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娟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文旅产业正逐步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全域旅游不仅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也是“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新渠道。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就是将一定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综合统筹、统一布局、优化公共服务等方式,将区域内景点连成整体,以“旅游+”带动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回收周期长,一些优质的文旅项目面临严重的融资瓶颈,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山东省通过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专项债、开展股权投资等方式弥补文旅产业资金缺口,虽然成效显著,但是文旅产业仍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严重不符,导致二者不能同向同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当前文旅产业投融资举措虽多,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投融资体系,虽然尝试了多种新型投融资方式,但是难以纳入规范化的体系中常态化使用。因此,打造完整的投融资体系、完善投融资机制成为化解文旅产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
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概念是在2017年全域旅游提出之后出现的,之前的大多数研究均将二者分开。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华文化复苏,旅游从单一的自然风景发展到文化景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融合为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因此,目前国内对于文旅产业投融资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仅梳理2017年之后文旅产业投融资方面的文献。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文旅产业融资现状和问题与文旅产业融资对策分析两个方面。
在文旅产业融资现状和问题方面,自2017年全域旅游的概念提出以来,全国各地逐步形成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旅游+全产业”成为共识,文旅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地加大文旅产业投融资规模。同时,在投融资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夏杰长和齐飞[1]、张俊秀[2]、邹海龙[3]、樊丽丽[4]均认为,就融资方面来看,存在融资方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和成本高的问题。夏杰长和齐飞通过分析中西部文旅产业的投资规模,发现西部地区投资规模明显小于中东部,而全国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均存在政府引导和政府主导的路径依赖。樊丽丽认为,体制机制不健全、近年来的财政吃紧导致财政拨款不足以及金融介入程度低是造成山东省文旅产业投资和融资难以匹配的原因。
在文旅产业融资对策方面,由于文旅产业是资金需求巨大的行业,政府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放弃,只有完善政府融资引导机制才能支持文旅产业做大做强。金融机构作为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甚至特色化的融资模式,是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后盾。同时,夏杰长和齐飞、张俊秀、邹海龙、樊丽丽认为,应该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社会各界广泛的资金进入文旅产业。
目前,针对山东省文旅产业投融资方面的文献较少,且大多是从投融资现状、问题出发,寻找投融资解决对策。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投融资主体、投融资模式、投融资平台和投融资机制4个方面构建适合山东省的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
2018年以来,山东省出台了十余项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从全域旅游业态、区域规划到金融支持等全方位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其中,为实现山东省全域旅游的宏伟蓝图,2018年出台的《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从海滨旅游等12个业态提出了全域旅游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覆盖全域”的原则,打造“旅游+全产业”发展体系。2020年出台的《关于金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赋能和多元化融资等方式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这两项政策分别从全域旅游的规划和金融支持两方面奠定了全域旅游的基调。政策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山东省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山东省通过设立旅游发展引导基金、召开文旅发展大会、发行专项债、开展股权投资等方式,改变传统政府出资模式,通过PPP、BOP等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资金”的多层次、多机制的融资模式,为山东省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活水。2022年,山东省316个省重点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1亿元,同比增长4.5%。
2014年,山东省成立旅游发展引导基金,促进旅游业融资。2019年,设立齐鲁银行“文旅支行”,完善旅游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文旅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拓宽文旅产业的全链条融资渠道。通过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促进文旅产业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基于银行机构推出的“文旅春天贷”“文旅富市贷”“文旅六保贷”等特色贷款,山东省2021年上半年累计发放534亿元文旅产业贷款,贷款余额1 719亿元,同比增长5.3%。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旅产业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旅游+”模式,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服务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餐饮业”等实现全产业协同发展。但是目前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域旅游的要求,投融资结构不均衡,难以形成各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山东省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有着雄厚的文旅资源,且尚待开发。企业难以看到短期内山东省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景,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投资方无法全面、准确了解文旅项目的相关信息,造成融资困难。
此外,文旅产业具有建设投入时间长、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虽然设立了旅游投资基金,但是多年来山东省文旅产业的发展难以摆脱依靠政府规划和投入的局面,很多项目出现资金缺口大、建设期拖延等现象。为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目前大多数文旅项目采用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参与建设,中小企业等其他社会主体难以介入。整体来看,政府仍处于主导地位。
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打造文旅项目,还要有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尤其是酒店、交通、餐饮等。目前,全域旅游仍处于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大量的配套设施建设无法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还需要相关社会资金的介入。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多项举措,旨在通过不同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文旅项目建设。除传统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之外,山东省通过旅游发展引导基金、股权融资以及PPP、BOP等模式引入企业和社会资金,打造了多层次、多机制的融资模式。虽然融资模式多元化的进度加快,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全域旅游规划要求全省文旅资源形成“一盘棋”的局面。全省文旅资源如何开发、配套设施如何建设、推进程度如何等相关信息需要传达给投资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的建设。而投融资平台就是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山东省全域旅游规划和文旅项目及其配套设施信息的重要平台。2010年,山东省政府设立山东旅游投资集团,之后设立山东旅游投资基金,发挥全省文旅项目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山东旅游投资集团的主要业务是文旅项目开发,其通过旅游基金推动了日照白鹭湾等景区建设,虽然也包含景区交通、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但是对文旅投融资平台建设鲜有涉及,没有起到协调、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
山东省作为农业和工业大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略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山东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域旅游规划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旅游+”模式能够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旅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不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无法满足全域旅游规划的资金需求,打造完善的投融资体系迫在眉睫。全域旅游需要统筹文旅、交通、餐饮、住宿等一系列项目,仍然需要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联结项目与社会资本。因此,目前适合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融资模式是以社会资金为主导、政府为枢纽、投融资平台为舞台的模式。引入资本市场的新型投融资方式,通过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时空协同,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能够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基于上述论述,构造了山东省文旅产业投融资创新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省文旅产业投融资创新体系图
传统的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通常难以摆脱行政命令的限制,将文旅项目作为政治任务,指定某些企业来完成,最终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项目延期甚至停摆。同时,企业看不到利润点,没有开发文旅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巨大的资金投入无法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投资回报无法覆盖支出的项目没有自我“造血”能力,无法存活下去。因此,要改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优势,打造完善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多元化的社会资金进入文旅产业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利用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利润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以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充分提升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引导他们广泛参与文旅项目开发。
改变过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方式,吸引证券、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合作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参与文旅项目投资。由过去单一的银行主导,转变为多元化金融机构参与,吸纳更加广泛的社会资金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增加了旅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政府直接投资和企业资产抵押贷款投资,其中,政府直接投资由行政拨款转为政府文旅项目建设专项债和金融机构文旅产业贷款。例如,2022年山东省对82个文旅重点项目给予支持,累计发债金额达到74.7亿元;2022年全省文旅产业贷款余额达到2099.6亿元,较年初增加397.3亿元,同比增长达23.3%。相比政府专项债和金融机构贷款,股权投资起步较晚,2020年山东省首次以财政股权投资方式投资2 000万元,支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基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文旅项目的财政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负担较重。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在传统政府债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各界资金,才能增加文旅项目建设的持续性。具体的融资模式参考如下。
5.2.1 “债券+股权”融资模式
在政府专项债的基础上,细化文旅行业企业准入标准和授信标准,优化文旅产业信贷管理机制,创新文旅产业信贷产品,由传统的资产抵押贷款,转为知识产权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未来现金流折现贷款、股权抵押贷款等模式。同时,增加公司债、企业债、上市公司可转债、中期票据、信托等多种融资模式。
股权融资是实现投资方和融资方双赢的模式。投资方通过持有投资项目的股权,可以分享投资项目未来发展收益,即使投资项目经营不善,也可以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而融资方获得的股权投资作为所有权资本,不需要还本付息,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在股权融资方面,以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作为多元化投资主体,通过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场外股权市场等多种渠道,增加了股权融资的广度和深度。
5.2.2 PPP等企业建设、经营、转交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不仅仅是单一景点的建设,更多的是区域内旅游目的地联合开发,旅游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只有调动社会各界资金参与全域旅游项目开发,才能快速完成高质量的全域旅游区打造。运用PPP、BOT、TOT、TBT等模式,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大型营利性项目开发的积极性。通过让渡一定时间的项目经营权、发放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不仅可以将政府的财政压力转移到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主体,也为社会主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与大型项目建设和经营的机会。
5.2.3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全域旅游涉及的文旅项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均为重资产项目,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往往只有在建设期完成并投入经营才能实现资金回流,而建设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和收益的时空错配,使得企业难以支撑。因此,以这些大量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增加项目信用等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文旅项目资产证券化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大量的资金,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资,要转变过去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打造多渠道联动的投融资平台代替政府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调节作用。
山东省可成立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联结文旅项目、社会主体和政府。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机理如下:第一,将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进展公布在投融资平台,并对文旅项目的详细情况予以发布,如项目地理位置、项目特色、建设周期、预计融资规模、融资模式、预计收益情况等,充分展现每个文旅项目的全貌,让社会主体能够全面了解项目情况;第二,吸引大量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大中小企业等社会主体入驻投融资平台,并为入驻平台的企业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和手续,提供政策优惠;第三,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投融资平台,以山东省文旅投资集团作为平台管理方,并给予一定的考核与激励措施,推动文旅项目市场化运作;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将其作为文旅项目和社会资本的中间枢纽,为双方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通过推行多种融资模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融资渠道。
只有构建一个联合的、多方位的投融资机制,将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聚合效果。
5.4.1 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形成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的重中之重。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执行者,为市场和社会主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引导社会闲散资金、人才和资源进入文旅产业。其中,要发挥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指导作用,推动文旅产业专项债、文旅产业基金、信托、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融资模式落地实施。
5.4.2 文旅项目投融资市场化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完善文旅项目投融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形成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的根本所在。市场是检视一个项目运作是否良好的最佳利器,唯有经过市场检验,仍然存留下来的项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4.3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
文旅产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金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后盾,只有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的作用,才能保障文旅项目实现良性运作。对于资本投入较大的文旅项目,传统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由于资金投入与回收时间的错配,前期大量投入没有资金回收,尤其是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难以支撑。针对文旅项目的特点,可推出专项金融贷款、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维持文旅项目建设期的现金流,促进项目可持续开发和资金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