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杰 王远航 张 琪
(1.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 郑州 450052)(2.32381部队 北京 100072)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可以看出,无人机在战场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执行战场侦察监视任务,发展到现在可以执行多种复合任务,比如战场评估、自杀袭击、察打一体和通信中继等。无人机具有采购来源丰富、操作使用简单、雷达反射截面小、作战使用灵活多样等特点,使其在战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多的执行“侦、控、打、评、保”等多方面的任务,在现代战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1]。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冲突中,随处可见无人机的影子。2020年下半年的纳卡冲突[1],阿赛拜疆仅靠简易无人机的灵活使用,就取得了丰硕的战果。2022 年初的俄乌军事冲突中,更是给了无人机大显身手的平台,有报道显示,2月24日至3月25日期间,乌军使用土耳其制造的“TB-2 旗手”无人机对俄罗斯军队的装甲车和地面武装力量实施攻击,击毁了部分装甲车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俄军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很大挑战。
无人机在现代军事中的广泛使用和出色表现,迫使各国开始思考针对无人机作战的应对策略,纷纷着手研制反无人机系统。当前的主要反无人机手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毁伤空中无人机为目标的“硬杀伤”手段,包括以高炮、防空导弹为代表的传统硬杀伤手段,和以激光、高功率微波武器为代表的新质“硬杀伤”手段;二是以干扰无人机的通信链路、遥控链路、导航链路等为目标的“软杀伤”手段,主要包括无线电干扰、导航干扰等。为提高对无人机的抗击效率,需要复合运用多种抗击手段,这也是当前反无人机系统研制的主要方向。本文以某“软、硬”相结合的反无人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BP 神经网络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评估和预测,为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以及作战使用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该武器系统综合集成有源、无源探测手段和“软”、“硬”杀伤手段,具备对无人机实施复合探测和多重抗击的能力。通过对系统能力进行梳理,可以建立该系统效能和分系统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效能和分系统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
1)目标探测能力
该系统的目标探测手段有无线电探测和雷达探测。
无线电侦测能力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接收,然后对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该信号是否是无人机的下行信号。通过对侦察结果的实时统计,可以得到遥控链路信号的频率、幅度、方位以及时间信息,进而对目标信号进行快速参数测量和分析,为下一步实施定位和干扰打下基础。无线电侦测能力的高低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分别是无线电侦测的距离、测向精度、测频精度等。
雷达探测是当前对空中目标探测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动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然后通过接收经空中目标反射的电磁波来实现对其定位、测速、测距等功能,支撑雷达实现对空探测能力的战技指标主要有最大探测距离、距离测量精度、方位测量精度、俯仰测量精度和同时跟踪目标数等。
2)指挥控制能力
指挥控制是武器系统的“大脑”,是战斗力生成的“粘合剂”。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情报信息的融合、分发、态势更新、通信联络等功能,其关键指标有情报处理融合能力、辅助作业能力、情报分发能力等。
3)压制干扰能力
无线电干扰压制该反无人机系统对无人机实施抗击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对无人机的通信链路和导航链路实施压制干扰,以达到驱离或迫降的目的。决定无线电压制干扰效果的主要战技指标有遥控链路压制干扰距离、导航压制干扰距离、干扰反应时间等。
4)激光毁伤能力
激光毁伤是该系统中“软”“硬”结合抗击方式中的“硬抗击”方式,激光武器作为新质武器装备,在抗击无人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可以实现光速打击,具有较高的费效比和无限弹仓等特性[1]。影响激光毁伤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最大毁伤距离、最大毁伤时间、连续工作时间等。
由此可得该反无人机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1)数据处理模型
在对指标数据正式计算前,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本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除了有定量指标外,如归大毁伤距离、干扰反应时间等,还存在部分无法通过直接测量而得的定性指标,如辅助作战能力等。对于定量指标,可以在实战环境下进行测量,只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便可代入评估模型中进行计算;而对于定性指标,则需要首先对其量化处理,在本文中采用模糊评估的思想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定量指标处理方法。定量指标是可以直接通过测量而采集的指标,这类指标按在效能评估中发挥作用的机理不同,可以分为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采用极值处理法,函数表达式如
式(1)所示,其中cij表示指标uij的实测值,表示指标uij的最小有效值,表示指标uij的满意值。对于成本型指标,需要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其转换成效益型指标,以便后续在同一模型中进行处理,常见的数据一致化处理方法有倒数一致化法和减法一致化法,此处采用减法一致法对成本型指标进行原始数据处理[5],如式(2);然后再利用式(1)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性指标处理方法。对于定性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进行量化处理[6],给定指标5 级评语集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对应的评分集为θ={0.9,0.7,0.5,0.3,0.1},指标对评语集的模糊隶属度为μi,则定性指标的量化结果为
2)指标权重计算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7]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AHP 作为经典的权重确定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具有层次明了、步骤清晰、易于实现的特点[8],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难以量化的系统决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Step 1 构造判断矩阵
对于一个由n 个平行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由专家根据其工作经验对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可得判断矩阵如式(4):
Step 2 指标权重求解
利用AHP 求指标的权重,可以将其转化为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首先对矩阵Aij(n×n)按行求积:
然后,计算Mi的n次方根:
最后,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Wi即为第i个指标的层次权重。
Step 3 一致性检验
为避免专家在打分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性错误,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式(8)和式(9)所示,其中RI取值通过查表可得。
当CR<0.1 时,则判断矩阵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
3)效能评估模型
分系统Ui的效能Ei为其下属子指标的加权求和,表达式如式(10)所示。
通过对系统抗击无人机的作用机理分析可以看出,压制干扰手段和激光毁伤手段二者只需要其中一个发挥效用,便可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抗击,因此可以列出该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表达式(11)。
经典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需要依靠大量的专家经验作为评价依据,本文采用基于集成堆叠神经网络[11]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该方法是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不仅能够克服经典效能评估弱点,还能克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评估过程中,泛化能力弱的缺点[12]。该方法实现如图3所示。
图3 集成堆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如图3 所示,该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神经网络,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生成的特征进行堆叠,最后通过浅层神经网络对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本文中,神经网络神经元结构设置如图4 所示。
图4 神经网络神经元结构设置
如图4 所示,两种神经网络结构设置为输入层12 维,隐藏层8 维,输出层2 维,以及输入层12 维,隐藏层6 维、4 维,输出层2 维,最后浅层神经网络输出层设置为1维,输出结果为概率值。
1)神经网络
本文采用两种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值,特征重构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避免模型过拟合导致重构特征缺乏能力弱的缺点,单个神经元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神经元结构
其中,Ui,j为输入值,权重W={w1,w2,…wj},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激活函数f(∗)将τ进行非线性变换,本文采用sigmoid 函数,作为激活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2)堆叠
单一结构的神经网络重构特征,其泛化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9],汲取集成学习思想,本文将两种神经网络进行堆叠重构,对预测集合测试自己进行特征重构得到特征Unew,表示如下:
其中,i∊N,表示训练集数量。
3)预测设置
预测阶段,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对重构数据进行预测评估,输入层为Unew,表示作战效能评估的4个重构特征,输出层为1 个神经元,其输出值为概率值。本文设置作战效能评估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设置如下所示:
1)数据集
本文实验数据为某反无人机系统作战试验和演习演训中采集而得,涵盖该武器系统将来可能面临的多种作战环境,共包含数据7521 条,其中按照7:3比例,将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集5264条和测试数据集2256条,实验用数据集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用数据集
2)实验结果与评估
实验中,使用训练集训练模型,当训练迭代次数达到160 次,模型训练结束,模型趋向稳定,如图6所示。
图6 训练迭代次数与误差值关系示意图
本文将基于集成堆叠神经网络的反无人机系统预测结果、与单一神经网络(隐藏层设置数为8)[10]效能评估、经典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预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预测数量对比表
实验结果显示,集成堆叠神经网络对比经典效能评估和基于单一神经网络效能评估,效能评估为“优”的数据最多,但是其评估值为“差”的数量也多于经典效能评估,分析原因是在训练过程中,特征值设置较少,在训练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针对反无人机情报侦察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本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基于集成堆叠神经网络的评估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效能评估,而且评估为“优”的占比值为79.12%,优于经典作战效能评估和基于单一神经网络的评估模型。该方法不仅能够克服泛化能力弱的缺点,而且减少了专家经验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可为后续反无人机情报侦察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