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彭健民 宋学朝 韩克立
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智慧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为智慧农业的研发和推广提供资金支持。2018 年1 月,国家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及“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1]。
其次,技术创新方面,相关部门通过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2]。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化农业设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鼓励和支持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再次,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从教育层面入手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锻炼,分类培养,实现分工细化,精准助力农业智慧化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同时也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最后,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智慧农业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应对全球农业挑战。例如,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化合作,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支持,国家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多次颁布政府文件给予支持,服务于乡村振兴和数字农村建设。2022 年3月,《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及建设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3]。“十四五”规划期间,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趋势逐步向更精细化、更规模化方向转变,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大数据系统,对智慧农业供给侧与需求端双向构建服务体系,同时对经营主体补贴政策更加全面,为银行、保险等农村信贷机构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信用支撑。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智慧农业的发展得到政府、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的高度重视,投入更多资金、人才和资源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总体向优的趋势。
自2017 年至2022 年,智慧农业虽然渗透不足,但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经逐步扩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传统农耕经济时代发展至今,区域化、规模化种养经验丰富,我国农业拥有雄厚的自然基础。土地资源广阔且各地区地势土壤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气候跨越不同季度带,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生产呈现出季节性特征。
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持,2019 年2 月颁布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要促进小农户信息化,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4]。
科技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北斗系统、遥感技术等方面的革新进步,应用到智慧农业发展的各阶段,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农业纵深发展[5],为智慧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智慧农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企业主体的助推。中国智慧农业相关企业注册数量2017 年1208 家增加至2020 年3396 家,增长率41.1%。这期间政府部门对智慧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而到2021年,新增智慧农业数量同比下降22.3%,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逐步恢复,相关企业数量增加整体不多。
2.4 观察组治愈患者治愈率及平均治疗天数比较 观察2组、观察3组治愈率高于观察1组(均P<0.05),观察2组与观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3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较观察1组、观察2组治愈患者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2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传输与科技革新为支撑,将信息技术贯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方位。就目前国际国内农业发展形势而言,智慧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趋势。
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倾向于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设备,能够更加全面、便捷的协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使得农机设备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无人机等技术应用,是科技的进步,也是应对农村劳动人口流失对策。再加上夏冬两季气候条件,无人化操作逐步成为未来趋势。目前我国无人机技术主要应用于病虫害防治领域,将无人技术扩展到农业生产各个阶段将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数据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给侧与需求端,从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布局。从种植地搭建、种苗选育的生产端,再到农产品加工、存储、物流、销售等过程,大数据平台以其精准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撑[6]。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提升智慧农业的水平,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的要求。
加大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建立完善的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部署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农田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以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7]。
(2)开发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病虫害预警、农产品价格预测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业信息查询、政策解读、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鼓励农民利用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应加大对智慧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智慧农业人才[8]。
(1)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与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以培养具备智慧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智慧农业人才。企业可以将自身的项目需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智慧农业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了解智慧农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趋势,不断掌握与智慧农业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智慧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智慧农业标准制定的研究和制定[9]。
(1)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智慧农业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2)企业应当加强与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智慧农业的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方式等因素,确保标准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起完善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农民等各方的作用,确保标准体系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还应当加强对标准体系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智慧农业标准的认识和重视,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对智慧农业合作与交流的支持,推动各方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繁荣发展。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一系列鼓励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2)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智慧农业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也应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各类智慧农业交流活动,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它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业从业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