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农业农村局 冉崇梅
相比普通蔬菜,有机蔬菜更加安全营养,无农药残留,营养价值更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有机蔬菜。虽然有机蔬菜价格稍贵,但人们更注重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有机蔬菜种植对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遵循有机蔬菜的生产规程和原理进行科学管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保证蔬菜的营养价值。
有机蔬菜是国际上对无污染、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种植的蔬菜水果的统一叫法[1]。有机蔬菜种植需要在安全适宜的环境下,种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也不对蔬菜水果的基因做出改变,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后可获得有机食品证书。
1.2.1 生产条件
一般蔬菜都是一年生植物,按照有机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在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1 年生植物需要采取3种以上作物轮作的方法,种苗应使用有机生产方式进行培育。因此,在有机蔬菜规模性种植中应科学制定蔬菜作物轮作计划和育苗计划[2]。
1.2.2 农产品检验条件
有机蔬菜应符合国际统一的有机食品标准要求,有机蔬菜检测中不能检测出禁用的农药残留、化肥等物质。在有机认证新标准中对农产品抽样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原来按比例抽检升级为全部检测,对每个批次的农产品都必须做好现场检查与产品检测,特别是多茬生产的有机蔬菜每茬都要做好现场检查检测。这种做法有效保证了有机蔬菜的品质,但也增加了认证难度和认证成本[3]。
种植有机蔬菜应科学选种,无论是种子还是种苗都必须经过有机生产认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非转基因品种,未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二是未经禁用药物处理过;三是抗病虫害能力强。在选择蔬菜种子时还要考虑其抗逆性,能够抵御寒冷、干旱等因素,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优选适宜的蔬菜种类种植。目前可选的有机蔬菜种类非常多,比如菠菜、生菜、黄瓜、丝瓜、苦瓜、绿豆芽、豌豆苗等都是非常不错的有机蔬菜品种。
2.2.1 地块要求
有机蔬菜种植一般都规模较大,适合选择完整的地块,有机蔬菜种植范围内不能带有常规农产品种植地块,并且与周围常规地块间设置隔离带,以免对有机蔬菜造成污染,比如中间间隔有河流、山丘或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4]。
2.2.2 转换期要求
常规生产用地转换为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时需要经过2 年的转换期,经过转换期后再种植的蔬菜才能按照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进行检测检验,如果是多年生蔬菜品种需要经过3 年的转换期才可以按照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进行检测检验。转换期的起始日期是认证申请提出的日期,在提出认证申请之后该地块的生产不得违反有机生产的相关规定,经过一年转换后生产的蔬菜可作为有机转换蔬菜进入市场。
2.2.3 隔离缓冲带要求
如果生产基地附近有其他地块从事常规作物种植,邻近区域可能受到污染,应与常规地块之间设置安全防护缓冲带,或者设置一定高度的物理障碍,以防止对有机蔬菜造成污染。我国OFDC 认证机构对隔离缓冲带的长度要求是8m,而德国要求更严格一些,要求长度为10m。
2.3.1 轮作机制
有机蔬菜种植必须采取轮作种植的方式,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的肥力。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将寄生在不同作物上的病菌、害虫和非寄生作物进行轮作,破坏其寄生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5]。科学合理的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指标,作物吸收营养元素更加均衡,可以提高产量。比如春黄瓜前茬可种植秋菜、春小菜或越冬小菜,后茬可与秋菜轮作;夏秋黄瓜前茬宜种植各种春夏菜,后茬再与越冬菜、春小菜轮作,但注意黄瓜不能与番茄轮作,两者会相互抑制。再比如辣椒适合与叶菜、根菜、花生等轮作,但不适合与茄科类轮作。
2.3.2 配套栽培技术
先进的栽培技术是提高有机蔬菜质量与产量的关键,但必须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要求操作。
一是调节光照与温度。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有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品质。比如在冬大棚种植中采用“早揭苫、晚盖苫”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可有效提高大棚温度,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和外面气温条件合理调整。为增加光照应选用透光率高、保温效果好的醋酸乙烯大棚膜,还要经常打扫,以保持良好的透光性。二是对雨水的调节。遇到持续性阴雨天气会增加有机蔬菜田间湿度,引发病虫害,肥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应保持有机蔬菜种植地块排水设施良好,大雨过后及时排水入渠;做好中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快土壤中水分散发,促进根系发育;雨过天晴后及时补充肥料,可采用穴施或沟施的方式[6]。通过及时调节有机蔬菜生长条件,为蔬菜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可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
科学施肥是保证有机蔬菜优良品质的关键。一是肥料的选用。有机蔬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以生物肥料为辅,有条件的可以种植豆科等绿肥作物培肥土壤。有机肥种类比较多,有机蔬菜种植可选的有机肥主要有农家肥和生物菌肥,农家肥主要有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等,生物菌肥主要有腐植酸肥、根瘤菌肥、磷细菌肥、复合微生物肥等。制作有机肥料必须做好消毒与发酵工作,以防止肥料中产生病虫害危及有机蔬菜。
二是施肥的方法。整地时一般按照3000~5000kg/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可以配合有机复合肥使用,比如益利来活性肥,采用开沟或穴施的方法。根据有机蔬菜的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了解每种蔬菜的需肥要求,避免肥料不足影响蔬菜长势,也避免肥料过足导致植物烧根。合理控制追肥时间,一般有机蔬菜生长到3~4 叶时进行追肥,追肥时通常配合浇水、培土同时进行。在有机蔬菜苗期、生长期时可施用生物有机叶面肥,每隔7~10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 次即可。绿肥通常采用翻压还田的方式,翻压时间基本在盛花期到终花期之间,这个阶段产量高、翻压后易腐烂、肥效释放快,翻压时深度控制在10~20cm。
做好田园清理工作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田园清理应贯穿有机蔬菜栽培的整个过程。一是及时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在蔬菜生长期间如果出现病枝、病叶、病果应及时剪除,收集到一起后焚烧或深埋;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烧毁田间已经枯败的株秧、病株残体等,这些都是病虫害越冬、繁殖的主要载体。二是清除田间杂草。有机蔬菜种植地块间、周围的杂草要及时铲除,否则杂草会和蔬菜作物争抢营养。有机蔬菜除草不能使用化学药剂,需要采取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物理除草、他感除草以及生物除草等方法,也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的方法抑制杂草生长。三是清除田间残留的地膜。上茬蔬菜种植残留的地膜对土壤的破坏性非常大,在换茬整地时提前清理干净,尤其是埋进土壤和已经破碎的地膜,必须合理清除,如图1 所示。
图1 有机蔬菜种植环境
物理防治是运用物理工具设施或物理技术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目前用于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物理措施主要有温汤浸种、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温汤浸种是对蔬菜种子采用热水浸泡的方法杀灭潜伏的病菌和虫卵,但必须根据种子合理控制热水的温度和浸种时间,既能够杀灭病原菌,又不会破坏种子的发芽力。灯光诱杀是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采用不同波段的光源诱杀昆虫,农业上常用的是波长为3300A 的紫外线,对害虫有良好的捕杀效果,达到防止害虫的目的,而捕杀的昆虫又可以用作家禽的饲料。性诱剂是一种绿色虫害防控技术,通过模拟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将田间的雄蛾吸引过来进行捕杀,这种信息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目前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合成。雄蛾被捕杀后雌蛾无法完成交配,更不能进行繁殖[7]。
针对有机蔬菜病虫害,也可以选择化学制剂进行防治,但不能随便使用,必须遵守有机生产的相关规定。比如常用的化学制剂如生石灰、硫磺、波尔多液、硫酸铜等可有效防治有机蔬菜病害,对防治鱼藤酮、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等有机蔬菜虫害效果明显,但必须保证科学使用,按照使用要求控制用量和频次。
生物防治利用了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消灭不利于有机蔬菜生长的生物。目前有机蔬菜种植中常使用生物农药预防和消灭病虫害,生物农药的特点是高效、安全,与周围环境相融,使用生物农药时生物活体或者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对某些病菌、害虫具有消杀、引诱、驱避、绝育、抑制等作用,可以破坏病菌、害虫的生存环境[8]。
有机蔬菜常见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青立枯病、锈病、疫病、炭疽病、黑腐(斑)病等,可使用多抗霉素、木霉素、梧宁霉素、武夷菌素、农抗120 等低毒杀菌剂进行防治;细菌性病害有角斑病、软腐病等,可使用中生菌素、水合霉素等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有机蔬菜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钻心虫、菜螨、茶黄螨、潜叶蝇、白粉虱、黄条跳甲、蓟马、黄守瓜、地老虎、蛴螬、蝼蛄等,目前也有多种生物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这些害虫。除虫菊素可有效应对蚜虫、蓟马、菜螨和菜青虫等虫害,可起到消杀、麻痹害虫神经系统的作用;藜芦碱对白粉虱、菜青虫、卷叶虫、菜螨等具有胃毒、消杀效果;白僵菌主要用于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虫害的防治;绿僵菌主要用于地下类害虫的防治,比如,象甲虫、地老虎、金针虫和蝽象等;霉素和螺螨酯主要针对红(黄)蜘蛛、茶黄螨、锈壁虱等害虫有防治作用;鱼藤酮主要用于瓜蝇、害螨、蝽象等害虫的防治。
生物农药的优点是高效、安全,在使用时要对症选药,使用时要适量,切勿盲目使用。
农业防治是提高有机蔬菜机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比如选择优良品种,在有机蔬菜培育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水肥、合理使用生物药剂等。要保持有机蔬菜种植地块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田间病枝、枯枝、败叶等,清除病虫害滋生、蔓延的有机载体;使用有机肥时要做到彻底腐熟、消毒;科学轮作,改变病虫害繁殖、越冬的环境,提高土壤的活力,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机蔬菜是无污染、健康的安全食品,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的种植收益,有利于构建生态农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