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的区域研训

2023-08-03 07:18江小宇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研训落地困境

江小宇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会带来新教材、新教学和新评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重大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落地实施,回应一线教师关切,助力一线教师尽快胜任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区域教研员必须迫切行动、主动担当的重要责任。

广州市天河区对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为更好地发挥教研机构“四个服务”职能,自2020年起将“教研员”角色统一调整为“研训员”。这一角色的转换,要求区域教研员在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中,承担好“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责任。

一、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的困境

1.教师队伍方面的困境

通过每学年初开展的教师问卷调研和日常下校开展的教师现状调研,发现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主要体现在教师团队的教龄呈现出20年以上和3年以下的老师多,而处于“中间”力量的老师少的特点,处于两端多中间少的结构状态,敢于、乐于迎接挑战且较有实践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力量较为薄弱。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主要体现在教师团队的专业背景集中在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两大专业,对照新课标第四学段所涉及的主要课程内容(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普遍来说均迫切需要课程内容本体知识和教学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三是教师组成结构。主要体现在教师团队中民办学校教师的占比高,教师流动性大,易囿于其他工作任务而忽视学科教学研究和学习。

2.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困境

基于近三年日常下校开展的科组建设座谈调研及听课调研,聚焦于区域本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发现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校本教研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本学科的教师人数少,一个年级仅一位教师,甚至一所学校仅一位老师“包干”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校本科组力量单薄,加之重视程度不够,一线的校本教研难以常态化、主题化、高质量地组织开展。研究力不足,校本化不够,难以支撑新课标的研究和实践。二是课程观念有待转变。教师的课程观亟待更新,主要体现在“教教材”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上整体存在差距。在当前“旧教材”与《新课标》共存这个阶段,教师对课标落地、课程实施产生较大的畏难情绪,无从下手、维持现状、坐等新教材等消极态度普遍存在。三是教学观念和方式有待提升。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背后的教学观念与新课改倡导的“素养导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支撑学生进行大单元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二、破解困境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1.主抓核心和关键

从区域层面推进新课标落地,既要通盘考虑区域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校际之间的特殊性,更要注重推进节奏的循渐性、推进举措的实效性。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研训员需要抓住核心和关键,尽可能从核心点、关键处入手,着力解决一个问题、一类问题,以点带面,以面促体,加速整体困境的“瓦解”。破解教师队伍现实困境,抓住核心关键团队——充分调动青年骨干教师和资深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提供区域层面的学习研究和展示交流平台,关键少数先行,实现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破解课程与教学现实困境,抓住核心关键场域和环节——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从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质量入手,抓住育人主阵地,实现以面促体的整体提升。

2.研训一体强合力

从区域层面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从一线教学到区域教研、区域培训,唯有形成研训一体的强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基于实践问题的教学研究与着眼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有效链接,聚焦教学痛点,贯通教学、教研、培训,在“教—研—训”一体化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成效。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并坚持系统思维,精准设计区域教研和培训活动,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区域研训系列活动。破解教师队伍现实困境,基于前期调研,加强教师新课标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等的系列化、主题式研训活动。破解课程与教学现实困境,紧紧抓住区域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的契机,加强学科化、具体化的教研、调研和培训活动。

基于上述两个思路,形成主要实施策略:一是抓好核心团队,成立新课标研究核心小组,形成资深和青年骨干、公办和民办骨干相融合、有梯度的攻关团队力量;二是抓好关键环节,以“素养导向”“以学为中心”的“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历案”“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系列化、主题化、循渐式的区域新课标解读和实践的研训活动;四是以训促赛、以赛促研,打造区域研究和落实学科新课标的输出和展示平台。

三、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的实践启示

《新课标》颁布以来,天河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围绕两大核心关键,注重研训合力,在实践中产生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落地实施的一些做法。

1.组织主题化、系列化研训活动

聚焦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地,专门开设为期半年的区级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由学科研训员和高校专家学者等组成研训教师团队,从理论层面和实操层面,面向以新课标研究核心小组为主体的骨干团队进行专项培训。

围绕《新课标》的持续性研读、大单元教学的多轮深化理解,采用“教研+”形式,在区级学科教研活动中安排多场的“天河区初中信息科技教师2022年版義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暨单元学历案系列培训”,面向区域全体教师不断深化理论认识和实践路径的研讨。同时围绕“大单元设计与实施”“人工智能模块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等,推出骨干团队打磨的系列课例供教师学习和研讨。

2.大力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的“2+1载体”

用学期课程纲要代替原本的学期教学进度表。以学期为单位整体设计学习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从学期的学习目标开始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指引老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强化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色认知。

用单元学历案代替原本的课时教学设计和学案。以大项目、大任务、大观念等统领统摄大单元,规范教学目标三位一体四要素的叙写,重视教学评一致性,从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六大要素进行单元设计。以新的教学设计文本承载“素养导向”“以学为中心”“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课标理念,可操作性强,教师可接受度高。三是学为中心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代替原本的科组基于经验的听评课,转向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从单次的课堂教学技巧改进变为持续、连贯、有主线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打造多形式多种类的新课标学习和实践资源。组织开展区域层面的学期课程纲要设计大赛、单元学历案设计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大单元作业设计比赛等多种类可选择、多主体可参加的比赛项目,为研训提供输出和检验的平台,供全区教师互学互鉴。

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天河区紧抓课堂和教师两大核心关键,坚持问题导向和项目驱动,对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落地实施是有效的,而且对一线信息科技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真正产生了较大、较为积极的影响。而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务必建立在区域研训员能够精准地把脉,分析优势和劣势,找出关键点和突破口,进行系统化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周纯.“一研·一式·一模型”:深度推进区域信息科技教研的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6):9-14.

[2]马媛媛.新课标背景下区域内初、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28-30.

[3]沈李琴.需求导向:基于核心问题的信息科技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1):47-49.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研训落地困境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困境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