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探究
——基于对反转新闻案例的分析

2023-08-03 15:13侯茜苑
声屏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舆论信息

□侯茜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信息的碎片化、病毒式传播、舆论的情绪化等总是让情绪先行,真相滞后,由此进入后真相时代,并催生了“反转新闻”乱象。反转新闻不胜枚举,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从2013 年北京老外撞人事件、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成都男子暴打女司机案件,到举国关注的罗一笑事件、红黄蓝事件、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再到近几年公众舆论聚焦的北京打工寻子事件、“病媛”事件、成都49 中学生坠楼事件等,这些事件都以片面真实的姿态闯进大众视野,非常精准地刺痛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一跃居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几经反转,最终的落幕却与最初的面目大相径庭。这期间不乏学者对此类现象的多维探讨和研究,有的着眼于反转新闻的传播机制,有的聚焦于个别反转新闻案件的分析,有的致力于厘清反转新闻现象背后的动因等。反转新闻作为新闻本体的一种嬗变,自然存在多种综合因素,有的来自不良自媒体的断章取义,有的源于别有用心者的炮制,主流媒体当然也难辞其咎。主流媒体在这种畸形的传播现象中具体有哪些作为,这些作为有何影响,主流媒体如何在后真相时代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正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关概念阐述

后真相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生态和人们的媒介习惯都在悄然发生改变。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人们更容易被情绪所支配和操控,比起客观事实,情感和信念占了上风,真相本身反而退居其次,反转新闻泛滥成灾。对于这样的现象,英国《牛津词典》将其定义为“后真相”(post-truth),即“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也就是受众更愿意相信他们所感知到的事实,并把其当作“真相”。碎片化的传播使截取的真相像谎言一样误导人,每个人看到的只是部分真相,并开始呼唤符合他们想象或期待的真相。事件结果总是摇摆不定,真相总是姗姗来迟,受众和媒体总是在层层迷雾中接近事实。爆料—辟谣—澄清—再辟谣—再澄清,新闻真相就在这不断的反转中露出真面目,但这无疑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大打击。

反转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固有的认知是新闻事实与事件真相天然地划为等号,新闻报道与虚假信息总是势不两立。而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媒介生态环境畸形地发生改变,人们悄无声息地进入后真相时代,一种特殊的媒体产物——反转新闻应运而生。

反转新闻指的是针对同一新闻事实,媒体前后的报道内容呈现出较大差异,甚至与事件最初截然相反的一种新闻传播现象,舆论也在群体极化的影响下两极反转,立场对立。通常,反转新闻具有传播时间短、信息片面化、话题具有争议性、后续影响持续发酵等特点。注意力经济的崛起和受众媒介阅读习惯的改变使新闻不断反转,很多时候反转新闻已经成为人们到达最终新闻真实的必经之路。作为一种畸形的新闻现象,在当下的后真相时代泛滥成灾且屡禁不止,严重破坏舆论生态,降低媒体公信力,无疑是对传统新闻观念及伦理的极大挑战。

不同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的表现

求证缺位与真实迷失。2021 年9 月28 日,《健康时报》官网发布文章《“佛媛”之后再现“病媛”:精致的住院照,“生病”不忘化妆》,此后澎湃新闻将这则新闻转发至微博,并配有相关图片,一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病媛”指带精致妆容的住院女生,在网络上声称自己患有疾病,分享自己的痊愈过程,实则是以此为由带货,推销保健品、化妆品等。

“病媛”是继央视点名声讨“名媛”“佛媛”后出现的又一乱象,在医院假扮患者来博取眼球,一方面是对医院和病患的亵渎,另一方面也涉嫌虚假宣传,一经曝光立马遭到抵制与批判。舆论一边倒之际,新闻出现了反转。9 月29 日,文章中的当事人张女士发微博澄清,澎湃新闻配图仅是她住院期间由家人拍摄并发布在社交媒体的一张普通生活照片。之所以发布这样的信息,只是想鼓励病友对生活要充满希望,建立信心,以自己面对病魔的状态来传递正能量,本人并未从事过带货行为。张女士控诉澎湃新闻报道内容严重失实,并表示目前已经采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然而时至今日,澎湃新闻仅删除相关内容,相关工作人员称文章只是转载,拒绝对涉事女性进行道歉。澎湃新闻虽然没有直接报道,但转载行为本身就是对所传播事实内容的默许。很显然,作为深耕新闻领域的主流媒体,澎湃新闻在这次报道中放弃了对新闻事实的求证,仅依赖单一信源和主观判断,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妄下定论,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对当事人进行不实报道和舆论抨击,由此引发了恶劣的网暴行为。真实性缺位,在新闻传播中丧失了客观性和全面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当事人澄清事实后澎湃新闻又拒绝道歉,并未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如此行为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媒体形象,严重破坏了社会信任机制。

片面窥探与捕风捉影。2022 年1 月20 日,一条关于赴京打工寻子的新闻引发了无数网民的关注。《中国新闻周刊》首发《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的报道,称通过调查新冠感染者岳某流调轨迹,发现其在京打零工以支撑全家,同时寻找失联儿子,而有关地方公安机关推诿责任,不定位手机,三个月才立案,一时间群众哗然,纷纷将矛头对准当地公安机关,指责其不作为,敲击键盘群起而攻之。此文发出后,几家主流媒体也进行了转评。新华社发布评论《急难愁盼要帮,漠视群众要查!》,站在民众立场上呼吁“有关部门更应怀着一颗为民解难之心,不推诿,多作为”。后经过山东威海市公安局的调查核实,警方一则通报击碎所有不实报道:这是一起典型的旧闻新炒。案件发生在两年前,警方接到寻人报案,随即展开调查,后确认一威海男子(即岳某失踪儿子)已经死亡,但夫妻二人一直拒绝承认该事实,多次到有关部门提出寻人诉求。媒体和公众对于公安机关不作为的指责更是无中生有,该通报表示,在接到失踪报案后,当地公安机关不但想方设法寻找失踪者的下落,还在找到尸体后通过DNA 鉴定确认了其身份。至于公安机关不立案,通报中也给出了法律依据。

这是在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引导之下出现的两极反转,真假错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岳某和相关人员后得到部分事实,在没有求证于威海市公安局的情况下进行报道,公众关注焦点由病例活动轨迹转移到赴京寻子的遭遇。其他主流媒体的连锁反应,转载、评论等传播行为也使公众情绪由疑惑上升为愤慨。在如此闹剧中,主流媒体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事实的变动予以持续关注和介入,但这种关注是片面的,仅站在事件之外窥视真相,很难一睹全貌。这种介入也是表层的,通过对个别人物的采访,听取少数声音,缺少深入调查和多方求证,注定只能徘徊在真实周围,难以一探究竟。

主动介入与良性推动。2021 年5 月10 日,一条名为“成都49 中学生坠楼”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民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原因是一个名为“49 中林同学妈妈”的用户发文称,5 月9 日自己的儿子(成都49 中高二学生小林)从教学楼坠下当场身亡,但学校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将家长拒之门外。这样的极端案件除了引发网民一片唏嘘之外,更激发了大量网民和自媒体的“热心调查”。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涌现出各种猜测和造谣,无端猜测死因和莫名抨击校方,其中“阴谋论”甚嚣尘上,认为小林的死亡并非这么简单,背后隐藏了太多黑暗内幕。母亲的申冤、警方的细节缺失和自媒体的渲染,都给这起看似平常的自杀案件蒙上了不寻常的色彩。在真相未明之前,各路妖魔化的舆论早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并且愈演愈烈。

5 月11 日凌晨三点五十四分,@成都成华教育对该事件作出通报,确定为个人轻生。已告知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随后四川网警转发。十九点四十三分,@平安成华通报该案。

5 月13 日凌晨两点十一分,新华社记者连夜赶往现场和相关部门,采访新闻当事人以及案件关键人士,针对案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度调查和还原。林同学究竟是如何坠楼的,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救护车何时赶到等诸多备受关注的问题都得到清晰的解答,所有疑云和猜测被逐个击破。《人民日报》官微更是调取到铁证事实,还原小林从走出教室到坠亡期间的活动轨迹。

对于此类极易调动受众敏感神经的社会极端事件,媒体的报道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事件发生后理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和证实,在舆论涌现后及时进行理性引导,在谣言泛滥之际有力出面辟谣,主流媒体一系列专业性的举措加速了真相的呈现,也推动了案情的发展,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定海神针”的权威性。

主流媒体应对反转新闻的实践举措

强化把关,对信源多方核实与求证。网络平台的开放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具有前所未有的发言权,鱼龙混杂的信息里不乏大量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如何让网民不迷失在五花八门的信息瀚海中,如何让网民更高效地接收到真实信息,主流媒体的把关至关重要。

作为在媒体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主流媒体,一言一行事关整个媒介生态和网络环境,更需要建立严格的把关制度,提高把关意识,强化把关能力,在源头上有效阻断断章取义和捕风捉影的虚假消息,层层过滤不实的信息和谣言,以传播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为己任。

对于多元的网络信息源,主流媒体还应建立相关的事实核查机制。首先核查新闻来源,不管是来自个人、自媒体还是官方媒体的信息,主流媒体不能立马进行转载或转评,应该赶往第一现场或者走访落实,核查报道中相关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注意多方信源检验,广泛全面地进行调查证实,有效过滤掉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在新闻信息发布前,要对其真实性进行综合评估,如内容是否属实、立场是否中立客观、信息是否可靠全面。

健全舆论引导体系,及时辟谣。互联网平台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使得各类消息片刻之间人尽皆知,这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肆意传播提供了土壤。反转新闻往往伴随着舆情反转,极端对立的意见各自为阵,使得网络环境混沌交织,更有甚者会诉诸网络暴力,给新闻当事人带来困扰或不可逆的伤害。

舆论引导是媒体的社会功能,主流媒体更是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主流媒体要积极关注网络舆论,特别是有争议的热点事件,紧密检测舆论走向,及时主动进行引导。首先密切关注民间舆论和网络舆论,然后根据多元渠道信息判断舆论影响力,并从中提取舆论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和研究,坚持线下联动,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需建立起有效的辟谣机制。对谣言要及时求证,迅速应对,让事实说话,同时确立“网络爆料”警戒线,预判可能掀起舆论浪潮的热点新闻,对可能出现的声音和疑问提前做好预案。对虚假信息要重拳出击,粉碎谣言并阻断其散播;对偏航舆论应一锤定音,回归风向标步入正轨。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在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信息垄断的格局被打破,为追求时效性和流量,争抢第一,许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热点事件,对于事实不进行核实,随意散布谣言,无疑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损耗,漠视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专业主义是每一个传媒机构和媒体人始终要恪守和追求的,它代表了新闻从业者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准则。主流媒体作为传播格局中的主导者,发挥着强大的旗帜作用,在众声喧哗之中更应做好表率,新闻专业性需要再升级。新闻工作者作为主流媒体工作人员,要始终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浮躁的后真相时代静下心来,不忘初心,确保每一条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始终坚持实事求,并以群众为中心,重视社会效益,避免舆情反转现象的频繁发生。

结语

在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严重扰乱社会舆论,主流媒体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那么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流媒体要穿透信息雾霾,在舆论的浪潮中保持定力,一是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预设立场,不要随意搬运互联网素材,强化把关机制,过滤掉不实和不当的片面信息,对碎片化的网络信息进行多方核实与求证,力求还原事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二是要发挥好舆论风向标的作用,健全舆论引导体系,实时检测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用权威的实证粉碎谣言,用强有力的调查一锤定音;三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主流媒体的基本底线,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活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原则,真实、客观、全面是捍卫公信力的信条。主流媒体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在后真相时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猜你喜欢
舆论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展会信息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