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菡 简工博
平日里的大部分时间,83岁的达式常都在上海武康路的上影演员剧团(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上班”,就像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原来,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文精装版《牛虻》将于近期出版,随书附贈的有声剧由上影演员剧团录制。达式常不仅在其中担任旁白、饰演蒙泰里尼,还担任导演。近一年的时间,他一门心思扑在录制上,希望能将作品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听众。
“一个人老了以后,如果还能老有所为,为所热爱的事业、所热爱的‘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能帮助剧团提升声誉,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也希望能让听众通过有声作品感受到原著的艺术魅力。”
1940年出生的达式常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腰板挺直,潇洒不减当年。但他坦言,如今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去剧组拍戏了。前几年他还会登台参加朗诵表演,如今他担心记忆力跟不上,会辜负观众的信任。
不过,从2022年开始,达式常总是雷打不动地到武康路的上影演员剧团“上班”,用心打磨他的有声剧。“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助学金。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培养的电影演员,如今越老,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心越强烈,总想着再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达式常通常早上9点出门,10点到剧团开始忙活。他的“办公室”就在剧团阁楼改造的录音棚里。没有电梯,他要走楼梯上四楼。阁楼面积不大,需要关上屋顶的老虎窗,再从房梁下弯腰过去。棚里不能开空调,夏天进去待一会儿就又热又闷,但达式常在这样的环境里经常一坐就是几小时。
年轻时,达式常就喜欢看小说《牛虻》和同名电影。如今,他用声音表达对人物的理解。他觉得这种创作方式很有趣。自己在棚里录制,读错了能立刻改,录完了觉得哪里不满意还能随时返工,可以精益求精。
达式常很容易和人物共情。录制《牛虻》时,他常常沉浸在作品里,演绎到动情处,会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融入演播,朗读充满了情感,会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调整语气,有时欢快,有时悲悯。
“演员要有激情,也要有分寸。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达式常说。
有一场牛虻赴死前在监狱里和蒙泰里尼交锋的重头戏,在做后期时,达式常总觉得这场戏里的情感纠葛、立场冲突层次不够丰富,尽管已经临近作品交付,他还想再打磨一下,于是对剧团的录音员说:“明天我再过来录一遍。”
相比在外面拍摄,在录音棚里录制有声剧显得安定、从容,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少花力气。达式常形容,录制《牛虻》,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磨。有时候,他会在剧团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
2023年2月,《牛虻》终于全部制作完毕,听到出版社编辑的评语—“就像耳朵吃了一档高级大餐”,达式常感到很欣慰。达式常说:“好的演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是非常强的。” 站在话筒前录制有声剧,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舞台。在录音棚里继续自己的表演事业,并带领剧团演员参与其中,达式常希望,能够借此引导更多年轻演员好好进修台词,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摘自《解放日报》2023年4月21日,一片云荐)