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有最可爱的一群英雄们

2023-08-02 18:48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志愿军祖国英雄

孔冰欣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难忘历史,心血烫热。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危机降临、强敌来犯之际,未惧迎头出击,为的是身后的锦绣山河,为的是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苦。

上下五千年,家国万余里。神州无恙,虽死不悔。

英雄儿女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填词、刘炽谱曲、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实在太过优美、太过深情、太过经典,忍不住先把歌词全文摘录。此片讲述抗美援朝进入最关键的决胜阶段,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期间,暗中调集大量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上甘岭,进而夺取五圣山,增加谈判的筹码。在上甘岭守卫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面对比我方多得多的敌军,志愿军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顽强抵抗,以拖延美军时间、粉碎敌人阴谋。连队在连长张忠发的带领下,与美军浴血奋战。虽然坑道里的环境恶劣,而且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但是志愿军硬是坚守了24天,为中朝联军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电影《上甘岭》。

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这片古老而温暖的土地,是中国人永远的牵挂。歌曲里的那条大河,那条中国人心里住着的大河,风起时,激流翻滚,席卷天地;夜深了,静静流淌,水月溶溶漫我身。它实质上是影片中志愿军的生命源泉,因此,连队死守坑道多日,不堕志趣,捉小松鼠,讲三国评书,吃扎嗓子眼儿的压缩饼干,一个苹果在指挥员、战斗员、伤员手中来回传递,都不舍得咬下第一口……画面外,观众更联想起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接替《我的祖国》,在壮丽的音符中延续、强调了“何惜百死报家国”的不灭情怀。这部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与《上甘岭》同属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贡献了一个惊风雨泣鬼神、名垂“红色浪漫”的银幕形象:王成。敌人步步迫近,战友接连倒下,孤胆作战的他,用步话机向后方指挥部发出了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向我开炮……这句台词简直如同魔咒,直接控制了老一辈的泪腺开关,每次重温《英雄儿女》,他们大约总会在“向我开炮”的时候,为拧开爆破筒后盖冲入敌群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而哽咽颤栗。看懂了的观众深深明白:从北国到南国,从山川湖泊到平原江海,为了守护记忆里最明媚的春光,我们也许要付出最惨烈而心痛的代價。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海报。

《上甘岭》与《英雄儿女》堪称两座丰碑,令后来者难免生出“望碑兴叹”之感。而近几年来,口碑较佳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当属2021年上映的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曾经,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下了。《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他们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导演宋坤儒表示,有些话,还是要说,有些话,必须要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2018年那个月光满地、万物俱静的午夜,我是否还会像当初一样,热血上头,不管不顾地决定拍这部电影?答案是,我会的。能有机会拍摄出这部电影,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这些志愿军老兵的青春之歌,是最可爱的人的真实脸庞,是和正在与世界倒计时告别的爷爷奶奶以热泪托付我的许国故事。”

“我不是历史学家,更不是军事学家,我只是一个终日疲于工作和五花八门App大数据推送下,被动吸收所谓碎片资讯且忙着生计的中年人。很惭愧,我在拍摄这部电影前,对于抗美援朝这些亲历者,这些战士,这些英雄,很少关注。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当年还是一群十七八岁的普通年轻人,却敢拼、敢打,为了正义和祖国,在异国他乡为中国人民筑起一座血肉长城,用他们的血,用他们的命,为此刻正在和平生活的我们保障了71年的安全,这是何等的悲壮和热血!”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知道当年的年轻人的故事,老兵年事已高,再不拍就来不及了——这是宋坤儒在拍摄时的唯一想法。他要拍下来,给这一届观众看,给更多的后来人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自己置于残酷战场,在白山黑水间,在刀头剑首中,在寸尺争夺的阵地中,用枪,用刀,用手,用牙,用意志,用能用到的一切,匍匐,厮杀,冲锋,牺牲,拼光了全部力气,只为了理想中的祖国能够不屈服强权地站着,永远自信地站着。

1950年,他们拼尽所有,替我们打了一仗。

一个山头一个人,只要一个人在,最后一滴血还在,山头就在。

大片来袭

《1950他们正年轻》胜在口碑,但票房却远不及《金刚川》《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及《狙击手》。

《金刚川》试图变换叙述视角去重述一个核心事件,但文体上、结构上、外部的变换,目的是为了让人对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或者更深刻的认知,而该片只是玩弄结构本身,加上比较仓促的标准式人物建构法,无非起了某种将短故事抻长的作用。《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投资更大、主创团队阵容更豪华,狂轰滥炸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大片”,然评分也只比《金刚川》高一些而已。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这两部影片多少体现了国产电影工业化的显著进步。此外,大战前夕,平河终于对伍万里说出他的哥哥伍百里牺牲的真相,而伍万里却回答,全七连都是他的哥哥——这场戏算是点题一笔,寓意战士们早已亲如兄弟,因为保家卫国的共同目标,每个人从自己的小家来到人民的部队这个大家,在精神层面高度共通。这份愿为彼此牺牲的纯粹情感连接,恐怕只有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才能铸就吧。

《上甘岭》与《英雄儿女》堪称两座丰碑,令后来者难免生出“望碑兴叹”之感。而近几年来,口碑较佳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当属2021年上映的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

《狙击手》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群体事迹改编。1952年冬至1953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了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史称“冷枪冷炮运动”。在连长带领下的狙击五班战士枪法过人,成为敌军的心头大患,班长刘文武更成为重点狙击对象。为重创狙击五班,敌方调配精英狙击小队,配以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迫使狙击五班战士大永等人为救同伴进入其设好的险境之地。但正当敌军打响自己如意算盘之时,他们未料到,被他们当作诱饵的侦察兵亮亮身上其实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影片还是有点想法的,编导努力在“克制”,如果剧本打磨得更精细些,就好了。

电影之外,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更拍了“亮剑”的全过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为代表的人民军队高级指挥官,派往朝鲜作战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为代表的志愿军指战员等,该剧皆有涉及,视野宽广,面面俱到。《北京日报》评论:《跨过鸭绿江》张弛有度,在戰争叙事上也讲究悬念丛生,很多抗美援朝往事都在剧中生动再现,其中不乏三十八军在第一次战役中首战贻误战机,在第二次战役中一雪前耻获称“万岁军”这样的历史故事。剧中发生在志愿军司令部庆功宴上,彭德怀痛批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一场重头戏张力十足,成为剧情跌宕起伏的转折点。《人民日报》评论:《跨过鸭绿江》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热情讴歌了英雄儿女,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那段光荣历史。该剧全方位为观众展现了抗美援朝的起因、经过、防御、反击以及最后的胜利。……场面宏大、真实震撼,逼真地再现了弥漫血与火的抗美援朝战场。一些业内人士称,这部剧说理浅显明了,抒情真实感人。宏大的叙事格局和催人泪下的战争场面相结合,引人思考,促人奋发 。

但,亦有观众认为,讨论度相对没那么高的剧集《战火熔炉》,部分细节可能做得更到位。《能文能武李延年》是电视剧《功勋》的第一单元,聚焦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延年的故事,真实还原了李延年和战友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顶住敌人数次反扑、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英雄事迹,也受到了观众一定程度的认可。

最后展开聊聊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离今年国庆档尚有近三个月,可这部电影已经露出剑指十月之姿。很多观众大概容易产生一个疑问:这些年我们已经拍摄了不少抗美援朝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答案是:据分析,之前拍摄的抗美援朝电影,它们的片名要么指向一个具体的战役地名,要么指向具体的军人个体。《志愿军:雄兵出击》将是同类影片中第一部,在片名出现“志愿军”这样一种全称的指代,即,该片将是第一次以完整的时空维度去表现这场举国之战从前线到后方,从军事到外交的整体格局。《志愿军:雄兵出击》要表现最壮观的战争场面,也要对战争所涉及的政治、外交、民生背景做出交代——它要成为一部“史诗”。

电影《狙击手》剧照。

在预告片中,观众能看到不同作战空间在迅速转换,陈凯歌大量运用了大远景、高空俯拍、运动镜头去展示战场的态势。这部电影的准备工作目前看来也是比较严谨的:真实的临江鸭绿江大桥曾被炮火炸毁,于1955年被中朝双方携手修复,毕竟与初始模样不太一致了。而《志愿军:雄兵出击》里出现的鸭绿江大桥,根据“符合1950年历史状态”的标准,按原比例实景搭建了一部分,尔后再进行实景拍摄。复原一座桥,并不仅仅是重新建造一座桥而已,电影美术团队必须考据历史上和这座桥有关的所有真相,包括它的修建材料,它的颜色深浅,它的磨损程度,尽量达到修旧如旧。另外,预告片中还出现了1950年联合国会议的现场——跟鸭绿江大桥一样,这也是经过一番考据后1:1还原的。这个议事厅的前身是电影院,故剧组先依据原型建筑搭建了一个电影院,从椅子到墙壁上的吸音棉,都与电影院毫无二致,再改造成议事厅。而在这个议事厅的场景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不论是否有台词、有特写镜头,剧组都是按照真实人物的照片去寻找相似的演员。剧组甚至仿照了那个年代电影院的灯光系统,还原出神似50年代的光线环境。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海报。

陈凯歌似乎想继续在《志愿军:雄兵出击》里注入他的“家国美学”。该片着重再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传奇战绩的六十三军和三十八军。相关史料已经足够激动人心,如果转化为大银幕上更直观生动的情节和画面,让英雄的事迹以更丰富和立体的方式流传,将对新一代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英雄走上战场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珍惜与保护”的责任。这一核心主旨,决定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必须是一部建立在家国情怀基础上的电影,倒是对了凯歌一贯的胃口。凯歌的家国美学,常聚焦于具体的人,通过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同构关系,反映时代面貌与历史格局。他拍《志愿军:雄兵出击》,仍然是要从宏大的历史事件中,找到每个普通人都能体会到的个体共鸣。正如他在今年北影节开幕式上所说,这部電影“一边是风驰电掣,一边是一往情深”。他还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人,仗是人打的,有了人才有胜利”。

所谓“人”,既是广义上的中国人民,更是每个普通的老百姓和战场上的士兵一员。片中,伍修权豪迈宣称“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实质上指向了新中国每个老百姓自身体会到的幸福与喜悦,并由此转化为对抗美援朝的倾力支持。保家卫国出征朝鲜的志愿军,正是这种无形能量的有形化身,承载着土地、人民与历史的三重力量。

总之,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注定了不仅仅讲“打仗”、讲“胜利”,注定了不仅仅是一部又一部单纯的“主旋律”而已。它应该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电影,应该站在信仰的高地上,大声地、彻底地回答“我们为何而战”这个终极命题。简言之,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应该打通“过去”和“当下”,让观众没有障碍地拿到与那个时代会晤的特别通行证。先烈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让今日的我们不用再上战场。那么,我们又能做点什么,为了子孙后代的永享和平?

古来征战几人回,如何不起故园情?可是,为了我的祖国,最可爱的一群英雄儿女们,决意大步跨过鸭绿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分明看到,海晏河清、山花烂漫的时候,他们仿佛还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无所畏惧,聚在丛中开怀笑。

猜你喜欢
志愿军祖国英雄
英雄犬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重走英雄路
我爱我的祖国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