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自由精神

2023-08-02 06:23纳薇玥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道教道家

纳薇玥

李白是我国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的艺术宝库中,李白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风格,而且创造性地融入了道教思想,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先通过分析李白诗歌自由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再进行具体阐述其具体表现和风格辨析,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并了解李白的自由主义风格。

一、李白诗歌自由主义风格的形成

(一)时代背景

李白在盛唐诗人中可谓独树一帜,展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用酒来净化天性,并用诗歌来抚慰灵魂。他创造了继屈原之后,又一难以企及的唯美主义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具自由主义风格,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现实的嘲讽与批判。在李白五岁时,举家迁址。青年时期的李白与道教高人隐居山林,学习炼丹和修行。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正是唐朝盛世,这时期,社会稳定,形成了开明、包容的文化氛围。在古代,许多文人因为遭遇排挤,在朝廷没有容身之地,他们时常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就有李白。他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却不被重用,这在其诗歌内容中也有所表现。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对于文人而言更加符合天性,这时,道家所推崇的逍遥自如就成了释放这类文人内心苦闷、向往自由的所在。

(二)自身因素

唐朝由盛转衰时,李白非常渴望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但这些现实枷锁的压制和限制使他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格,这使李白在精神家園中得到身心自由和精神慰藉,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他不像屈原自沉汨罗,不像陶渊明躬耕自然,不像王维沉寂体悟,而是悠游于祖国大好河山中,在漫游中寻找寄托生命理想的诗歌真谛。李白无疑是孤独的—是那种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生于人世不被理解的孤寂。渴望救世,却只能避世的人生苦痛,促使他郁闷、孤寂,他对此也十分不甘心,因而时常以豪放的口吻诉说人生理想。这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他自由主义的体现,也是他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展现。

二、自由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

(一)浓郁的情感色彩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首句并没有直接写景观,而是发出一句感慨,运用重叠和对称形式直接将内心郁闷之情抒发而出。紧接着,诗中写道:“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描写了一幅秋燕南飞、高楼巍峨的景象,让人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凸显了诗人心情的转变,也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诗歌风采。诗人通过感慨的语句再巧妙地转入景观描写,将抑郁之情挥去,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能沿着诗人的感情线不断探索。

李白的诗歌往往由悲而豪,与现实的悲哀作斗争,这是他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是他在反抗命运中的骄傲。但是,现实是如此的强大与残酷,粉碎掉无数人的理想。因而,李白只能寄情于诗歌与美酒,内心对自由的憧憬更加强烈。同时,诗人每一次的梦回酒醒处,都是一次次无声的抗议。诗人在醉梦的世界里,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的激情投入个人理想,把最大的力量投给自己的灵魂。毕竟是醉了,是在梦里;当酒醒的时候,还是要面对现实,诗人开始以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每当回忆往事时,诗人不禁发出醉酒梦醒后的愁更愁。正如“举起酒杯”和“驱散烦恼”一样,诗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反之使得悲伤加倍。当诗人清醒而无奈地面对现实时,他得出了“人生是由绝大多数痛苦组成”的结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只是暂时的,但这首诗所记录的直接感受无疑表明了诗人的感受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强烈的批判性

李白在长安的三年政治生活,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表面上看,他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与优待,但当权的宦官在暗中诽谤他,李白便写了很多诗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不满,也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攻击和批判,这些诗歌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例如,《行路难》揭示了诗人在其残酷的仕途上的悲剧命运,但他不会为了理想而放弃奋斗。李白在诗中倾注自己的痛苦和怨恨,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在李白入仕后所创作的诗歌。虽然李白一心报效朝廷,但始终不被重用,且其自我个性受不了封建礼制的约束,被佞臣陷害,被贬他乡。该作品就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其中经典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彰显了李白此时的心境和情怀:一方面,诗人不安于现状,坚持自己所想;另一方面,抒发自我心胸的豁达。例如,在其作品《古朗月行》中,诗人就将自己比喻为后羿,体现了自己悲怆、郁郁寡欢的心情,其表达为“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诗人在理想上的幻灭,使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理想的失望使诗人认识到政治的黑暗,在诗人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以至其诗歌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反映现实。因而,李白只能从诗歌中找到慰藉,去批判当时的社会,以此来获取心灵上的慰藉。

(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李白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经历了唐朝的繁荣和安史之乱。李白仕途中的离径行为是道家政治思想与老子哲学的体现和巧妙运用。李白的价值观并不消极与世俗,其诗歌既表达了道家的政治思想,又蕴含着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在《留别王司马嵩》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动荡因素。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和受老子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李白写下了很多至关重要的诗歌,如《蜀道难》《丁都护歌》《关山月》《乌栖曲》等,讽刺和批评统治者的冷漠,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李白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希望统治者能够改变,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李白的一生一直在“仕”与“隐”的纠结中挣扎。与大多数儒家学者不同的是,他没有走共同的科举之路,来寻求名利。相反,他周游世界,在大自然释放心情。唐玄宗因李白罕见的才华召他进京。然而,这条“捷径”并没有走多远,他就受到小人的诬陷,被一路贬官,受尽苦楚。他的才能并没有在仕途上被完全地发挥出来,同时这也是李白抑郁不得志的重要缘由之一。他总是有一种对未实现的抱负的遗憾,饱含对社会强烈的不满,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甘。

三、自由主义风格辨析

(一)主观想象道教思维

1.道家思想对其本身影响

很多研究学者将道教思维比喻成原始思维,简言之,它只是对概念做了宽泛的概括,无法根据事物本身特征作出详细的解释,对一切无法解释的都用“万物有灵”来概括。而李白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则与道教思维是一致的,这也奠定了李白的思想风格。基于此,他才创作了《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想风格,即他对现实的关心和批判的政治态度。

2.道家超然世外的思想在其作品中的流露

从道教视角看,李白的思想风格具有鲜明特征。当代很多文学作家都在研究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总结为雄壮豪故、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这些总结和研究都是从文学角度出发的,而忽略了李白诗歌真正所表达的内容与精神内核。这要从时代背景去分析,也就是说在道教盛行的唐中期,李白的创作风格与道教宣扬是有紧密联系的。不难发现,李白的创作风格在他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描写都是信手拈来,也得益于他常年游走大好河山的经历。李白的诗歌具有力量,其气势多数是磅礴的,除了自身游历影响外,还与道教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李白正在转向“仙道”,所以不能被认为是被动回避。另一方面,他又是现实政治中解放被压迫个体精神的一种方式。所以,“仙道”也是李白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情感景观一样。

3.思想情感的寄托

在分析李白的作品时,我们先要明白其构建的绝美意境,捕捉到其中恣意的情感。李白向往超然世外、无拘无束的神仙生活,正是其内心自由精神的流露,使他强大的个人精神获得了自由,也有了释放空间。在创作中,李白更多的是个人精神的表达,其诗风大都是放荡不羁,充满了强烈的自由色彩。《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写的是炼丹之事,诗人期望通过炼服金丹,便“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莺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能上天入地,周游八极,正契合了诗人自由不羁的灵魂期盼。现实的政治形势迫使他走上了独特的道路,但他拯救世界的热情和改变社会的努力并没有消失。李白对世界的热情仍然存在,这就是他的情感高歌。

(二)自塑仙风道骨

李白的自塑仙风道骨、自我羽化都是来自道教神话影响,仙风道骨的色彩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我们通过后人对李白的封号“诗仙”就可以看出来。李白自称“诗中仙人”,他以高姿态看尽人间坎坷,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演绎了各种仙境,给那些悲痛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想象。这一系列的作品体现了李白的无限畅想和非凡意识。

在李白的作品中,精练的用词和用句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正是道教的神话色彩才造就了李白的想象空间,因此道教无疑被认为是李白诗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推动者。当然,把这一切都归功于道教的影响是片面的,没有强盛的唐朝强大的国力和开明的政策作为背景,恐怕没有一个诗人能有那样的胸怀和勇气。事实上,正是因为道家和道教的美学种子在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才形成了艺术之花。只有这样,它才能显得如此纯净、灿烂和多彩。

(三)运用道教题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杆,道教已经发展成为主流文化,因而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打上了道教文化的烙印。同时,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学创作的源泉,为创作者提供了营养。时代的发展与道家学说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历史朝代的不断变化,道教的浪漫色彩也发生了变化,如神话内容和人物表现发生了变化,还有对道教教义的重新诠释。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充分利用道家的材料,创作了不朽的诗篇。道教描绘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及时地享受生活,它的思想符合人们的需要。因此,文学创作与道教发展相辅相成。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会越来越客观,道教文化的发展也必然会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变化,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

李白一生喜欢游名山,甚至常在梦中游仙山。他把自身的情怀和理想融入一次次山水游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李白具有一种英雄精神,驱策着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精神,这些个性构成了他的山水艺术感观的类型,即突出壮美的力量和气势磅礴的山川,表达豪迈的情怀和雄壮的思想的艺术感观。他赋予山川一种崇高的英雄气概的美感,他对伟大的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是对长远眼光的赞美,更是为生活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赞美。与其说李白诗作中的风景是对自然的生动描绘,不如说是其自由情怀的寄托。

李白的作品背后折射出来的更多的是社会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研究唐代历史的文學基础。他的很多作品包含了李白超然世外的自由思想,也从侧面反映出道教文化特色。李白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旗帜,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他个性张扬,不愿受封建礼制约束,而他所创作的诗歌等作品也被赋予了浓厚的自由主义风格。深究其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很多都是有感而发,折射出了李白内心的独白。

本文主要研究了李白诗歌中所蕴含的自由主义精神,通过深入剖析其人生经历、所创作品,解读诗人本身,使读者感受其作品中传达出的自由主义精神。由于篇幅限制,研究内容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可以在未来研究中更加优化。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道教道家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西夏道教补议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