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祺
流云舒展,同飞鸟纠缠。一度寻找心中的理想国,直到有白鸟踏清辉,朗声惊烟雨,才知道,我本就拥抱着整个鼎沸人间。
在初春一个不起眼的小日子里驾车出游。车辆堵在环山而建的公路上,半晌不动。心情在推搡的车流中被挤压,沉默到喑哑。回过头,哥哥正在拍摄窗外风景,见我望去,笑将相机递给我。灰蓝与绯红的云翳裹挟四合的暮色横亘窗外,此刻却在镜头里峥嵘——他刚刚拍的照片。耳边是嘈杂的鸣笛,两个世界,如此分隔。我惊于画面的奇谲,把照片与自己手机拍的比较,想向哥哥学习摄影,他答应下来。
我逐渐学会了打光、影调之类的摄影技巧,但每次较量时都输与他。我的照片只有刻板的技术与后期的堆砌,无法感受到美感的灵动。之后我又去过许多不相类似的地方采风,也拍过许多照片,试图在那些照片里找到期许的美感,可我的双眼却像破碎的镜头,只能记录没有灵魂的灰色影像,美与我隔了天河吗?
与哥哥再次相约摄影,小城市的傍晚,他带着我沿闹市慢走。车辆来往铺排出喧嚣,各色摊位前叫卖声和香气此起彼伏,居民楼里传来碗碟叮当的声音。走一路,拍一路。那些我未曾留意的市井烟火,在镜头的记录下,演绎出一整幕鼎沸人间。
晚风穿街走巷,街灯倏然亮起。“你看,”他低语出声,“摄影的素材大多来自身边,但是你从没注意过这些。”这一句话骤然洞开我的心,好像惊蛰的雨撞破沉眠的茧,动辄成了春天。我不断追逐着理想的乌托邦,却从未发现眼前这个狭小拥挤的世界里,满是熠熠生辉的烟火与爱。我望向他,“走马观花地寻找你心中的景色,没法成功取材,如果你能体会到身边平常事物带给你的愉悦,自然就可以拍出好的照片。”
哥哥把他的相机递给我,我拿起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我看到门楼旁倚着的老街坊,叫卖要把腔调拉长;我看到摇晃在风中的被单,晒在老小区一排排伸出阳台的晾衣架上;我看到迟来的日暮填满剩下的半瓶桃子汽水,电视里的爱人正老套地互诉衷肠……这些千里迢迢赶来我心中的美仿佛在告诉我——美不是看到喜欢的世界,而是喜欢看到的世界。
抬起头,灯光穿透尘埃万物,晚风裹挟碎月一方,一切都过渡成我想要的模样。美是主观的意识,并非要人用固化的思维去定义。我所丢弃的该被重新捡起,日后再匆忙也要携着它们前行。
我再不会为了追逐荫蔽一隅的雪,而无视前方正努力奔我而来的春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吉吉工作室J I J I G O N G Z U O S H I
一次攝影的经历,让“我”竟然对美有了新的诠释。起初,“我”把美景照片摆放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恨不得它毫无瑕疵。苦练之下,却只是流于技巧,拍出的作品也充满匠气,仿佛失却了灵魂。直到随哥哥在闹市慢走,看到市井烟火,在这方狭小拥挤的世界里,跃然眼前的是粗粝但真实,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种种片段:老门楼小贩的叫卖声,流露出人们对生活的热忱;小摊点点橙黄,灯火缓缓流淌,辉映着生活本真的样子,正如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打动人心的,永远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与人相关的种种。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细碎的琐事,忙碌的时光,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我”渐渐迷恋上了它的喧嚣和真实,因为这里蕴含着爱,蕴含着暖,蕴含着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意。
作者的思路脉络非常清晰,记录伴随着思考层层向前推进,结尾的感悟是点睛之笔,更是点题之语:以欢喜心过生活,沿途的诗意和美,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馈赠。
【适用文题】记录生活的美好;最美人间烟火气;改变……(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