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探析

2023-08-04 00:09葛运城邓慧
国际公关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新媒体

葛运城 邓慧

摘要:社区志愿服务具有独特的活力。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化,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但目前存在的不足制约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稳步发展。本文以当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找寻对策,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

一、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随之兴起。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是志愿服务规范化、日常化的必备条件和实现志愿服务宗旨的必要手段,在促进社会治理细致化、社会服务科学化、推进志愿服务更好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来看,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各地志愿服务力量在疫情防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管理、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层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亟待优化,要精准定位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发展方向,创建一种分类合理、布局明确、层次鲜明、开放包容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

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需要加强

第一,管理越位和缺位。社区主要遵循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承担了主要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工作的重心在上级的决策部署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志愿服务自身丰富的内容以及其核心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参与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工作过多。第二,志愿服务法律法规欠缺。法律法规的制定所需时间漫长,无法匹配志愿服务的发展速度。第三,管理措施弱化。志愿者大多来自社会基层,在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前,志愿服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若不能将志愿服务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则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二)组织亟须完善

第一,志愿服务纪律性弱。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变得愈加丰富,工作期间使用网络做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等现象屡见不鲜。志愿服务工作讲求的是时效性,沉迷于网络开小差的工夫可能就延误了重要的事宜。第二,志愿服务资金受限。保障资金的来源相对单调,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可支配的资金十分有限,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资金利用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不断上涨,但社区志愿服务资金的份额却基本不增长,不利于志愿服务的长期发展。第三,志愿服务氛围差。志愿服务工作通常由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直接部署,志愿者与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接触频繁,工作中琐事不断,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较差的态度,导致志愿服务工作氛围差,很难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三)服务形式有待丰富

第一,服务形式任务化。一些志愿者为了完成固定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及时查看信息,对一些不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更有甚者这些群体一天可能还要接待好几批这样的志愿服务组织,造成志愿服务资源严重浪费。第二,服务内容传统化。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创新性的活动并不多见,尚且停留在进行基础志愿活动的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得不到外部的有效建议去完善志愿服务内容。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将物质需求看作是被服务人员的主要需求,不能设身处地考虑被服务人员的实际需求。第三,服务流程古板。志愿者大多遵循流程化作业的工作方式,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完善。

(四)运行机制尚需改进

第一,培训制度不到位。一些志愿者有自己的日常工作,时间自由度小,同时,志愿者距离培训地点比较远的情况也并不少见,造成培训难度大。在培训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出于对成绩的考虑,大多会强调如何高质量完成工作,而忽略了对志愿者权益的维护。第二,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方式没有与社会上普遍的价值观达成一致,志愿者先进的事迹得不到鼓励,导致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评价机制不明确。评价时多选取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人员,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主观因素占比较大,覆盖面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达不到科学评价的效果。[1]

三、优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理顺政府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关系。在社区治理问题上,政府统筹全局,适当放权,给予志愿服务组织一定的空间,将政府照顾不到的细微之处交给志愿服务组织去处理,牢牢把握政府是社区与民众利益关系的协调者而不是掌控者这一准则。在纪律方面,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让民众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使社区志愿服务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实现透明化,永葆志愿服务公益性的初心。

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法律保障制度。志愿服务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化的节奏不断加快,社区居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价值观念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的事业当中。这种形势下,细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事项、制定更加完备的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广泛宣传也不能缺少,借助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让社区志愿服务法律保障制度宣传深入民心,为志愿者提供坚实的保障。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措施。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在这个大环境下,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通过新媒体技术,出台精准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措施,策划部署一套多部门协调联动的信息化系统,各个部门分级管理,工作统一分配,将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传达到每一个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化也要提上日程,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同时确保平台信息安全。在平台发布信息时,要层层把关,绝不能因出现舆论争议现象导致事倍功半。

(二)落实社区志愿服务相关政策

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地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经济获得了联动,创造了相应的社会价值,应通过量化的方式,将这些数据公布在各大主流网络平台上,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志愿服务的成效,彰显志愿服务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地位,为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打基础。

给予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保障。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资金预算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中,对突发公共事件设立专项基金。借助大数据将有限的资金进行优化分配,让“供与需” 更完美匹配。创新型的项目要大力帮扶,开设绿色通道,对于一些难度大的志愿服务工作,需政府出面与工作能力强的志愿服务组织洽谈,签订合同,给予相应补助。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的互动可以提高双方的公信力,减轻志愿服务的财政负担。

营造社区志愿服务良好氛围。志愿者的工作通知通常由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发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志愿者。一些烦琐的约束条件严重制约着志愿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志愿服务氛围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益的。志愿服务中的信息化手段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仍存在“需要时找、使用时管、用完就散” 的现象,为此应及时对志愿者的专长、被服务人员的需求进行记录。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及相关网络平台播放宣传片,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使人们对志愿服务工作有整体的认识,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三)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形式。由于志愿服务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招募志愿者的门槛比较低、志愿者群体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造成形式多种多样的复杂现象。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招募的环节应严格把关,在志愿服务平台公布所需志愿者的招聘条件,利用新媒体手段对有意向且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筛查,依据其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的需求进行比对,最后确定最佳人选。在工作中,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形式。

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当前,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信息散发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网络产品。社区志愿服务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新媒体的潜能,例如,让人们业余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就可以看到自己关注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且可以在线讨论,形成互动,既丰富了个人的业余生活,又为社区志愿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社区志愿服务在保障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于保障被服务人员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工作也不能缺少。

整合社区志愿服务流程。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可能更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一项出色的工作,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因此,整合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是十分关键的。要登记志愿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形成“智库”。志愿服务工作前,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培训相关专业技能;志愿服务工作中,借助信息化手段,统筹兼顾,统揽全局;志愿服务工作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查缺补漏,改善不足。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新媒体,真正为社会谋福利。

(四)健全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制度。传统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方式大多为面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时间的自由度,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力强的优势,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辅助。将面授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同时将面授的课程录制成视频投放到平台,一则供志愿者反复学习,增加熟练度;二则供时间受限的学员学习,解决时间、空间受限的难题。培训不仅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同时也为志愿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为了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开展,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科学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志愿者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为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将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组织的事迹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优秀事迹。这既是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从而吸收更多的人才加入。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优秀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奖励。

优化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来讲,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是对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表现以及工作效果给予合理的评估。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外部来讲,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是对志愿者服务水平、认同度的评价。新媒体环境下,广大群众利用网络工具对志愿服务进行反馈,更加坚定了志愿者工作的信念,為社区志愿服务带来了更强烈的感染力。优化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可为志愿服务组织增加

置信度。[2]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践行规范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落实社区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健全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替代的成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助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陈静.新媒体时代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

[2] 陆士桢,李泽轩.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格局[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05):1-8.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新媒体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