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
“他乡不似故乡亲。”不论中外,不论贫富,故乡似乎是所有人牵挂的地方。
在“故乡”主题的文章之中,景与人是相当重要的两大因素。熟悉或陌生的故乡景色在眼前铺开,带人走进回忆。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让人对故乡念念不忘。
如何写好纷繁的故乡景色?如何描绘感人至深的故乡人情?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吧!
【高分技法】
技法一:意象组合,铺排故园风貌。
经典示范:
我把每一次回到故乡当作与故乡的相逢。
故乡就像一个蹲在时光深处的老人,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等待着游子与他的相逢。
常年在外的冷落和人心的坚硬,令我无比渴望与故乡相逢,因为他让我倍感温暖。
每次相逢,我在寒风中踽踽独行,忐忑却又激动地走近他,故乡却以温暖的怀抱迎接了我的归来。响彻天际的鞭炮声和熟稔的乡音,巨大无比的铁锅和挺着大肚子圆滚滚的饺子……把人瞬间拉入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喜鹊总是最先在家门口的老树上欢叫、报喜,以吵闹的嘈杂声表达它的喜悦。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舌头流着口水,舔着久违的我的裤腿,一种“幸福的烦恼”油然而生。推开门,卧在炉火旁的老花猫跳起来,冲过来,跟我撒娇呢喃。就连那木讷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我是胖了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心中家族的成员,他们站在故乡的大地上最先感知我的相逢,最先递给我温暖。
道道桃符精巧别致,杯杯热酒诉衷肠。舟车劳顿的疲惫,“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远离他乡思念的煎熬,在此刻瞬间消失殆尽,有的只是穿过远方的河流、山川、人群、田野、建筑,拉住一丝故乡的呼唤,渴望与故乡相逢的炙热的心。母亲忙个不停,唠叨个不停,脸上却是幸福的笑容,我似乎看到她的喜悦洋溢进她的皱纹里、发丝中。转眼功夫,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呈在我的面前,配着一个大鸡腿和两个鸡蛋,一股暖流从心底直窜到我的眼眸里。父亲不言,只在接过我包裹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这是我的心底最深最暖的归宿。
一次相逢一份暖,相逢总是短暂的,躁动了一个春节,喧闹了一个除夕,故乡直到把所有出门的游子心中都重新装满温暖和力量,再送走了之后,这才冷冷落落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沉沉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也许就是它绵长而孤独的叹息吧。
——谭嘉慧《一次相逢一份暖》片段
技法阐述:
意象组合法是选取特定的、带有特殊意味的事物,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然后组合在一起,铺排成一幅不断展开的风景画卷,有层次地呈现着故园的风貌。
如例文之中,游子一见到故乡,故乡温暖的氛围便将游子包围起来。作者精心选取了富有热闹温暖的节日气氛的故乡意象,从刚进入故乡就能听到的鞭炮和乡音,到进家门看到的铁锅煮水饺,最后到房间内的摆件,我们似乎也能够感受到故乡温馨热闹的画面。
技法二:面中取点,浸染乡土情怀。
经典示范:
故乡的老屋,有多老,已说不清了,外公还未出世时就有了。在记忆中它的确老到不行,两扇沉重的大门,红漆早已掉落,门上铁环也早已锈迹斑斑,黄泥墙壁粉尘脱落,只剩下一片漆黑,屋梁上的青瓦成了黑瓦,鱼鳞瓦沟中爬满了青苔。远望,它如同昏睡了一般,沉寂,安宁。
屋内给人感觉是“暗”,最有特色的一笔就是屋子里的“家具”,全是暗色调。说是“家具”,不过只是一顶柜子,一张桌子,一条大板凳,一台旧式黑白电视机。而电视机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不清,只听得见声音,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些趣味。除了这电视机,其他的家具均为幽暗,令人心慌的暗。
明月缓缓升起,却没有星星的点缀显得特别孤寂。我突然想起老屋的明月是那样的皎洁,明亮如一个纯净的梦,梦里我在外婆的怀里数星星,外婆慢慢地唱着:“月光光,照四方,照尽人间水茫茫……”有些哀伤,外婆的眼神也是如此,伴着歌谣,我睡着了……
醒来,老屋一片雪白,黑瓦镀上了一层白,泥土上盖着一层雪白的被,惹得我揉雪球去砸那鸡与鸭,外婆气得大骂……
“咔嚓”一声,老屋留在了照片里,留在了我的回忆里。
老屋被推翻了,外婆与儿孙住进了水泥匣子,享天伦之乐,但外婆总是望着窗外,我知道,外婆和我一样忘不了老屋。
——彭恩波《故乡的老屋》片段
技法阐述:
面中取点法,就是根据文章主题需要,只抓住事物最能表现其本质的一点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通过这一点特征,表现文章的全部内涵。
由于点的描绘,集中了所有的笔墨,抓住特征,反复施以重彩,所以,由这一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描写的事物,往往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文章的主题挖掘得深,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难以磨灭。
本文在纷杂庞大的老屋之中,抓住了一个特质——光线的明暗变化。老屋是暗色调的,在这里只有昏暗的房间、暗沉的家具,就连电视机都是黑白的,这些陈旧而灰暗的色调衬托得老屋陈旧而荒凉,让人不禁产生了浓浓的哀愁。而就在此时明月缓缓升起,屋内亮堂起来了,浮现出童年时的温馨往事,这样的回忆让老屋不再充满灰暗破败,而是在作者的回忆之中熠熠生辉。
作者通过面中取点法,将光线的明暗变化作为“点”,牵动着文章氛围和读者的感触,让作者内心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格外动人。
技法三:抒写人情,激活乡情涌动。
经典示范: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为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養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墓上。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后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山珍《家园如梦》片段
技法阐述:
故乡令人怀念的不仅仅是景色风光,更是与亲朋好友的温情相处。有关爱着自己的人在故乡,故乡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不断牵挂、倍感温暖的地方。因此描述故乡时,我们应当抓住温暖的细节。
在范文中,作者的母亲为了孩子宁愿手被刺破也要去采摘三月莓;而父亲则是猫着腰,吃力地为“我”取鸟。故乡的三月莓和古枫树都令“我”怀念,但是更令“我”怀念的是回忆之中的父亲和母亲,是童年点滴小事之中展现出的父爱与母爱。
【金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任选一个角度,以“故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高分示例】
我于远方,忆我故乡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1812班 李婧涵
好像自出生开始,我对故乡的印象便全来源于外婆。我亲自踏足故乡的土地的次数少之又少,因此我对这片应是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充满了无比的向往之情。
故乡有一句俗语:走津市绕牛皮滩。大概意思是本来很近的两地却绕了一大圈才到。津市便是大家很熟悉的“津市牛肉粉”的发源地。那儿的米粉鲜香、滑嫩。洁白的米粉細细盘绕在一起,也将我的心紧密地织了进去。骨头熬的高汤将其浸泡在其中,汤汁的鲜香便丝丝渗透进去,提高米粉的鲜味。再浇上勺厚厚的牛肉盖码,拣入些葱、姜、香菜,一碗喷香的、飘着浓浓故乡味的米粉便做好了。故乡是美味的。
故乡在饮茶方面也颇有讲究,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擂茶了。汤底沉落着焦黄的豆子和芝麻,中层细碎的茶叶悬浮着,时上时下,表层星星点点的油沫顺着水流在平滑如琉璃的汤面打转转。茶汤清透金黄,透着如琥珀似的色泽。被盛在这样一个粗野古朴的陶碗中,反倒给人一种自然优雅之美感。故乡是优雅的。
那儿的人们生活是恬淡而闲适的。每个人都以优雅从容的姿态不徐不缓地生活着,但他们是那样地热爱生活。在水面上棹船滑行的渔夫,高声地唱着渔歌。像在平静光滑的水面上投了一块巨石,激起圈圈涟漪,掀起雪白的浪花。那声音十分具有穿透力,似乎要把五脏六腑都震得清清楚楚,清清凉凉。
只要一闭上眼睛,我便仿佛会回到那片散落着人间烟火的土地。待到夕阳落山时,活蹦乱跳的鱼儿的尾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金色的光,搅动了一江的清静。从涧谷中冲刷下来的晶莹透亮的泉水泠泠地响着。劳作中的人们收敛了一天的疲倦,挑着担子走在古朴的石路上,撬缝儿的石砖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此时,大家都是“乡野里的演唱家”。回到家中,有人已为他们捧着一碗冒着白雾的、金黄回甘的擂茶。
我便是这桃源里的人,可为何总如武陵渔人般,忘了离故乡之远近呢?
故乡,我于远方忆你。
【评点】
故乡的好太多,作者面中取点,从吃食方面着手,以细腻的描摹展现了故乡食物的美味,更从中深挖延伸到与美食特点相称的恬淡闲适的故乡氛围。就在这样的恬淡闲适氛围之中,作者精心选取故乡的意象,把轻快灵动的活鱼、泉水、归人以及迎接归人的擂茶巧妙铺排开,最终将重点落在人上,让大家感受到故乡的淳朴闲适的人情味。
花朝月夕,故土依旧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1812班 范格
杂树上的露珠不经意地沿着叶片滑落,渍湿了衣裳,在湿气中带着晶莹的绿意和淡淡的香气。一层浅浅的沙石被泥浆覆盖,我走在这陌生又熟悉的泥路上,内心似乎被什么触碰了,不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屋边那一面面老石墙布满潮湿的绿苔,从石缝里生长出一簇簇的毛蕨,绿绿的蓬松着。我拎着行李,推开房门,一股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植物的清新和纸质书的味道为我洗去满身的风雨尘土。
记得那天,当落日的余晖洒在含苞待放的茶花上,将阳光和温暖给予大地,小朋友们便一个接一个换上新衣。神清气爽的我们沐浴着阳光,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除夕。老屋的泥土墙与斜阳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橘黄的世界……
“吃饭喽!”远远地闻到一种久违的味道,带着深厚的醇香。是鸡汤盛在一个个精致的青花碗中,汁液明透,汤味鲜美,温胃润肠,回味无穷。按惯例大人坐圆桌,彼此祝福,小孩坐下桌,嬉戏打闹。谈笑中,夜色抹去了最后一抹光亮。一颗小火星在半空中崩裂,随即幻化出一个绚烂多彩的星空。接着散落一颗颗白色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破天穹,消失在静谧的夜里。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下茶花显露容颜,如娇羞的少女脸上泛起淡淡的绯红。依稀记得这是我们全家到得最齐的一次……按动快门,将瞬间变成永恒,所有人心里都是满满的归属感。
“嘀嗒,嘀嗒”,回忆终止,雨水欢快地打在水泥地上,那是最近修的一条路,从街上一直通到了屋门口。想着之前,小小的我踏在泥泞的路上,走在那遥远的田埂上,看那片充满生机的秧田,傻傻地笑着。家里的老屋因为是高危的土坯房拆了一半,只剩半边残破晾在那儿。如今,茶花树移到了新屋后院,已经开了不少。如丝的细雨落在茶花粉红泛白的瓣上凝聚成珠,茶花颤悠悠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梦里的我看着泛黄的老屋,笑了。
一阵淡淡的清香飘过,唤醒了我,寻香而去。“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花朝月夕,故土依旧。
【评点】
从熟悉的泥路到院中苔藓,最后到屋内的书香与植物清香,有条理的意象组合与铺排展现了回乡的熟悉与亲切感。作者面中取点,抓住了院中茶花来展现故乡的种种回忆。在这样的回忆中,充满了作者与家人们的点滴日常,也让文章之中的故乡富有人情味,更让现在的作者回忆过去时有着淡淡的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