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伍
小时候,我对读书这件事还没有什么概念,既不是被迫完成谁布置的阅读任务,自己更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只是喜欢在有空闲的时候随便翻看一下。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候读书的瘾头还真是挺大的。
记得那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里有一套图书,书名叫《动脑筋爷爷》。具体因为什么会喜欢上它,我也不太清楚,总之,那时候就是超级喜欢它,原因应该是有两个方面吧。
其一,这套图书是彩色版的,色彩非常鲜艳,因为那时候看到过的大多数书籍是白纸黑字,插图都是黑白的,就连那时候的小学课本也基本上是黑白版的。语文书上除了封面、封底有彩图,再就是目录前边有两个彩页,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彩页都是重点课文的插图。所以,我对彩页甚是喜欢。记得那时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用蜡笔给语文课文里的黑白插图上色,看到自己语文书里的所有课文插图被填涂得花花绿绿的,感到特别骄傲和满足。
其二,在這套图书里边能找到很多令人好奇的科学问题,而且通过阅读几个小主人公的对话,就能够找到答案,更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这种好奇心。儿时天真的我,一看到如“冬天的井口为什么会冒着白气?”这样的问题,就会特别好奇,非常想知道答案。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越看越来劲儿,越看越入迷。
后来,我把这套《动脑筋爷爷》看完,就又喜欢上另一本书,书名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记得那时候,小学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会有这本书,但内容不同。
那时,学校里没有图书室,所以每学期发新书了以后,我都会特别兴奋。还会爱不释手地给每本书包上书皮,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把新发的书统统大致翻看一遍,再有选择性地、如痴如醉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记得那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提前把语文书中没学过的课文都通读不知多少遍,有的课文还没等学,就能够流利地背诵。一学期下来,基本上全册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和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能被我们背得滚瓜烂熟。从第一课开始,每篇课文的题目我们都是啥张嘴就来,根本不用迟疑。没事的时候,我们还会从一年级第一册开始,按照年级和册数的先后顺序依次背诵古诗和要求背诵的课文,并在家人面前展示一番,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读完了,我就只好把目光转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那时候的我,真像是在汲取营养,当满足不了自己的阅读需求时,就会疯狂地去找资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为了在和小伙伴们讲读书的故事时可以有话可说,不至于接不上话茬儿。最主要的是,那时候都有一种“比”的精神,谁都不想被别人超过,所以自己就偷偷地下功夫。我记得,那时候我把自己书包里本学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看完后,就会偷偷地翻哥哥的书包,把哥哥那个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拿来看。当时,我家兄弟五人,有三个哥哥在小学,他们的书包没有一个能幸免,个个都是被我悄悄地翻得底朝上。那时的我还是讲信用的,从哥哥那儿拿过来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看完以后,会第一时间完好无损地悄悄再还回去。虽然那时的我还小,却懂得“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规则。因为一旦不讲信用,哥哥们要是不让我翻书包,估计就没有书可读了。现在想想,那时还真是挺明智的。
回想起儿时读书的那些事,真是感受颇深,回味无穷。联想到现如今的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都不是很浓厚,可能也是信息时代网络查阅功能的便捷和手机世界过度诱惑的缘故,让孩子们很少静下心来好好多读几本书。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希望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阅览室里孩子们能够争先恐后地尽情挑选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真正地用心去读,因为读书真的可以让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