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湘烨,贺剑武,臧云飞
(1.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2.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土木与测绘工程系 广西 南宁 532100)
A级旅游景区是优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载体,在吸引游客、拉动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上有着重要作用,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和空间分布格局已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1]。
国外学者对旅游景区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和方法较为多样。研究区域不仅集中于单个的城市[2-3]还集中于经典的旅游线路[4],研究内容上着重于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5]、景区价格[6]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利用定量定性结合、数理大数据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7-11]。国内学者对于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在研究区域上大多聚焦于国家[12-14]、城市群[15-16]、省域[17-19]、市域[20-21]等层面;研究内容不仅集中于A级旅游景区还针对某特定属性的A级旅游景区[22-23]的空间分布特征[24-25]、空间分布演变特征[26-27]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方法上主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法[28]、数理统计方法[16][23]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并借助传统计量模型[14]、质性分析[25]、空间计量方法[15-16]对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目前,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演变以及将民族文化纳入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文章较少。
广西是知名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底蕴较为深厚,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9]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因此,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深入探析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以期为广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是指通过比较平均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值来测度点状地理要素的分布类型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30]:
式中:R为标准最邻近距离指数;robs表示观测模式平均最邻近距离;rexp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dmin表示每个A级旅游景区到其最邻近距离点的距离;si为研究区域的研究对象;n是研究对象的数量;S是研究区域的面积。当R=1,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随机分布;当R<1,表明广西A级景区呈集聚分布;当R>1,表明广西A级旅游级景区呈分散分布。
2.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能够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周围的点要素密度,能够直观反映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集中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31]:
式中:n是观测量,h是带宽,k是核函数,di是估值点到事件i处的距离。
3.重心转移
重心转移分析能够确定地理要素的重心区位及研究时段内重心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计算公式如下[32]:
重心移动方向公式:
重心移动距离:
式中:X、Y分别表示区域地理要素重心的经纬度;Xi、Yi分别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重心的经纬度;M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的某种属性的量值。θ表示重心移动的方向,用角度(-180°<θ<180°)来表示,正东方向为0°,逆时针旋转为正,顺时针旋转为负。D表示重心移动的距离;s、k分别表示不同年份;(Xs、Ys)、(Xk、Yk)分别表示第s年和第k年的区域重心的经纬度;Cg为常数,取111.111,是把经纬度转化为平面距离(km)的系数。
4.空间自相关
全局Moran’sI指数用于表达广西A级旅游景区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空间相关性的整体趋势[33]191,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在[-1,1]之间,I<0表示不相似的值趋于互相毗邻,存在空间负相关,I>0表示相似的值趋于毗邻,存在空间正相关,I=0表示不存在空间自相关。n为研究单元个数,wij为空间连接矩阵,当区域i和j相邻时,wij为1,不相邻时为0。xi和为属性分别在第i点的值和研究区的均值。
5.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劲峰空间分析小组开发的一种计量方法,用来探测空间分层异质性背后影响因素,模型如下[33]:
式中:h(h=1,2,3…,n)为Y、X的分层;Nh和N分别为层h和全区的单元数;σ2h和σ2分别是层h和全区的Y值方差。q为[0,1]之间的数值,值越大说明Y的空间分异性越明显;如果分层由自变量X生成,则q值越大表示自变量X对属性Y的影响力越强,反之越弱。
1.数据来源
研究时段内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坐标借助百度地图和天地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确认。广西行政区划边界数据、河流水系数据来自全国地理资源信息目录服务系统(1∶1000000);植被指数(NDVI)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海拔高度来自于地理空间数据云;民族自治县、民族乡名单来自《中国民族统计年鉴》。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s://www.ihchina.cn),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http://wlt.gxzf.gov.cn)。
2.研究时段选择
中国自2001年开始评定A、2A、3A、4A级景区,2007年评定了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35-38]等国家政策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A级旅游景区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在A级旅游景区评定初期,参与评定的景区数量较少,同一级别景区质量良莠不齐,考虑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皆强调了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所以文章以5年为间隔,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研究节点。
根据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坐标,利用Arcgis10.6(全称为arcgisdesktop10.6,是由esri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供GIS专业人员创建、分析、管理和共享地理信息,以便决策者做出明智可靠的决策。)中平均最邻近工具分别计算出广西2010年、2015年、2020年A级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指数如表1所示。研究时段内,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比率小于1且P值均为0,表明研究时段内广西A级旅游景区呈集聚分布。2010年的广西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零星分布于各市。其中,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最邻近比率在0.5—0.7之间波动起伏,但均大于0.5,说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较集中,A级旅游景区开发的均衡性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表1 广西A级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及分布类型
运用Arcgis10.6中的空间分析模块下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0年、2015年、2020年广西各市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
2010年南宁、柳州、桂林的核密度值相对较大,分别是0.352、0.211、0.313,说明A级旅游景区集中于南宁、柳州、桂林。2015年在南宁、桂林、柳州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值高速增长情况下,出现了贵港、玉林、梧州、钦州等中密度城市。2020年来宾和河池的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值较低,分别为0.391和0.384,其余城市皆大于0.400,说明来宾和河池的A级旅游景区增长速率较慢。研究时段内,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核密度逐年增加,但仍存在A级旅游景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通过Arcgis10.6中的平均中心工具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重心进行分析。2010—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重心由北向南迁移,广西A级旅游景区重心逐渐靠近广西质心。其中,2010—2015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重心向南迁移27.30公里,2015—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重心向南迁移10.37公里,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距广西质心37.52公里,说明近10年来广西南部A级旅游景区增长速度高于广西北部,2010—2015年时段是广西南部A级旅游景区快速增长阶段。
利用Arcgis10.6的空间自相关工具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Moran’sI皆大于0且小于1,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呈现正相关特征,不是完全随机分布,即广西A级景区核密度较高(较低)区域在空间区域上显著聚集。
表2 2010年、2015年、2020年广西A级旅游景区Moran’sI数表
为讨论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变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地区的特征,综合选取自然环境[26][39]、社会政治[28]、民族文化[17]、经济发展[25]等4个方面共选取10个指标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变特征进行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机理分析。A级旅游景区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状况、植物资源、河流水系等,其中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较大的是植被指数(NDVI)、海拔高度、河流水系。社会政治因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社会政治因素包括人口规模、政府政策、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等,本文将社会政治因素概括为政府支持、常住人口、公路里程等具体指标。民族文化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把民族文化因素概括为民族自治行政区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经济发展状况对A级旅游级景区分布有着较大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旅游经济、政府财政收入等,本文将对景区形成较大的因素概括为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两个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选取
(1)自然环境因素。植被覆盖率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有着较大的限制作用,植被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A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和分布,自然旅游资源型景区在植被覆盖率大的地区分布较广,如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海拔高度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布有着限制作用,自然旅游资源景区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人文资源旅游景区较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如园博园、科技馆、古城遗址等。河流水系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能为人类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同时河流水系也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自然旅游资源,是水文景观类景区开发的基础,对水文景观类景区的形成及分布影响较大,如桂林漓江景区、崇左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柳州百里柳江景区等。
(2)社会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其中人文、地理特征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A级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分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A级旅游景区规划与评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政策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发展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地旅游市场和旅游业从业人员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常住人口决定着本地旅游客源规模以及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从而影响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交通便利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交通便利性较强的旅游目的地能够与客源地保持较好的联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
(3)民族文化因素。本文用民族自治县的数量表示民族自治行政区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依赖于人文地理、风情民俗等特点形成特有的A级旅游级景区,例如柳州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南丹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景区等。
(4)经济发展因素。人均GDP能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业水平高,更有条件对A级旅游景区进行投资与开发。第三产业占比能较好地反映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由于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海拔高度、河流水系指标变化微弱,所以3个时点的海拔高度、河流水系采用静态数据。河流水系(x3)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资源信息目录服务系统(1∶1000 000),同时构建0~5km的缓冲区。考虑对A级旅游景区形成与发展起作用的政府政策以及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选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旅游”次数[15]和各地级市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得分对政府支持指标进行表征,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得分为5,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得分为1,若以上称号有重复的地区则以最高等级称号为准。广西A级旅游景区影响因素如表3所示。
利用Arcgis10.6软件对广西创建10km*10km的渔网,将栅格化后的因变量核密度以及所有自变量提取到网格点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进行探测分析。
(1)因子探测结果。探测结果q值表示该影响因素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力,探测结果如表4所示,本研究选取影响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因素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各时段影响因素的总q值发现,河流水系(0.6397)、公路里程(0.5351)、人均GDP(0.5891)、第三产业占比(0.5360)的总q值皆大于0.5,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力较强。广西拥有漓江、柳江、贺江、西江等众多河流水系,河流水系制约着A级旅游景区分布,不同的河流景观结合旅游目的地特征能够形成其独特的A级旅游景区。公路里程反映旅游目的地交通条件,在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中旅游交通是一个重要指标,表示A级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从而影响着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表示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旅游业发展情况,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好,旅游人才储备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水平高,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促进A级旅游景区的形成与发展。
表4 2010年、2015年、2020年各影响因素因子探测结果(q)
(2)交互探测结果。交互探测结果表示任意两个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是增强还是减弱,结果如表5所示。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后呈现出双因子非线性增强或者双因子增强,即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后皆大于任意一个影响因素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是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表5所示,河流水系与其他影响因素交互后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较大。2010年河流水系与人均GDP交互后到达最大(0.388),2015年河流水系与常住人口交互后达到最大(0.406),2020年河流水系与人均GDP到达最大(0.426)。这也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5 2010、2015、2020年各影响因素交互探测结果
本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利用2010年、2015年、2020年A级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数据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时段内,广西A级旅游景区呈集聚分布,核密度逐渐增大。(2)研究时段内,广西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重心由北向南迁移,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关联特征,即广西A级景区核密度较高(较低)区域在空间区域上显著。(3)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影响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河流水系、公路里程、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另外,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后皆大于单个影响因素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
广西是全国的知名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不断地影响着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动。但A级旅游景区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品牌优势、整合民族旅游资源等角度出发,为实现广西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旅游景区空间布局,推动旅游景区均衡发展。兼顾考虑广西A级旅游景区分布情况,着力发展河池、来宾A级旅游景区数量,逐步优化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布局。
(2)打造旅游景区特色品牌,突出景区地域特征。充分利用广西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以喀斯特岩溶风光、天然山水景观、红色文化遗址、休闲旅游康养、跨境异国风情体验等为主题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旅游景区,实现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种类多样性。注重区域内旅游景区互动,加强优势区与劣势区的联系,动态调整A级旅游景区内部特色项目,以期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3)整合民族旅游资源,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相比于自然景观类的A级旅游景区,游客更偏好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5G、物联网、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高新信息技术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景区内部项目,丰富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实现真正的“下马观花”。打造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将各类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后,通过常驻展演或让游客亲身参与的方式,突出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形成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