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敏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甘肃 武威 733000)
在全球范围内能源短缺、 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当前所急所需。 2020 年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双碳” 目标以解决化石能源替代为核心, 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主要举措, 通过构建以光伏、 风电、 核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实现能源低碳化,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 武威市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能源龙头企业, 推进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推动构建新能源产业链、 供应链集群, 产业链从发电端光伏、 风电装备制造, 到储能端共享储能电站, 再到配售电端高压输变电与职能变电装备制造, 已初具规模。 从发电端看, 光伏设备制造方面涉及的组件、 逆变器等中游环节已经初步形成, 风电设备制造方面涉及的风机、 叶片、 塔筒、 总装变频系统、变桨系统、 机舱罩等主要装备制造环节已经基本形成; 从储能端看, 输变电配套设施方面涉及的共享储能电站、 高压输变电装备、 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和智能配电网成套设备正在建设中; 从配售端看,随着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 以武威供电公司为基础, 主要承担凉州区冬季供暖任务, 同时积极与甘肃省电力公司合作, 不断推进电力入浙外送。
2.1.1 优势分析
1) 风热光电资源开发空间巨大。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 武威年平均日照时长数超3 000 h, 日照百分率超60%, 属Ⅰ类资源区, 理论评估太阳能可开发量达1 亿kW, 可开发面积高达2 300 km2;在风电开发方面, 武威风能资源年有效风能利用超2 200 h, 属Ⅲ类资源区, 理论评估风能可开发量为2 600 kW, 可开发面积高达4 000 km2。
2)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铁路方面, 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兰张三四线高铁横穿全境; 公路方面, 312 国道、 G30 连霍高速、 G2012定武高速、 308 省道、 316 省道相互交错, 周边500km可辐射青海、 宁夏、 内蒙古、 陕西等地, 呈现“ 王” 字型交通网络格局; 武威距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240 km、 金昌金川机场70 km, 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 机场为骨架的“ 铁-公-机” 多式联运骨架道路网。
3) 投资成本低廉。 武威风光资源丰富的地方多为戈壁和沙漠, 可用于建成风光发电基地的面积广阔, 且用地成本较为低廉。 其次, 武威全市共有18 所中高职院校, 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由本地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形成产学一体的模式, 大大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
4) 体制机制健全。 一方面, 武威市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统筹新能源产业发展, 其中决策层面负责项目规划重大问题决策, 管理层面以工委会、 管委会负责武威工业园区的规划、 开发、 建设及管理工作, 实施层面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投融资规划及资本运作。 另一方面, 在武威市的新能源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朝“ 轻审批重监管” 转变,行政审批手续不断简化, 项目审批结束后成立工作专班, 建立项目清单, 保障项目用地, 为项目推进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
2.1.2 劣势分析
1) 物流成本高。 武威属非沿江沿海城市, 风热光地资源丰富地带多处沙漠戈壁, 远离主城区。尽管近年来武威积极抢抓各类发展机遇,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但是城区连接各新能源发电基地的道路状况依旧需要改善, 例如民勤红沙岗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处在沙漠之中, 至今依旧未打通道路“ 最后一公里”, 各类维护成本因此上升。
2) 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武威当前风电基地建设与电网建设不同步, 由于输变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输电线路跨区域建设, 一部分发电项目无法实现就近接入, 甚至没有合适的接入点, 导致现已经建成的项目无法及时并网发电或满负荷生产。
3) 产业基础薄弱。 作为传统农业城市, 武威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且产值占比小, 工业企业总数少, 严重制约了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 致使工业发展长期被固化在产业链中低端的水平, 尤其武威境内大多数新能源企业属于技术引进性的加工制造企业,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不多, 产业两端拓展不足, 产业链较短。
4) 产出消纳能力较弱。 一方面, 武威新能源外送能力不足, 现有外送变电站仅有几座, 送出通道的匮乏导致无法满足当前在建发电项目输出需要, 新能源输出通道能力的不足导致境内出现“ 窝电” 现象。
2.1.3 机会分析
1) 历史机遇叠加。 国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贯彻落实意见都明确提出, 把甘肃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能源综合生产基地、 储备基地和输出基地; 支持太阳能、 风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 建设大型平价风光电基地, 实现风光电资源规模化、 基地化开发; 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 谋划实施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外送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 为武威能源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政策利好。
2) 国家战略支持强劲。 甘肃省《“ 十四五” 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 提出, 要立足风能、 太阳能资源禀赋, 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产基地、储备基地、 输出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加快建设金(昌) 张(掖) 武(威) 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2], 国家区域战略以及甘肃省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武威新能源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 绿色发展方式带动。 互联网理念、 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3], 将重新构建绿色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供需和产业发展格局。以新型储能产业为主的新业态和以源网荷储、 低碳零碳新型工业为主的新模式将更好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提高系统转换效率, 为武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智能制造、 智能电网等重点应用场景, 并为武威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4) 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 武威市“ 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明确了全市新能源发展方向, 提出坚持以上下游产业同步发展,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补链、 延链和强链, 强调充分认识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现实意义。 “ 十四五” 期间, 武威拟计划新增风电装机规模380 万kW, 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 160 万kW, 新能源产业必将会成为建设生态美、 产业优、 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2.1.4 挑战分析
1) 环境负荷能力有限。 武威位于两大沙漠边缘, 南部祁连山保障河西走廊水源供给畅通, 北部防风固沙林防止沙漠侵袭、 筑牢河西走廊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 特殊的生态区位直接影响甚至辐射整个河西走廊的经济社会发展。 而随着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武威境内越来越多的人员及设备流入, 外来作用力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必将对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更大的挑战。
2) 周边同质化竞争激烈。 河西走廊各市地理位置相邻, 自然环境、 资源禀赋相近, 武威市风热光电产业发展同张掖市、 酒泉市的竞争尤为突出,同时, 基于甘肃省“ 一核三带” 发展格局构建, 其他各市州纷纷抢抓机遇, 出台一系列利好措施, 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速度, 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必将呈现竞争态势。
3) 引才留才阻力大。 一是本地人才储备不足,武威本地新能源行业从业人员多毕业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专学校, 其知识与技能难以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 企业长期需从河南、 四川等地招工。 二是人才配套环境较差。 笔者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部分新能源项目实施区域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园区设施不完善, 受工作环境偏远、 激励政策兑现路径不明、 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 引进人才留在武威长远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人才流失速度加剧。
4) 政策环境不佳。 目前武威新能源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资本积累缓慢, 而新能源项目启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且成本回收所需时间长。 尽管武威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在金融政策上有所倾斜, 但由于金融市场本身暂欠发达以及相关政策不完善, 大多数新能源企业融资难度依旧比较大, 企业发展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和商业贷款。
以上SWOT 分析充分表明武威新能源产业发展具备的优势明显, 但也存在短板, 虽然外部机遇很多, 但各种威胁同在。 对比SWOT 各项定性分析指标, 可以构建武威市新能源产业SWOT 分析矩阵,见表1。
表1 武威市新能源产业SWOT 分析矩阵
尽管SWOT 分析法能够直观表现策略选择, 但是由于其定性研究的局限性, 导致各因素对于研究结果准确性存在一定偏差, 因此需要结合层次分析法(AHP) 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依据SWOT 分析, 根据两两比较方法, 得到武威市新能源产业SWOT 影响因素成分打分表, 见表2。
表2 武威市新能源产业SWOT 影响因素成分打分表
根据以上打分表, 针对武威市新能源发展的优势、 劣势、 机会与挑战, 构建AHP 比较矩阵, 得到一级指标矩阵A。 并通过计算矩阵A 各行平均值, 得到矩阵A 的权重特征向量w→。
根据权重特征向量可知, 武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较为明显(0.4950), 内部劣势一般(0.124 9) ,外部机遇稍强(0.294 6), 外部挑战较小(0.086 6)。
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接下来需要对矩阵A 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检验值CI 及一致性比率CR, 若CR<0.1, 则说明检验通过。 先将矩阵A同特征向量相乘, 得到λmax的值,其计算结果为
根据一致性检验结果可知, CR<0.1, 意味着矩阵A 的指标权重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 根据SWOT 四方面影响因素的权重值, 可以构建出图1武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四维坐标图像(见图1) ,并建议武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选择S-O 策略, 即开拓进取型策略。
图1 武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四维坐标图像
3.1.1 发挥链主企业带动示范效应
风电领域以链主企业远景集团为核心, 培育叶片、 主轴、 发电机等关键部件, 吸引发电机、 铸件、 轴承等上游产业链以及下游风电运营企业落地武威; 光伏领域以特变电工、 东方自控等链主企业为核心, 积极培育多晶硅铸锭、 单晶硅拉棒、 晶硅切割太阳能电池片等上游项目,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光伏玻璃、 光伏电池封装胶膜、 浆料等重要材料生产项目, 贯通上游产业链中间环节, 实现光伏组件全环节本地化自主生产。
3.1.2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紧盯国家及省市政策导向, 激发链主企业作用, 坚持市场搭平台, 资本为纽带, 支持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 通过“ 借船出海” “ 强强联手”等方式, 联合中小企业协同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集群, 加快形成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布局, 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链式反应。
3.2.1 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充分融入国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加强与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 提供优惠招商政策, 吸引先进的技术、 产品、 优质企业落户武威,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其次, 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 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兄弟城市(如金昌市、 张掖市) 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力度, 将同质竞争转化为互补优势。
3.2.2 把握绿色低碳能源发展趋势
按照下辖三县一区新能源资源比较优势互补原则, 分区域确定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坚持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协同发展, 重新构建绿色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供需和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 凉州区区位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较好, 重点布局打造百万千万级光伏治沙示范基地; 民勤县地域广阔、 资源富集, 重点推进“ 风光核氢储” 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 古浪县沿沙区域光照条件好, 设施农牧业布局集中且有一定规模, 重点推进百万千瓦级沙漠生态光伏发电基地和“ 光伏+” 综合应用基地建设; 天祝县工业负荷集中, 消纳条件较好, 重点依托松山滩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充分利用金强工业集中区碳化硅等高载能产业的负荷特性, 打造低碳零碳绿电示范园区。
3.3.1 加强产链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一批新能源产业急需的技术人员、 管理人才参与新能源产业服务, 及时有效做好生活补贴、人才配房、 配偶就业、 子女教育、 医疗服务方面的保障, 真正实现人才“ 引得来”, 也能“ 留得住”,还能“ 用得好”。
3.3.2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与市内外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企业的技术交流合作, 组建研发平台和集科研院所、 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设立合作实验室、 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加快技术联合攻关,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积极开展新材料、 新技术、 新设备等研发、 试验和示范, 努力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研发能力, 保障企业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和更高制造水平。
3.4.1 强化服务意识
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推行科技、 制度、 服务三方面紧密结合, 构建新型政企业沟通服务机制, 发挥好“ 店小二精神”, 落实落小落细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 进一步细化举措, 精准服务产业项目促开工, 抢抓工期加快工程建设与投产进度, 确保每个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高效推进。
3.4.2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方面, 通过税收优惠、 税费直接减免、 资金补贴等多元方式, 激活新能源企业发展活力, 打造更具创新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 加大金融政策支持, 通过争取更多金融机构支持, 引导民间资本等方式参与新能源项目建设, 为新能源企业搭建更多安全的融资平台, 及时有效帮助其解决资金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