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3-08-03 03:31杨艳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面瘫国药准字神经功能

杨艳莎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转换,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属于脑部以及周围神经受损的一种面肌瘫痪,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2],但有研究[1]发现其与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水肿、缺血及痉挛等有关。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若不及时治疗会遗留后遗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临床上采取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以2018 年2月—2021 年2 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7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 年2 月—2021 年2 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7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 例,男23 例,女12 例;年龄54~72 岁,平均(63.47±8.62)岁。观察组35 例,男25 例,女10 例;年龄49~64 岁,平均(56.92±7.88)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3]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且经静止检查、运动检查确诊。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具有额纹消失、眉眼睑闭合不全、眼睑裂隙增大等症状,符合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意识清楚,能与医生沟通[4]。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异常或入院资料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或伴有脑出血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予以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30,规格:5 mg)。用法用量: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每次2~20 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在2~6 h 内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 h。抗病毒药物注射用阿昔洛韦(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11,规格:0.25 g)。用法用量:每次剂量5~10 mg/kg,静脉滴注,隔8 h 滴注1次,每次应滴注1 h 以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维生素B1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1,规格:10 mg)。用法用量:口服,1 片/次,每日3 次。抑制神经痛的药物卡马西平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84,规格:0.1 g)。用法用量:初始剂量为每次0.1 g,每日2 次;第2 天后每隔1 d 增加0.1~0.2 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 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 g。治疗周期为4周。

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主要穴位: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阳[5,6]。选用直径为0.25 mm,长为40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可20010030号),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0.5 h,中间行针1~2 次。治疗周期亦为4周。

1.5 观察指标(1)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评分为百分制,共有10项评分细则,最高项评分不超过10分,做出治疗前、治疗后2阶段差值统计,比较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2 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指标为气血顺通、鼓腮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前额高度一致。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2 组治疗前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部神经评分比较 (± s,分)

表1 2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部神经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治疗前56.37±3.96 56.35±3.79 0.002 0.983治疗后87.25±4.92 73.21±4.26 12.763<0.001差值30.88±0.96 16.86±0.47 77.599<0.001

2.2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出现气血顺通、鼓腮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前额高度一致的总显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0.05)。见表2。

表2 2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各种不良因素导致的面部局部神经水肿,进一步促使骨性神经管受到挤压出现的面部循环性障碍疾病。其病因为病毒感染、自主神经不稳定或者供给神经营养的血管痉挛、缺血,或水肿而对面神经产生压迫[7,8]。周围性面瘫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全部麻痹,从上到下额纹变浅、眼轮匝肌闭合不全、口角歪斜。中医认为“口眼歪斜”多发于夏季和冬季,面部神经失调,气血不足,风热邪气侵入导致脉络空虚,从而促使患者体内静脉血液循环不畅造成面部肌肉松弛。对于面瘫目前采用综合治疗:予以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及抑制神经痛的药物治疗。相对于上述方法,针刺非常重要,且具有独特的优势[9,10]。以往大量的临床病例[9]证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及时间。此外,针刺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术后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经济实惠的特点。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unnybrook 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治疗能有效抑制患者病情,减少面部神经元的死亡,提高患者身体素质以及抵抗力。观察组治疗后出现气血顺通、鼓腮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前额高度一致的总显效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0.05),说明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众多优势。在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阳主要穴位进行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系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达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刺激感知神经,还可帮助患者静心安神以及调节阴阳平衡。针刺治疗面瘫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13]。针刺治疗面瘫是通过兴奋面部神经,扩张血管,调节面部局部经气血脉,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使面瘫患者康复。针刺治疗可明显减轻面神经受损程度,有效增加脑部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抑制血小板收缩,减少血管堵塞情况的出现,改善缺血性循环障碍。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面部肌肉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情况,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面瘫国药准字神经功能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