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瑞娟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传统的食品检验方式主要有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2 种,在具体检验的过程中不但操作程序复杂,而且所耗用的时间较长,检测结果也不够精准,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检测技术得以出现,其可以根据特定生物材料本身的特异性得到相对精确的检验结果,对于保证食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研究和食品质量评估领域同样发挥着重大价值。
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及安全。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也逐渐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严重,随之而来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也无法确保。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精确度较差、检测时间较长、检测效率低等,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以上问题,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及质量。
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食品检测速率。生物检测技术自出现以来,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现代食品检测中,其推广强度和范围非常大,有效弥补了传统技术手段的不足,提升了检验全流程的速率,而且相对于以往的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的成本相对低廉,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能够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1]。
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逐渐加强,为保障全民的身体健康以及消费权益,将生物检测技术广泛推广及应用,能够有效筛选出有毒食品、有害物质。将生物检测技术贯穿食品产销一体化的全过程,能够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从而保障我国民众的基本权益。
PCR 技术的检测核心是基于聚合酶链的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之后,在现代食品检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食品检验相比,PCR 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方便和灵敏度高等优势。因此,获得了食品检验界的普遍认可。
PCR 检测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以体外酶促成特异基因为基础,主要分为以下2 个阶段:①高温变性阶段,在超过95 ℃的环境下,靶双链经过受热会产生变形,形成独立的2 条单链模板;②低温退火阶段,在37 ~55 ℃的温度环境下,将人工合成的物质与单链模板相结合,然后选择适当的温度使其合成2条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对食品中的病菌和成分进行检测。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筛选常见的几种病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质量非常有帮助[2]。
生物传感技术的原理基于生物学、工程学和化学,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可提炼生物体中含有的有用物质,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检测速度,而且精确度非常高,成本相对低,这也是其能够在市场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为各类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财政资金支持,在生物传感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有效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
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缩微技术,根据对分子之间特异性的分析,将生命科学中显现不清晰的生物效果用于现代检验工作中。检测因子会集成在玻璃芯片上,通过对食物表面的微型生物产生的化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对食品中的各种生物成分进行分析,在进出口食品的监测和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于食品检验中,检验全流程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两大优势,其中生物芯片主要包含基因芯片及蛋白质芯片2 种。
通常条件下,在使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时,检测重点主要围绕在2 个中心点:①微量点样。②光导环节。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手段最大的差异性是,可以最大限度把被检测食品中的各类生物分子相对有序地控制在载体中。基于此,生物载体会发生一定反应,形成分子排列,通过利用激光共聚扫描仪,对排列分子一一进行扫描,从而可得到对应的参考信息,基于这类信息,检测技术人员可展开全面分析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精度,使检测过程更加科学,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3]。
酶联免疫技术的核心原理为免疫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项技术提供了支撑。该技术手段是利用生物酶进行检测检验,在现代食品检验中所耗用的成本相对低,获得了食品检验界的广泛认可,整体上流通性非常优越,具有持续影响力。酶联免疫技术在食品有毒物质检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显著,可以对食品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可有效保证食物的安全性。将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能够促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可有效强化检测质量。
当前阶段,转基因食品的市场流动性呈现非常良好的状态,也获得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虽然这类食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这一类型的产品在安全和质量上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生物检测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而且基于其操作简捷、成本低和检测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物理和化学检测中的不足。从宏观理论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依旧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但是这类农产品以粮食作物为主,具有很强的耐病害性以及抗寒抗热性,总体产量相对高,部分商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将转基因食品标注为非转基因食品,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纠纷问题,对消费者身体健康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
食品变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食品发生变质往往具有诸多原因,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有害微生物引起。生活中的有害微生物十分常见,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人们在储藏食物时未多加注意,就会导致食品变质,如果食用了变质食品,不仅有可能造成肠胃疾病,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病毒渗入皮肤、血液以及肝肾等系统和组织,如没有及时进行处理,还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基于生物检测检验技术的支撑,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出具具体微生物的总量和类型的报告。当前阶段,生物检测技术用于大肠杆菌和短乳杆菌的检测时间通常在8 ~15 h,而传统的理化食品检测通常需要3 ~7 d。生物检测技术在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效率[4]。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发重视,生物检测技术也得以在农药检测中广泛应用。以农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在种植期间通常会使用多种化学药剂用于防治田间病虫害,如果种植户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喷洒农药消杀病虫害期间可能会出现农药残留等状况。人们购买的果蔬,如果没有使用生物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一旦在清洗时没有将药物清除干净,很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即便是没有产生中毒,但是农药残留在人体内,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类食品的安全,进而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检验部门对农作物药物残留问题作出了限量检查标准。在生物检测技术尚未普遍推广前,所使用的传统检验技术多为色谱法、光谱法,在检测过程中不仅操作步骤复杂、检测效率低,且在农产品农药成分检测中对有机磷之外的农药成分检测灵敏度偏低。将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不仅操作流程简单,而且有效缩短了出具结果的时间,检测结果也更加精准。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生物检测的典型技术有生物荧光法、酶联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传感器。以生物荧光法为例,原理为酶抑制+荧光反应,当农药残留越多,所产生的荧光反应就越弱。
使用生物检测技术对各种食品进行检测时,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成分的检测,另一方面是利用添加剂进行检测。在食品添加剂成分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按批次抽取食品进行检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个别商家在销售时夸大其词、虚假宣传,从而避免消费者产生认知误差。经过全面检测,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例如,在使用生物检测技术检测海鲜类食品时,可针对性地对食品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次黄嘌呤进行检验[5]。
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作坊,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部分食品商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经常在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添加剂,不仅会导致其本来的营养价值流失,而且还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为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相关食品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利用生物检测技术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从而确保市场中流通的食品符合人们食用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生活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新兴生物检测检验技术的出现,能够确保人们在食品领域的消费权益。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已被逐渐普及,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保障食品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