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共青团传统品牌的时代内涵,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共青团传统品牌在基层的落地和延伸,近年来,团平度市委牢牢树立“品牌开路”思维,围绕中心工作,紧盯青年需求,整合优质资源,拓宽服务渠道,积极探索创建“就业创业动力引擎”、“平度青年爱农学院”、“风起青萍”志愿服务、“活力夜校”、“育见未来”关爱青少年五大自属工作品牌,为共青团事业的基层实践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能。
就业创业是广大青年最普遍的需求之一,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则是共青团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为有力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团平度市委全力落实“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及团省委“青鸟计划”等工作要求,着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动力引擎”工作品牌。品牌创建以来,围绕青年就业创业岗位开发、活动开展、政策制定、资源统筹等方面,与51家机关单位、313家企业、6家高校、4家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参与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4场,累计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28779个,先后安排953名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岗位研学实践。将“青鸟计划”“好青年贷”等纳入平度市“人才金政20条”,启动“青创先锋e贷”“山东好青年贷”“启航贷”等青年金融服务项目,累计发放青年创业类贷款1089笔,共计1.394亿元,团平度市委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长效联动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以“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为统揽,着力创建“平度青年爱农学院”工作品牌,搭建农村青年成长提升、乡村振兴研学实践、优质资源共享普惠、人地相适共赢共荣四大平台,加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培育力度。深入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面向全市选树乡村好青年2294名,其中推优入党134名,吸纳进入镇(街道)青年工作委员会142名。写好乡村好青年由“选”到“引”、由“育”到“用”文章,推选“爱农学院”导师19名,打磨一批精品课,品牌创建以来,共开展涉农培训13场,培训2600余人次。持续开展乡村好青年“三互三促(互访促沟通联谊、互学促成长提升、互助促资源共享)”、青年学子乡村振兴体悟实训等活动,激发青年扎根乡村、建功乡村的热情。主动适应青年向产业聚集的趋势,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组织建团、产业链建团,全市社会领域团青组织总数达3059个,有效扩大了团对农村青年的工作覆盖,推动了青年人才与产业优势叠加、与城乡融合发展。
“风起青萍”比喻大的风气往往从最具体而微的小事发端,简单微小的善行美德一样可以带动社会正能量和好风尚的形成。团平度市委着力创建“风起青萍”志愿服务工作品牌,不断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声有色、走深走实。品牌创建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疫情防控、“情满寒冬”春运服务、“暖蜂”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青少年志愿服务大赛等志愿服务活动86场次,组建青年突击队52支,发动3.3万名青少年在“志愿汇”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1万小时,引领广大青少年志愿者以志愿服务为有效参与载体和参与路径,在青萍之末蕴聚文明风尚,于微澜之间弘扬时代新声,不断传播青春好声音,展现青年正能量。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在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团平度市委紧盯青年切身需求,着力创建“活力夜校”工作品牌,常态化开展8小时以外青年特色技能培训公益课+直播课,采用“小班制、多频次、菜单化、沉浸式”的创新模式,突出培训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互动性、实用性,在青年成长成才、联谊互助、单身交友、休闲娱乐等方面搭建更加灵活多元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活力夜校”已成功举办5期,累计吸引3.9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同时,积极推动品牌增点扩面和社会化运营,在33个部门、企业开设“活力夜校”分校,挖掘更多优质资源为团所用、为青年服务。
團平度市委紧紧立足为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队建,着力创建“育见未来”关爱青少年工作品牌,积极探索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工作机制。品牌创建以来,先后打造社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工作站(试点)20处,采取“社区党组织发动统筹—团组织匹配资源—社会公益组织、福利机构提供项目—少先队全程参与”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同时,持续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校外实践、权益维护等各类活动,不断解锁开启青少年美好未来的“幸福密码”。
下一步,团平度市委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新战略新任务,以团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及共青团持续深化改革攻坚为契机,在深入挖掘共青团传统品牌时代内涵的同时,自我出题、埋头做题、善于切题、勇于破题,进一步找准基层团的工作与青年需求的契合点,确保工作品牌立足大局、植根青年、充满活力、取得成效,从而推动自身工作激情、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服务力进一步增强,大局贡献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