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周 莉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20世纪末以来,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现代主义功能至上和实用的风格特点,着重于设计的娱乐性。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1],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它既契合当代人的个性诉求,也为服装艺术史的推进做出了贡献。因此,通过对拆分重组解构主义设计原理及方法的全面分析,以期为服装设计工作提供创意来源。
解构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在后现代时期具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即在解构之后又重新拼接、联合、交融,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解构主义分为广义解构主义和狭义解构主义。广义的解构主义概念指对原有的艺术思路和创作进行拆分、打破,再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进行重组的过程;狭义的解构主义概念特指在服装领域内,服装设计师对原有的服装进行多种要素的拆分和分解,再通过非传统艺术手法加以整合。
解构主义是建立在结构主义对立面上的哲学,最早表现在建筑领域中。通过随机、偶然、抽象且荒诞的组合排列方式,体现创作者独特的思维,做出一些不确定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的表现形式。如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代表人物为当时的欧洲建筑艺术带来了革新。后来,解构主义不断在工业设计、平面包装、服装设计等多个艺术领域快速延伸。
在服装设计上,拆分、瓦解服装结构中的基本元素后再进行重新组合,可使其呈现新的结构,如转换服装的着装方式:内衣外穿、上下装调换、叠加、错位穿插等。再如中道友子提出的减法立裁通过将不同材质面料上下拼接,将上层面料进行“负形”处理以及虚实空间造型等,从而探索更丰富的服装造型。
2.2.1设计风格的非常规性
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打破了一贯强调服装修身合体的范式,将传统设计模式进行分解、打散,运用错位、堆叠、拆分、重组、扭曲、颠倒等一系列创作手法,颠覆服装局部构件与衣身间的传统附着位置关系,主要表现为服装廓形的不对称、不完整、不规律和不常见设计。这一反传统设计凸显出设计风格的非常规性。
2.2.2设计元素的均衡性
基于服装的形式美法则,解构主义对其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与传统服装设计风格不同的是解构主义服装风格是建立在现代多元化服装审美理念基础之上[2]。在不断打破、重组过程中进行尝试,同时兼顾整体性原则,设计元素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式的均衡性,最后通过重组手法将整体服装点、线、面调整到最佳状态。
2.2.3设计手法的自由度
传统服装设计很大程度上限定了着装者的穿着方式和形态,而解构主义风格可以使穿着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调整。解构作为一种自由度极高的设计方法,技法多样、设计手法灵活,不拘泥于单一元素,可以多模块组合,使得服装结构更为多元化,赋予设计另一种质感、肌理、情感,赋予创作更多可能性。
将服装整体结构拆分为单个元素后,运用逆向思维塑造服装形态外观,如图1拆分重组设计方法逻辑思维所示,在重组过程中需考虑每个分割局部间的关联性,并基于美学基础使图形间重新建立联系,最后遵循整体性原则,可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独具创新的新造型。
图1 拆分重组设计方法逻辑思维
以服装造型中的点、线、面元素为例,通过拆分重组的设计方法可获得不同的造型外观。如图2拆分重组设计方法所示:(a)以点为造型元素,通过将单个点进行错位、拼接,最后以均衡排列组合方式呈现出来;(b)以线型结构为例,将线进行堆叠排列,最后获得富有规律性的新造型;(c)以面为结构,将面与面之间进行无序拼接、穿插,最后以更艺术化的视觉呈现。
图2 拆分重组设计方法
随着大众消费习惯对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不断升级,服装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样版结构,借助解构方式更能适配当代人的个性化着装诉求,也为服装设计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意设想。
点作为造型上最小的元素,通常借助重复和排列组合成更大的图案,或辅之以线、面相结合,以突出单个的点,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如图3(a)所示,服装胸前造型为从大到小的圆形面以直线排列方式构成点;图3(b)连衣裙中裙摆处局部镂空细节均匀分布,形成发散的点,提升了视觉张力;图3(c)上衣背面通过无规则的镂空形状与里层面料正负穿插,形成独特的点形态;图3(d)腰部夸张别针造型使左右门襟相关联,视觉上更能凸显点的设计美感。
图3 点结构的解构方法
点运动的轨迹为线,在空间中起着连贯作用[4]。线条的曲直变化、排列组合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动态感受,传统的服装轮廓以身体线条为基础,发挥修饰身体线条的作用,且其基本的外轮廓线条是对称的[5]。解构主义风格服装突破外轮廓造型线的一贯程式,其轮廓线变化丰富,呈现出不规则和非对称的形式[6]。如图4(a)三宅一生作品所示,其运用无结构完全松弛的风格,摆脱了西方传统的按人体结构进行服装立体造型的模式,三宅一生关于褶皱的运用,灵感主要来源于折纸,其折痕、褶皱即为线形解构,在注重审美的同时,也充分斟酌其功能性,利用褶皱的伸展性实现充分的活动和互动空间;图4(b)Richard Malone作品所示,Richard Malone通过螺旋解构性实验设计,在服装局部嵌入可塑形的铁丝,利用线形分割、缠绕法,探索身体与织物间联系的实验,利用多元化剪裁手段来挖掘时装造型的无限可能。
图4 线形解构方法
线的移动轨迹构成了面,面具有二维空间的性质,相较于点和线来说,是占据更大面积的元素,服装造型的面结构划分,主要是通过比例对比、肌理变化及色彩配置三方面实现[7]。如图5(a)所示,经由不同面在整体造型中所占面积大小、比例来划分解构风格的服装局部面结构;图5(b)通过不同面料拼接穿插来体现;图5(c)将丰富的调色盘融入整体服装创意中,设计师基于协调、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将其设计,这种面面间的色彩配置,又为服装设计自由度提供了参考。
图5 面结构解构方法
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被运用于服装造型中,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单一。首先,点与点的联结组成了线的形式,线的运动轨迹构成了二维平面。其次,线又可将面分割为不同的面,面面的交界即为线。总之,点、线、面元素间并不会相互离间,而是在设计师的拆分重组手法下相互穿插融合,建立新的联系,以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呈现。
解构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期开始流行的风格,直到今天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传统服装外观的变化和解构风格的服装已成为发展趋势,它将创新手法与传统服装结构重新融合,通过分析解构主义拆分重组在服装点、线、面要素的应用,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多维度的设计思路参考,对服装设计的创新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