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一个省份的发展,不能永远依靠“一城独大”。近两年,在国家有意打造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不少非省会经济强市都“跃跃欲试”。最近,有一座城市率先出台了细化方案。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政府正式印发《芜湖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提升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细化33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
事实上,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早就得到安徽省级层面的首肯,自身也有不少“得天独厚”的条件。率先出台《方案》的芜湖,将如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能为后来者提供哪些借鉴?
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此前就得到安徽省级层面的支持。
2021年2月,安徽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要支持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同年10月,安徽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今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实施,这是安徽省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
但省域副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名号,需要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支撑。
关于发展目标,《意见》提出,到2027年,芜湖GDP力争达到8000亿元,进入长三角20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加两倍。
这意味着,芜湖近五年需要维持高速的GDP增长率。
相比上述省级文件,作为一份具体操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将省域副中心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其中重点工作任务部分,细化提出具体工作任务33条。《方案》提出,芜湖要达成目标,要“紧紧攥住两个拳头”,即发展制造业和现代物流。
2022年,芜湖GDP为45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继2021年迈上4000亿元台阶后,2022年再度达到4500亿元。多年来,芜湖GDP一直稳居安徽第二,仅次于省会合肥。
要在2027年达到8000亿GDP的省域副中心建设目标,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芜湖需要依靠自身的高新产业。
芜湖是知名自主汽车品牌奇瑞的发源地和大本营。由此,芜湖聚集了一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22年,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30.8%,整车产量111.1万辆、同比增长36.5%,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增长125.8%,汽车销售总量居全省第一。
2022年,芜湖的第二产業增加值2135.58亿元,增长5.3%,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最近,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宣布完成超38亿元A轮股权融资,一举创下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融资规模历史之最,这一公司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成长速度超快的独角兽”。
长飞落地芜湖市,并非偶然。为了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芜湖筹谋已久。早在2017年,芜湖高新区决定把微电子半导体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为此重点引入启迪半导体公司(现长飞),运营芜湖第三代半导体工程中心,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的材料生长、晶圆制造、封装与测试。
同一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成立。短短几年时间,芜湖先后集聚华东光电、天兵电子、启迪半导体、赛腾微电子等四十余家企业,一张微电子产业版图悄然浮现。
而制造业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充沛的货源。芜湖,作为一座内陆城市,近年来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引人注目。2022年,芜湖的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内陆城市第二,仅次于武汉,超过了重庆。
分析认为,产业层面的发展基础,是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
尽管芜湖近年来在产业层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在打造省域副中心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小的挑战。
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看来,其常住人口问题值得重视。“与河南、湖北等省份要打造省域副中心的城市相比,芜湖常住人口规模较小。”牛风瑞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曾喊出打造省域副中心口号的部分城市,在省内往往是人口大市。比如,河南洛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达到707.9万人;湖北襄阳,常住人口则达到527.6万人。
目前,安徽人口第二城为阜阳,常住人口814.1万人,芜湖尚不及阜阳一半,仅为373.1万人,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8位。
而在长三角城市群的41个城市中,芜湖常住人口数量仅排名第28位,按照芜湖力争2035年城市总人口突破500万的既定目标,芜湖需要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万人以上,缺口不可谓不大。
今年2月,安徽省统计局官网公布的《2022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2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0.23%。
这其中,芜湖的常住人口增加5.9万人,省会合肥增量最多,达到16.9万人。
一段时间以来,芜湖一直为人口问题苦恼。芜湖“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曾明确指出,“芜湖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吸引力不足,外来人口流失与产业用工困难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彼时,芜湖在“十四五”规划中还提出,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提高常住人口落户率,争取把产业优势转化为人口优势。
不少人口专家坦言,对于不少非沿海省份,省会才是人口最主要的流向地区,芜湖想要实现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在《方案》中,芜湖定下了到2027年GDP在长三角地区排名力争前进3位的目标。
如果GDP排名上升3位,芜湖至少需要超越浙江金华。
一直以来,金华经济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城市中独具特色,培育出义乌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模式。除了义乌,金华还拥有“五金之都”永康等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金华GDP为5562.47亿元,超越芜湖1000多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芜湖重点发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与长三角不少城市的着力点高度重合。
早在2020年,学界就有声音称,芜湖产业结构与长三角多个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芜湖市与长三角各市产业结构趋同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以2017年为例测算,除上海以外,芜湖与长三角其他25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高达 0.9,产业结构高度趋同。
而产业结构趋同度越高,意味着城市间存在激烈竞争的可能性越大。在如此相近的产业结构之下,想要GDP排名在长三角地区前进3位,一番激烈竞争在所难免。
在大多数中西部内陆省份,“一市独大”仍是普遍现象,与沿海省份的雙中心或多中心格局截然不同。
比如,2022年,湖北GDP突破5万亿,其中武汉为1.89万亿,是第二名襄阳的3倍多。湖南省会长沙的GDP为1.39万亿,同样是省内第二名岳阳的3倍多。西安GDP占陕西的比重更是超过三分之一。
具体到安徽,尽管2022年芜湖GDP超过4500亿,但仍仅是合肥的不到40%。
而不少沿海省份,除了省会,省内往往还有一座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比如,广东有深圳、广州;江苏有苏州、南京;山东有青岛、济南;浙江有宁波、杭州;福建有厦门、福州。
2020年末,《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此后,不少内陆省份,开始陆续谋划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同时,“强省会”战略依然是各个省份推进的重点。
近期,不少省份建设“强省会”的政策也陆续出炉。比如安徽,今年4月就印发了《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也突出了对合肥“强省会”的建设。
相较于汇聚全省资源的省会城市,省域副中心如何不被“虹吸”,与省会城市形成错位发展,成为关键一步。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可云看来,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与省会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是目前想要成为区域副中心的城市需要直面的问题。“如何利用自身禀赋,在省会已经高度集中各项资源的前提下发展,需要副中心重点思考。”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而在牛凤瑞看来,芜湖想要达成省域副中心建设目标,需要更多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他分析,芜湖和整个长三角城市,要在产业链上下游层面形成更多配合,因为只有产业之间有足够深入的联系,才能更好促进彼此发展。
以芜湖目前产业的代表奇瑞汽车为例,目前奇瑞汽车有80%的配套零部件,来自于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区域。2022年,奇瑞的出口量超45万辆,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在上海换装出海。奇瑞汽车还在上海设立了名为“斯克嘉团队”的研发中心,规模达400人,弥补了芜湖本地高端人才的相对不足。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只有更好融入长三角,芜湖才能避免被省会“虹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