到不同领域[8]。

(7)聚类#6“策略研究”。对非遗文创开发以及现存问题进行策略研究,可以为非遗文创的开发提供系统性的方法论,促使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完善。

图4 2017—2022年非遗文创产品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了便于清晰地观察非遗文创产品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利用CiteSpace软件中Timeline生成聚类时间线图谱(图5),呈现非遗文创产品研究的脉络和趋势。经数据分析与人工筛选,从图中可以观察出,以关键词“文创产品”为最大聚类,其次是“非遗”,再次是“文创设计”。随着时间线的变化,在某一时间节点上出现新的关键词,分别为“互联网+”“红色文化”“包装设计”“非遗文化”“开发策略”“开发”“创新”等。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中实线代表含关键词有关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从图谱中可以看出,对非遗以及非遗文化、文创产品的研究仍旧不减,而其他关键词只是在某一时间节点研究的热点。

通过突现图谱能够准确分析各阶段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的演变[9]。关键词突现能表明某一时期研究者发现的新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从而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10]。在关键词突现图谱中,只存在“设计”突现词,该词于2017年突现,这与国家政策、资源整合、消费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得出“设计”是非遗文创领域中2017年至今的研究热点。

图5 2017—2022年非遗文创产品研究聚类时间线图谱

3 结论与建议

此次研究利用CiteSpace和Excel,对2017—2022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的文献进行分析,根据该领域的发文量趋势图、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得出以下结论:

(1)从该领域的发文量看,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非遗+文创”的发展模式研究从2017年起逐年增加,呈波浪式增加的状态,2022年是该领域出版物数量的高峰期,表明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研究仍在增强。

(2)从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知,王朝阳、周丽敏、何佳等少数作者有合作关系,大部分作者都各自独立研究。可以看出非遗文创产品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认可度低,亟待加强沟通交流。由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知,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湖南师范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存在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的现象,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常州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驿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各机构间仍然处在分散的状态,跨机构合作少,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产学一体化,使研究人员以及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性、系统化的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研究策略。

(3)关键词共现图显示非遗产品的搜索热点包括文创产品、文创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表明非遗文创产品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文创产品、文创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非遗文化、策略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表明非遗文创产品研究前沿为“设计”。以上知识图谱表明非遗文创产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文化符号、互联网+、红色文化等方向。

目前市场上非遗文创产品存在缺乏文化内涵、元素使用不恰当、产品定价过高、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为了实现非遗的开发和保护双赢,一方面需要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元素理念,全面诠释非遗元素的价值,设计生产出具有一定市场经济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减弱商品化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传承和开发过程中,研发人员及机构应严格遵循国家关于非遗保护的基本工作方针和思路,实现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中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非遗和文创产品的共生关系,以此推动非遗文创开发工作的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遗文发文文创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广西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