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嵌入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为例

2023-08-04 05:52朱铁樱金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8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专业

朱铁樱,金弢

(1.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东阳 322100;2.义乌旭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义乌 322000)

1 概述

随着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的印发,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期,产业基础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新发展,产业发展新成效。不管是实体工业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智能化正在改变每一个产业,这种改变需要由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支撑。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各类高校都普遍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如何深入开展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出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健康发展的合作关系,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亟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引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职业本科在校企深度融合嵌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力求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出成效,进一步推动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

2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为纽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2.1 前沿知识不足、缺乏技术创新性

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更新频繁,在制定人才培养时每所学校都进行了广泛调研,引进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但仍存在教育滞后性,学校单方面的培养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推动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不断推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些新兴产业与计算机行业密不可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领计算机行业不断更新。

2.2 教学环境不匹配、缺乏行业背景

学校教学受软环境和硬环境限制,不能与企业实际相匹配。在硬环境中,教学受常规因素影响,如上下课等,计算机类专业经常会出现课堂上刚搭好平台开发环境甚至连环境都没架设好,或者程序编到一半就下课,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延续。在软环境中,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相关知识涉及的资源与设备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导致无法建立和企业一样的工作环境。

2.3 缺乏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企业参与度不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在国家大力倡导下,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可持续化等问题,企业较注重短期利益,认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周期偏长,收益较小,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导致合作后期企业动力不足等现象。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形成一个校企共赢,满足双方利益的长效合作机制。

2.4 双师型师资不足、难以支撑合作培养

IT 行业是高薪行业,工资待遇高,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新企业,而大部分地方学校薪资待遇、人事制度难以吸引高学历且具有优秀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导致高学历优秀人才选择高校就业的人数偏少。原先的计算机类教师存在实际工程项目经验不足、从高校到高校的情况,对于项目的实际开发流程不熟悉[1]。而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大部分学历偏低,难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一般IT 企业普遍存在工作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到高校来承担教学以及其他任务,导致计算机类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受限。

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必要性

3.1 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元宇宙”新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不断发展。得益于广阔应用场景、巨大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2022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10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 126 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在国家宏观政策大力复制下,市场需求不断扩容,政策和市场红利持续释放,软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工作智能化不断发展,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比重也将持续上升。同时,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将持续发展,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了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前几年受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服务的广泛应用。

3.2 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

以往的人才培养重视先打好厚实的基础后开展实践操作,但是培养的学生对企业岗位不能快速适配,同时不能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要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软件开发、测试、运维、网络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将知识转化应用,将之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

3.3 校企合作产生的效益

学院成立产教融合产业学院,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组成双导师,带领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加深校企合作深度,扩宽校企合作渠道,对接企业需求,优化合作模式,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为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打好基础[3]。

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要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融入了职业资格和行业技术标准。校外与企业合作,参与企业项目建设,校内与企业共建双创实训基地,以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注重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依靠课内实践、集中实训课程等环节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共建实训基地及项目、共同承接企业项目服务当地、企业真实项目嵌入课程、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等。根据专业定位及学生特色,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保障合作的长期、有效、稳定。

4 校企深度融合的嵌入式“135”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1 校企共建为基础,构建“135”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构建一条主线、三化体系、五项循环的“135”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内化素质教学内涵,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企业技术实习跟踪五循环,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线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135”人才培养模式

4.2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构建三大课程体系,提高工程项目开发能力

在人才培养定位及规格的指导下,明确课程设置方向,明晰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三大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优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化素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实践教学注重课内实践、课程设计、集中实训课程、课外实践教学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德育教育、人文美育教育、职业道德养成等方式内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获得较强的相关职业领域的职业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程满足行业人才需求,课程设计和集中实践课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强技术、强技能,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框架图

2)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递进式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实行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课内实践、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工程实践等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主干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以课内实践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单项能力,以课外实践项目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通过递进式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4.3 以岗位工作室为载体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不了解,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可以组建岗位工作室,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开展探索研究,参加各类学科技能大赛,参与社会服务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5]。第二可以依托企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中适配工作岗位。

笔者所在的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结合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组建产品经理工作室、UI设计工作室、前端开发工作室、后端开发工作室、软件测试工作室等岗位工作室,通过考核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开展校企双导师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实践,申报软件著作权,参与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适配企业岗位需求。

4.4 以双师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校企嵌入式人才培养需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建成一支具有较高教学能力水平、结构优化、实践能力强、品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学校通过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实践类课程任务,同时每年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向企业师傅学习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经验,提升项目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师傅向高校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校企双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师资合作,进而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5 校企深度融合的嵌入式“135”人才培养模式成果

5.1 校企合作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综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态势及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根据岗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在充分考虑学校定位以及学校特色的基础上,从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以及毕业要求等方面制定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培养过程,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5.2 校企合作设计和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教学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职业素养养成也起到促进作用,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将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企业工作项目置于教学项目之中,搭建校企多层面合作平台。将计算机专业类核心课程作为主要突破口,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的“金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突出应用、突出“双创”元素。

5.3 校企深度融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在近几年中,通过校地结合,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多项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的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提升了学校影响力,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真实项目用于教学,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5.4 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围绕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度建设,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完成企业工作项目,搭建校企多层面合作的平台。

建成“人”“机”“网”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包含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参考资料、案例库、试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内容的选取依据工作任务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企业专家开展对工作任务结果分析,注重对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

6 结论

综上所述,校企深度融合嵌入式人才培养符合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建双师教学团队,双师优势互补,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竞争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