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吉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水库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混凝土裂缝一直是工程领域影响混凝土质量且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刚度以及耐久性,处理混凝土裂缝首要任务是分析判断和验证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对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对于水利工程坝体裂缝的研究众多学者已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了研究,成果较多。叶祥君[2]通过分析坝体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和形成原因,研究了防止坝体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处理措施,并提出了在施工阶段能够有效控制裂缝的形成。刘新秀[3]从物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了水库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状态的裂缝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陈文辉[4]通过检测坝体纵横向的表面、内部裂缝,分析了坝体裂缝的发育及形成原因,提出在大坝防渗轴线设混凝土防渗墙的方法解决了坝体的危害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大坝稳定性的影响。陈厚霖[5]通过物探、探井等有效手段,确定了裂缝发育情况,分别对纵向缝和水平缝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裂缝做了处理,对加固水库的稳定性起着重大的作用。陈孝银[6]通过坝体测压管钻孔试验数据等方法,确定了坝体裂缝为温度裂缝,分析得到温度应力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大坝的防渗做了加固处理,保证了大坝的安全运行。刘健全等[7]针对坝顶常态混凝土入仓施工困难等原因,提出了泵送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抗裂缝形成为目的,解决了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形成。郑伟雄[8]通过分析水库大坝自密实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以裂缝的分类作为切入点,确定为失水造成的干缩裂缝,针对裂缝的形成原因做了合理的处理,有效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熊鹭和沈鑫[9]针对大坝在施工时未设置横缝,导致坝体产生裂缝的情况,提出了将裂缝作为永久裂缝的处理措施,大坝的渗水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说明该处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Gao等[10]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面板因温度应力、收缩应力、坝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大量裂缝和挤压破碎问题,研究结果验证了块体等效连续体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该方法简化了有限元模型,显著提高了渗流计算效率。Majid等[11]考虑坝-地基-水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弥散裂纹模型和扩展有限元法研究混凝土重力坝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综合以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坝体混凝土裂缝的形成,需要在施工、养护等不同时期进行多方位的预防。研究采用不跨缝检测与跨缝检测的方法检测水库连接坝段坝基盖重混凝土裂缝的发育情况,结合施工流程、工程特性及工程地质等因素,对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裂缝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坝址基岩单轴抗压强度低,遇水易软化膨胀崩解,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针对其主要原因对裂缝进行了有效的修补,工程效果良好,提高了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超声脉冲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方法。利用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等声学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确定混凝土裂缝的情况。
检测人员通常使用不跨裂缝的声时测线与跨裂缝的声时测线检测方法,通过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确定混凝土构件内部裂缝深度和位置信息,根据不跨缝检测和跨缝检测声时值变化时相对应的超声波在混凝土内部传播距离的不同,计算出裂缝的长度及深度值[12]。
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表面的同一侧,依据T和R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100、150、200 mm等分别确定ti,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回归直线方程为式(1),如图1表示“时-距”[13]。
图1 “时-距”图
每个测点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计算公式为:
不跨缝检测的混凝土超声速度值为:
以上分别计算的是不跨裂缝的声时测线法中所设置的2个换能器内距,和在特定时间点下经过多次均匀时间间隔检测后,获得的超声波通过检测结构内部过程中实际传播的真实距离。其中a为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中换能器内距值在直线坐标系下的截距,同时也代表了超声波检测声时距离计算方程中的常数项内容。
将T和R换能器分别放置于以裂缝为轴心的对称两侧,以100、150、200 mm等分别取时值ti0,该超声时值是为绕过末端传播的时间,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跨缝测量示意图
利用式(1)、(2)计算得到的换能器内距值和实测传播距离以及公式(3)提供的声速值,利用式(4)和(5)计算得到混凝土裂缝深度。
式中:li为不跨缝检测时第i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hci为第i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hc为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
该水坝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境内,属于冷温带半湿润区,气候温和湿润,上游地带则稍显寒冷。根据气象站近几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9.4 ℃,平均最高气温13.9 ℃,平均最低气温4.2 ℃,极端最高气温38.8 ℃,极端最低气温-23.1 ℃,年降水量586.3 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3.7%,蒸发量1 397.2 mm,年日照时数2 254.5 h,平均相对湿度68%,平均最大风速9.2 m/s,最大冻土深度60 cm。水库总库容205万m3,其中兴利调节库容87.8万m3,死库容78.9万m3,为Ⅳ等小(1)型水库,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大坝总长度325.08 m,最大坝高19.3 m,大坝从左向右依次布置187 m均质土坝段,44.06 m连接坝段,18.2 m两孔泄洪冲砂闸段,9.0 m表孔溢流坝段、66.82 m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坝段。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基岩(K1)及第四系(Q)各种成因堆积层,工程特性良好。
连接坝段③号块坝横桩号0+215.06~0+231.06,坝纵桩号0-008.79~0+017.475,高程1 017.5~1 019 m,盖重混凝土于2021年5月19日浇筑完毕。在2021年5月25日-27日,现场施工人员发现出现2条沿坝轴线方向的裂缝。连接坝段②号块坝横桩号0+199.03~0+215.03、坝纵桩号0-008.79~0+017.475,高程1 017.5~1 019.0 m,盖重混凝土于2021年5月29日浇筑完毕,6月24日在质量检查中发现②号块出现沿坝轴线方向的1条裂缝。
采用裂缝测试仪进行裂缝发育情况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混凝土盖重裂缝集中在②、③号浇筑区域中间键槽位置(如图3所示),具体裂缝分布如下:
图3 混凝土裂缝分布示意图(单位:m)
(1)裂缝1:裂缝位于③号区域,宽度约为0.27~0.36 mm,深度约为462 mm,判定为C类裂缝[14](深层裂缝)。
(2)裂缝2:裂缝位于③号区域,宽度约为0.51~1.2 mm,深度约为1 400 mm,判定为D类裂缝(贯穿裂缝)[14]。
(3)裂缝3:裂缝位于②号区域,宽度约为0.95~2.52 mm,深度约为1 350 mm,判定为D类裂缝(贯穿裂缝)。
图4 为坝基盖重②号区域裂缝3部分示意图。
图4 坝基盖重②号区域裂缝
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使得坝体的变形受到约束而使坝体内部受力不均匀,当坝体内部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时,会引起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等方面的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由图3所示,③号区域的2条裂缝沿坝轴线方向呈连续直线状分布,②号区域的裂缝沿坝轴线方向呈不规则曲线分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
(1)该水库坝址基岩为白垩系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这种“岩石”是介于岩石与土之间的过渡类型,往往含有亲水性物质,其主要特点是岩质松软,抗压强度低,开挖后风化速度较快,遇水易软化膨胀崩解,并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坝址基岩单轴抗压强度低,坝体混凝土不均匀沉降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2)连接坝段混凝土分缝分块较大,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作用下,将产生较高的水化热温升,形成不均匀非稳定温度场,产生非均匀的温度变形。温度变形在下部结构和自身的约束下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导致混凝土开裂。温度应力是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为确保坝体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要求,结合裂缝的形成原因,采用低压灌浆法对裂缝进行处理。
(1)对施工简图所给布设点进行施工放样,确定孔的间距及数量满足要求。
(2)沿裂缝方向布设一排间距为2.0 m的灌浆孔,孔深为1.5 m,每条裂缝均按以上形式布设。
(3)灌浆孔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冲洗时间至回水澄清时止或不大于20 min,冲洗后孔底残留物厚度应不大于20 cm。
压水试验压力值为最大灌浆压力值的80%。在稳定的压力下,每3~5 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4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 L/min时,试验即可结束,最终的流量值作为计算值,具体计算方式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5]。
(1)根据设计固结灌浆压力(0.3 MPa),灌浆材料采用42.5级水泥拌制浆液,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用超细水泥和BR高效外加剂加强裂缝灌浆效果。
(2)灌浆封堵完成后,沿裂缝对称布置φ25骑缝筋和盖重面上7 cm上下布设一层@25φ10钢筋网片,最后使用A+B型新型环氧树脂进行表层化学灌浆处理。
为研究水库连接坝段坝基盖重混凝土裂缝的发育及处理措施,采用不跨缝检测与跨缝检测的方法对坝基盖重混凝土裂缝进行检测,对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采用低压灌浆法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
(1)坝址基岩单轴抗压强度低,坝体混凝土不均匀沉降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2)连接坝段混凝土分缝分块较大,形成不均匀非稳定温度场,坝体内部的温度应力为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3)采用低压灌浆法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确保坝体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