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卡拉OK

2023-08-02 21:12沈彬
新民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黄鹤楼卡拉唐诗

沈彬专栏作家假裝专家,低空观察

很难评价这《长安三万里》。喜欢的说,这是一场电影票里的“梦回大唐”,不喜欢的说,这就是用唐诗生硬拼接出来的PPT电影。

回答《长安三万里》是什么样一部电影前,似乎要回答另一个问题——唐诗是什么?

唐诗是学龄前儿童向长辈展现的才艺,唐诗是小学生每个学期的默写,唐诗是写文章时用来点缀的亮点。据说,带着孩子看这部电影的家长,不少也是怀着功利补一补“大语文”的心态,甚至还有家长贴心打印了电影里涉及的40多首唐诗。

然而唐诗不只是语文课,还活在我们血脉当中,就算学生时代不喜欢背的唐诗,也会沉淀在我们的审美当中,写入我们生活的底色,被悄悄放到了DNA里等着某一个爆发点。

拿《长安三万里》反复转场的黄鹤楼来说,说到这座黄鹤楼,武汉人一般都会鄙夷地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古董”,甚至还有电梯。但黄鹤楼就在那里,就活在李白的诗里,只要中国孩子还在背唐诗就会知道这座楼,就会在机缘巧合之下拜谒这座楼。

黄鹤楼,仅仅明清两代之间就被毁过7次。但是如果李白的“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真的,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真的,楼前的长江是真的,那么这幢钢筋混凝土的黄鹤楼便也是真的。

黄鹤楼、廿四桥、边关雪、陇头沙、洞庭浪、长江水、江湖饮、胡姬酒、灞桥柳、渭水风、谢氏春闺、卢家玳瑁……这些就是唐诗,中国人随时可以卡拉OK一下,随时能在唐诗卡拉OK中得到精神充盈、血脉苏醒、审美娱悦。

文学,从来不能指导生活,文学只是给你启迪和安慰。

电影院里孩子们情不自禁跟着情节一起背唐诗,影院俨然成了大型唐诗卡拉OK包厢。

卡拉OK可以说是“现代礼乐”,而在影院里的集体唐诗卡拉OK,或者就是当年让孔子欣喜的“弦歌不辍”吧?一名电影评论人说,建议观众不要制止小朋友背诗,这是美好的声音,是属于中国影院的独特浪漫。

当然,孩子是无法完全理解唐诗的,唐诗作为经典文本的魅力就在于经得起千年反复咀嚼、不同人生阶段的品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下的人生况味,古代人都有,也都有写,只是未必能品读到。

以前,一直不觉得杜甫的“岐王宅里寻常见”有什么感人的地方。直到《长安三万里》当中把岐王府里首次见到李龟年的杜甫,刻画成缺了一颗门牙的小孩。岐王李范41岁时就去世了,没有看到杨太真入宫,没有看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更没有见证9岁的杜甫变成那个我们熟悉的老杜。而这个孩子终究长大成人,亲罹战祸、乾坤扭转,背负着成年人的苦痛、愤懑,终于见到了儿时曾经仰望过的故人李龟年,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绪?只能淡淡化作一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寻常”两个字太寻常,却也平静地道出人生的况味。文学,从来不能指导生活,文学只是给你启迪和安慰。

《长安三万里》里有家道中落高适的汲汲于功名,有旷逸不羁的李白干谒于富贵之家,他们是文学史上的巨星,中华民族的精神天花板,回到具体的成长、生活场景当中,却也只是急着求一个编制的职业打工人、“小镇做题家”。但是,他们终究是伟大的,他们把生活的不幸、彷徨、焦虑定格进了诗里,供后人品鉴、共鸣、共情。

唐诗是容器,名胜是场景,少年时不爱背的唐诗,终究成了一辈子的卡拉OK。

猜你喜欢
黄鹤楼卡拉唐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难忘黄鹤楼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最强“伴奏师”——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